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開拓“工程研究”這個新領域 李伯聰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與社會研究中心編輯出版了作為該中心年刊的《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

這本書是中國——據我們所知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本專門研究跨學科和多學科工程問題的“年刊”。這本書的出版標誌著中國學者在開拓“工程研究(engineering studies)”這個跨學科、多學科研究領域的大道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工程研究”(engineering studies)——即跨學科、多學科“工程研究”——是一個非常廣闊、非常豐饒的處女地,她正在期待人們來開拓,來探索,來耕耘。

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活動、技術活動、工程活動都是重要的社會活動方式,但它們又是三種不同的社會活動方式。

科學活動是以發現為核心的活動,技術活動是以發明為核心的活動,工程活動是以建造為核心的活動。科學活動的基本任務是研究和發現事物的一般規律;技術活動的基本任務是發明出可行的特殊方法;工程活動的基本任務是建設和完成具體的個別項目。我們既不能把科學與技術混為一談,也不能把技術與工程混為一談。

由於科學、技術和工程是三種性質不同的社會活動方式和三個不同的對象,從理論和邏輯的觀點看,一個自然而然的推論便是:(1)有可能存在三個不同的哲學分支學科——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工程哲學;(2)有可能存在三個不同的跨學科和多學科研究領域——“科學研究(Science Studies)”、“技術研究(Technology Studies)”、“工程研究(Engineering Studies)”。

工程活動是有特定目的的、集體性的、規模較大的改變自然狀況、改變人類物質生活條件的社會活動。雖然古代時期就出現了大規模的工程活動,例如我國的都江堰工程、大運河工程、埃及的金字塔工程等等,但在古代社會中,基本的生産活動方式是個體的、小生産的方式,只有到了近代和現代時期,工程化的活動方式才成為了基本的社會活動方式。

現代社會的物質面貌是由現代工程所塑造的,並且現代工程還正在繼續不斷地改變現代社會的面貌。

目前,我國人民正在黨的領導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直接”的意義上説,小康社會的建設是必須通過多種類型的、許許多多的工程項目的建設來實現的。於是,我們看到,我國到處都在進行空前規模的工程建設——不但正在進行許多大規模工程項目的建設,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中小規模的工程在建設。

新時期和新形勢下的工程建設需要有新的工程理念。

過去我們往往更注重是否“搞好”了工程,而現在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更加注重是否搞了“好的工程”,我們應該有新的工程決策程式和新的工程評價標準,應該努力把“好工程”“搞好”。

社會主義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工程建設必須“以人為本”而絕不能“以物為本”。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認識到:進行多種類型的工程建設是落實和實現“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的基本措施和基礎條件。

要把“好”的工程項目“搞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工程活動是高度綜合性的社會活動,工程活動中不但包含了技術活動的因素,而且包括著管理因素、經濟因素、制度因素、環境因素、心理因素、倫理因素等等。在大型工程項目中,政治和社會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十分重要和突出的。所以,對於工程活動,我們不但必須進行技術角度的研究、設計和評價,而且必須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跨學科和多學科的研究,包括工程哲學、工程決策、工程管理學、工程經濟學、工程倫理學、工程社會學、工程史學等方面的研究。於是,這就勢所必然地要形成一個新的跨學科、多學科研究領域——“工程研究(engineering studies)”。

我們知道,在20世紀6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了一個強大的對科學和技術進行跨學科研究的“潮流”,在不長的時間內,STS(英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或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縮寫)就成為了一個堪稱“顯學”的研究領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可硬譯為“科學技術研究”,但也有人認為宜譯為“科學技術論”)的使用似乎要更廣泛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從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又很自然地“分化”出了Science Studies(可譯為“科學論”或“科學研究”)和Technology Studies(可譯為“技術論”或“技術研究”)。國外學者在Science Studies和Technology Studies領域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但出版了許多學術論著而且還創辦了直接以Science Studies和Technology Studies 為“刊名”的專業雜誌。

可是,耐人尋味的是,Engineering Studies(“工程研究”)卻迄今仍未成為一個單獨的研究領域,成為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這種狀況顯然是再也不應繼續下去了。

“工程研究”不是“象牙之塔”裏的“玩物”。“工程研究”的靈魂是理論聯繫實際。對於我國工程建設實踐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於工程活動的發展規律和許多跨學科問題、對於我國和世界工程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問題,我們都需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和總結。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