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國際戰略形勢回顧與展望 李玉梅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答本報記者問

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本報記者就當前國際戰略形勢中的有關問題,對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同志進行了專訪。熊光楷會長在訪談中指出,當前國際戰略形勢中有四個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單邊主義明顯受挫,多極化進程呈曲折發展趨勢。二是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提速,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呈同步發展趨勢。三是恐怖主義威脅明顯上升,國際反恐鬥爭呈嚴峻複雜趨勢。四是世界新軍事變革進程明顯加快,以資訊化建設為核心的國際軍事競爭呈全面展開趨勢。

單邊主義明顯受挫

多極化進程呈曲折發展趨勢

記者:2004年,國際戰略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單極與多極的較量是觀察國際戰略形勢發展變化的主線,應如何看待單邊主義與世界多極化趨勢之間的關係?

熊光楷:2003年,美國不顧世界大多數國家反對,發動伊拉克戰爭,單邊主義明顯上揚。但2004年,美國深陷伊戰後泥淖。伊國內安全局勢繼續惡化,美軍與各派反美武裝之間頻繁爆發衝突。自伊戰爆發至2004年12月下旬,美軍在伊死亡人數已超過1300人,其中,自2003年5月1日主要戰事結束以來死亡人數已接近1200人,是主要作戰階段死亡人數的8倍多;自2004年6月伊政權移交以來,美軍單月死亡人數基本呈逐月上升勢頭,11月達到135人,與主要作戰階段總共死亡138人相當。伊境內綁架襲擊事件接連不斷,伊民眾反美情緒高漲。美盟國出現明顯動搖,一些國家相繼或即將從伊撤軍。為填補盟國撤軍後留下的兵力真空,緩解駐伊美軍承受的巨大壓力,美國防部于2004年12月1日宣佈再增派1.2萬名士兵,駐伊美軍總數達到15萬人,超過2003年伊戰主要戰事結束時美軍駐伊兵力最高峰的14.8萬。

伊拉克戰爭的後續複雜局面令人深思。事實表明,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引發和激化更多的矛盾。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主張多極化,反對單極化,贊成加強多邊合作,維護聯合國作用,和平解決爭端。法、德、俄等大國與美國在多邊還是單邊問題上的矛盾與分歧不斷顯現。法、德等歐洲國家繼續彰顯其戰略獨立性,在伊拉克問題、巴以和平進程乃至伊朗核問題上,都與美存在距離。2004年布希曾打算借紀念諾曼底登陸60週年之機,修補因伊戰而出現明顯裂痕的美歐關係,但成效甚微。2004年5月,歐盟由15國擴大至25國;10月,歐盟各國簽署首部歐盟憲法條約。歐盟對外大舉擴員和對內加強整合,將進一步成為推動多極化的重要力量。俄羅斯日益感受到來自美國的戰略壓力。美推動北約于2004年3月完成新一輪東擴,使北約從19國擴大至26國;近期又在烏克蘭大選爭議問題上施加影響,擠壓俄戰略空間。俄因而對美防範心態趨強,在保持與美在反恐等方面合作同時,明顯加強與法、德等國的戰略合作,以牽制美國的單邊主義,並在烏克蘭、外高加索、中亞等處與美展開尖銳的競爭。普京總統連任後,繼續推行強國戰略,重申經濟翻番、擺脫貧困和軍隊現代化三大任務。俄羅斯復興雖尚需時日,但俄在多極化進程中的影響正日益增大。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反對單邊主義的主力軍。特別是美在加大反恐力度之時,試圖以美國價值觀和民主模式全面改造中東國家,導致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對美單邊主義的反感日益增加。此外,美國內對單邊主義也多有異議,在總統大選中,布希雖連任,但競選過程中反對單邊主義的呼聲還是很高的。

在此情況下,美政府又有選擇地重新回到聯合國框架內解決伊拉克問題,注意調整和改善與各大力量關係,在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等地區熱點問題上著手加強國際協調,單邊主義有所收斂。

