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亦莊亦諧話中外 時延春  
 

 《往裏看往外看》,書名頗為奇特。到底看什麼呢?是讀者感興趣的問題。往裏看,就是外國人看中國;往外看,就是中國人看外國。這本書由世界知識出版社隆重推出。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人類文明,璀璨奪目。偌大世界,無奇不有。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民族、種族、部族不計其數。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文化韻致,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風俗習慣,繪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人類文明大畫卷,也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為促進共同發展和進步,人類需要互相溝通,增進了解,通過交流,相互借鑒。這就是出版這本書的主要宗旨。

中國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的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後來變為閉關鎖國的國家。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鄧小平指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外國人到中國來的多了,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多了,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也多了。在《往裏看往外看》這本書中,收錄了“外國人看中國”50篇文章和報道,作者從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國社會的真實情況。有的作者在文章中觸及到中國現實社會的一些重大課題,如,“中國,走出歷史向前看”一文指出,中國人正在由因循守舊變為銳意求新。“中國離西化還很遠”一文的作者認為,中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中國人的價值觀的確和20年前不一樣,不過也不會變成跟西方一樣。“中國人思想越來越開放”一文的作者認為,鄧小平先生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中國史無前例的崛起,體現在經濟增長、基礎設施、城市建設、軍隊現代化以及積極的外交政策中,還體現在解放思想、思想上的勃勃生機之中。

外國人看中國時,有不少客觀報道,如,“中國人職業悄悄變化著”,“中國男人開始愛打扮”,“中國女性趕國際時髦”,“中國高校讓我羨慕”,“中國打假,任重而道遠”等。與此同時,一些外國人也看到了中國人的一些陳規陋習和不良傾向,他們寫出了這一類文章,如,“赤膊出門不文明”,“勸酒,弊大於利”,“迷信名字太過分”,“給中國人提點意見”一文對隨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規則、待人接物不禮貌等現象提出了批評。誠然,外國人的看法和説法不一定全都妥當,但認真地聽聽一些逆耳忠言還是有好處的,這有助於我們思考和革新。

在“中國人看外國”篇中,有些文章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提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問題。“瑞典如何推崇科學技術”一文指出,一百多年來,瑞典共有30多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進入21世紀,瑞典取代美國,高居“全球最有創造力的國家”榜首。文章在解答瑞典緣何能有如此強的創造力時,介紹了瑞典重視科研、重視培養人才和吸引國外人才及提高國民素質的情況,的確發人深省。“新加坡靠鐵腕管住公務員”一文值得一讀,此文介紹了新加坡長期保持亞洲最清廉國家地位的有關情況。“澳大利亞分時段澆花”和“以色列用水要有許可證”兩篇文章言簡意賅,集仲介紹了這兩個國家在節水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走出國門的機會多了,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增多了,以第一手資料描寫異國見聞的文章也多了。該篇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筆者通過具體事例,客觀地介紹外國的社會生活、風俗人情和奇異現象,讀起來頗有一種新鮮感。有些文章是對外國負面的揭露,如,“外國婦女淪落巴爾幹”、 “德國人敢裸體出門”、“歐洲人綁架遊,花錢買罪受”等。通過閱讀這些文章,讀者可以了解到西方社會中的一些醜陋惡劣的現象。

《環球時報》是一份頗有影響的報紙,該報的總編輯何崇元是我的老朋友。《往裏看往外看》一書的主編石岳文也是我的老朋友。他作為《環球時報》的特約記者,為該報寫了大量文章和報道,曾被評為該報優秀記者。石岳文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將《環球時報》上的一些可讀性很強的好文章精選下來,彙編成冊。該書共匯集了100篇文章,文章的不少作者是《環球時報》特派記者和特約記者。他們發自第一線的報道和文章為該書平添了真實性和趣味性。

《往裏看往外看》一書獲得普遍好評。《人民日報》社社長王晨在他寫的題為“邊看邊想”的文章中説,《往裏看往外看》,名字起得不錯,讀來更有滋味。他寫道:“無論是往裏看,還是往外看,都是在啟發讀者,學習有益經驗,養成文明習慣,摒棄不良風氣。”著名作家霍達在評論該書時説:“人是世間好奇心最強的生物,對一切都充滿了探究欲。比如,想站在別人的角度,看看自己是什麼樣子,於是發明瞭鏡子;要把外部世界看得更遠、更清晰,就發明瞭望遠鏡。這本書恰恰輯錄了兩類文章:外國人看中國,中國人看外國,無論對鏡自覽還是持鏡照人,都是很有趣味的,令讀者很長見識。我喜歡讀這樣的書。”

概括起來講,這本書有三大特點,其一曰,精品薈萃,包羅中外;其二曰,亦莊亦諧,雅俗共賞;其三曰,開卷見奇,閉卷思理。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