展望未來,世界多極化趨勢儘管仍將面臨種種曲折,但會不斷克服困難、向前發展。孔子云:“道並行而不相悖”。多極化的目標是要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多種力量和諧共存,均衡發展,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維護國際社會穩定。當今世界,合作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有效途徑。在裁軍、防擴散、打擊恐怖主義、實現經濟增長、加強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全球性的問題上,只有倡導多邊主義,加強國際合作,才是人間正道。但多極化是一個長期複雜的發展過程,甚至可能會時起時伏;單邊主義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退出國際舞臺,也有可能會時強時弱。多極化與單極化的鬥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戰略矛盾的焦點,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還將經歷反覆的較量,但世界最終將會在曲折中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提速經濟全球化

和區域一體化呈同步發展趨勢

記者:2004年,全球經濟在面臨油價持續走高和美元連續貶值的情況下,仍出現明顯復蘇的勢頭。世界經濟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同時,區域經濟合作又明顯加強。應如何看待這些複雜的情況?

熊光楷:2004年,世界經濟出現強勢復蘇。多國經濟克服了油價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增長速度明顯提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9月底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估計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高達5%,比2003年的3.8%上升1.2%,是近30年來最快的增速。美國將達4.3%,日本4.4%,歐元區2.2%,俄羅斯7.3%,亞洲發展中國家7.6%,非洲4.5%,拉美4.6%。另據我國家統計局預測,2004年我經濟增長率將達到9%或略高。從實際情況看,有關國家官方業已公佈的2004年上半年或季度經濟增長率也都呈現出良好增長勢頭:美國第一季度增長4.5%,第二季度為3.3%,第三季度為3.7%,增長勢頭強勁;日本第一季度為6.1%,明顯走出長期低迷狀態;歐元區第一季度為0.6%,第二季度為0.5%,已是2001年以來最高水準;俄羅斯上半年達到7.4%,經濟保持快速復蘇勢頭;印度于3月底結束的2003-2004財年經濟增長率達到8.2%,是近15年來增長最快一年;2004年前三季度,我經濟增長率達到9.5%。

當前世界經濟出現強勁增長的主要原因首先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資訊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出現一大批新興産業部門,以美國“新經濟”為代表,在世界範圍內出現新一輪産業結構調整。這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正逐步顯現。其次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既為世界性産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也為後發國家利用這一機遇發展自己提供了重要基礎。另外,中國、日本、東盟等亞洲國家及美國經濟的良好表現,也成為引領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中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呈同步發展趨勢。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雙刃劍”效應日益明顯,各國為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更加重視推動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不僅發達國家越來越把建立自由貿易區作為國際競爭的新手段,發展中國家也越來越將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視為規避全球化風險的避風港。區域合作明顯加強,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快。各類區域合作協定、設想、項目有如雨後春筍大量涌現。2004年5月1日,歐盟接納中東歐10國入盟,實現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大,也是首次擴大至中東歐地區。歐盟已成為總人口達4.5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國內生産總值達10萬億美元的區域組織。南美12個國家于2004年12月8日成立了南美國家共同體。美國繼20世紀90年代與加、墨成立北美自貿區後,近年又與中美洲國家簽署自貿協定。東盟10國積極推進一體化建設,努力實現到2020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的宏偉目標。中國與東盟“10+1”、中日韓與東盟“10+3”合作不斷推進。2004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貨物貿易協議》等文件,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在2005年全面啟動鋪平了道路。中國與有關國家已同意“10+3”合作的長遠目標應是建立東亞共同體,實現東亞經濟一體化。日、韓等國也正與東盟商談建立自貿區。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也于2004年1月通過自貿協定框架條約,規定各國從2006年起降低關稅,逐步建立自貿區。

展望2005年,儘管世界經濟增長步伐可能有所放緩,但仍有望保持一定增長速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仍將達到4.3%。經合組織預測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為3.3%,日本為2.1%,歐元區為1.9%,中國為8%。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依然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影響經濟穩定增長的風險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還比較多。目前比較突出的是兩大問題,即“高油價”和“低美元”問題。2004年,原油價格持續走高,10月份紐約原油期貨市場收盤價格一度超過每桶55美元大關,是21年來最高水準。這對全球經濟勢必産生諸多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美元匯率持續走低,不斷貶值,有關國家可能會調整貨幣政策。這也可能成為對國際金融體系乃至全球經濟産生不利影響的一大隱患。

恐怖主義威脅明顯上升

國際反恐鬥爭呈嚴峻複雜趨勢

記者:2004年,國際恐怖活動再度呈上升之勢,發生了不少重大恐怖襲擊事件,應如何看待當前國際反恐鬥爭形勢?

熊光楷: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國際社會為消除恐怖主義的威脅作出了積極努力,開展了大量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南北發展差距仍在拉大,恐怖主義滋生和蔓延的土壤遠未剷除;民族和宗教矛盾依然突出,由此誘發的地區衝突此起彼伏;有的國家在反恐鬥爭中採取雙重標準,甚至以反恐為名,謀一己之私。這使國際恐怖活動自2003年以來再度呈現強烈反彈勢頭。國際恐怖勢力的活動特點出現一些明顯變化,反彈力度和地域廣度都有所增大。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4年12月20日,全球共發生較大規模恐怖事件310余起,比2003年同期(260起)增加了約20%,共造成2700余人死亡,8100余人受傷,分別比2003年同期(1700余人死亡,5300余人受傷)增加了約60%和50%左右。3月西班牙馬德里的爆炸、9月俄羅斯別斯蘭的慘劇等重大恐怖事件再次給國際社會敲響警鐘,恐怖主義正處於新的活躍期,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2004年國際反恐形勢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基地”組織雖遭受重創,但其影響仍呈擴大之勢。全球各類恐怖組織或有意識地與“基地”組織建立聯繫,謀求資金、人員等支援;或效倣“基地”組織的恐怖襲擊模式,追求恐怖活動的“‘基地’品牌效應”。二是國際恐怖勢力的組織結構由垂直統一向分散網路化轉變,反恐鬥爭難度增大。目前以“基地”組織為核心的國際恐怖組織網路分散在全球60多個國家,其結構呈網路狀,彼此雖無隸屬關係,但聯繫更加緊密,行動更加靈活,給反恐鬥爭增加了很大難度。三是國際恐怖勢力的活動地域由歐美國家向發展中國家乃至全球蔓延。國際恐怖組織調整策略,“避實就虛”,將“戰場”向部分防範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擴展。北高加索--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弧形地帶”已成為國際恐怖活動的“活躍區”。四是恐怖分子的襲擊對象由重要軍政“硬”目標擴大至防範薄弱、人員密集的民用“軟”目標,如居民區、交通樞紐、公交工具、大型餐飲娛樂場所甚至學校等民用設施,以達到“讓更多人死、讓更多人怕”的轟動效應。此外,2004年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還發生了針對中國公民的數起恐怖襲擊事件,導致多人傷亡。

國際恐怖勢力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製造各種類型的暴力襲擊事件,不僅危害各國的國計民生,也嚴重威脅到世界安全。面對國際恐怖活動威脅的再度上升,國際社會予以高度重視,加強反恐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2004年10月,安理會以15票一致通過1566號反恐新決議。三年多來,在國際社會共同打擊下,70%的“基地”組織高層人物被捕或被擊斃,近3000名恐怖分子被抓獲,100多個國家採取行動,凍結了370多個實體的600余個屬於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的賬戶,總額達2.5億美元。2004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幹峰會期間,正式啟動了地區反恐怖機構。這對加強地區乃至國際反恐鬥爭具有重要意義。

展望未來,國際反恐鬥爭仍將任重而道遠。消除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課題。國際反恐鬥爭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鬥爭仍將是長期、複雜和尖銳的。從歷史上看,恐怖活動古已有之。兩千多年來,恐怖活動歷經起伏,始終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而存在,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徹底根除,更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在反恐問題上,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決不能採取雙重標準;反恐不能搞擴大化,而應避免傷及無辜;反恐不應加劇民族矛盾、宗教仇恨、文明衝突和人民隔閡,而應成為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鑒的新契機、對話與融合的新起點、共同進步和繁榮的新動力;反恐要標本兼治,在對國際恐怖勢力重拳出擊、除惡務盡同時,要剷除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高度重視解決發展問題,縮小南北差距;應充分發揮聯合國在國際反恐鬥爭中的重要作用;面對跨國恐怖主義組織和活動的威脅,單個國家的行動往往難以奏效,加強國際合作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手段。

世界新軍事變革進程明顯加快

以資訊化建設為核心的國際軍事競爭呈全面展開趨勢

記者:世界新軍事變革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一年來世界主要國家是如何加大軍隊資訊化建設力度、推進新軍事變革進程的?

熊光楷: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是又一場資訊化特徵非常突出的局部戰爭。這使世界許多國家都更深切地感受到資訊化戰爭對軍隊建設的更高要求,更加意識到加快軍隊建設轉型的緊迫性。2004年全球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總數為36起,與2003年數量相同,新發生衝突15起,比2003年增加4起。從數量上看這是一個“平年”,但在一些局部衝突中,資訊化特徵更加突出。當前,在戰略需求和技術革命的共同推動下,世界新軍事變革正呈現出在更廣範圍內、更深層次上加速發展的趨勢。美國和其他國家都在繼續研究伊拉克戰爭的經驗教訓,加緊推進本國的軍事變革。主要表現有:

首先,軍隊因加強資訊化建設普遍加大經費投入。美總統布希2004年11月簽署的2005財年國防預算達到4206億美元,較2004財年增長4.8%,其中用於研發與購買先進武器裝備的經費總額達到約1476億美元,比日、英、法、俄四大國軍費總額還多。美國計劃到2009財年要將這方面費用增至1816億美元。俄羅斯計劃要把2005財年的國防預算增加到約189.7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7.6%。

其次,突出加強以武器裝備研發為重點的資訊化建設。美陸軍資訊化裝備比例已達到50%以上,海、空軍資訊化裝備比例超過70%。美軍計劃于2015年將其陸軍全部改造為數字化部隊,在2030年前在各軍種數字化基礎上實現全軍的資訊化。美軍正在發展全球資訊柵格、導彈防禦系統、未來戰鬥系統等各類先進武器裝備系統,力求到2010年前後其武器裝備技術水準超出對手一至二代,超出盟國半代以上。俄羅斯明確提出到2015年要使現代化武器裝備比例達到40-45%,2020-2025年基本實現軍隊武器裝備的全部更新。俄軍2004年2月試射了據稱能突破任何導彈防禦系統的新型彈頭,加緊研製第五代作戰飛機等資訊化水準更高的先進武器裝備。普京總統前不久還宣佈,俄軍今後幾年將裝備其他核大國所沒有的新型核導彈。日本自2004年起開始建造排水量1.35萬噸的航母型護衛艦,並繼續謀求發展航太偵察手段。

第三,繼續調整體制編制,提高資訊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美軍在伊拉克戰爭後,即著手籌劃要將陸軍改編為一些各約5000人的“模組化部隊”,進一步實現作戰部隊的一體化。為適應類似伊拉克這種作戰環境的需要,2004年美國內出版的《五角大樓的新地圖》一書還主張美軍應同時建設兩種部隊,一種是遂行大規模作戰任務的重型部隊,另一種是遂行平息暴亂、維持秩序和戰後重建等任務的輕型部隊。日本籌劃撤消防衛廳參謀長聯席會議,設立編制500余人的“聯合參謀部”,新設“聯合參謀長”,統一負責三軍聯合作戰指揮。

展望未來,新軍事變革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世界主要國家在此領域內的發展空間和競爭潛力都還很大。為適應安全環境和各國軍隊未來作戰任務的需要,有關國家將繼續加大軍隊建設轉型力度,進一步加大軍事投入,在研究和遵循世界軍事變革共性規律的同時,更加注重從各自國情、軍情出發,強調各國軍事變革的個性。軍事領域歷來是人類社會中競爭和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是最具創新活力、也是最具創新精神的領域。我們應具備開闊的視野、前瞻的眼光和創新的意識,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站在世界軍事發展潮流的前列,積極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緊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完成機械化、資訊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