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馬克思哲學與當代中國現代性建構 李小科  
 

全國第四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于近日在四川綿陽召開。此屆論壇由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聯合主辦,綿陽師範學院承辦。論壇的主題是“馬克思哲學與當代中國現代性建構”。來自全國19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點及人民出版社、《哲學研究》雜誌社、《求是》等單位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圍繞“現代性與馬克思的社會發展、人的發展理論”、“現代性與後現代主義”、“科學發展觀與當代中國現代性建構”三個方面的專題各抒己見,進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果的討論。

與會學者們普遍認為,馬克思哲學是現代性理論異常寶貴而豐富的思想資源。現代性是從馬克思直至當代哲學以一貫之的主題。馬克思通過對現代性的兩大基石——理性和主體性的改造,把大寫的人改造為實踐中活動的人,從而從生産交往和活生生的實踐出發,構建了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本身也是現代性的産物,是現代化進程的一種理論表現。馬克思通過考察現代性問題,向人們展示出三種基本的價值向度:歷史審視,價值判斷和理想建構。學者們同時指出了馬克思哲學對於建構中國現代性理論的重要意義,認為馬克思哲學對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揭示,對資本主義的辯證考察,是當代中國現代性建構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立場、關於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形式理性和實質理性相結合的要求,對於我們吸收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合理性並克服其片面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於“現代性與後現代主義”問題,學者們首先肯定,現代性是現代社會的全方位的和本質性的規定性,是現代社會的血脈,並從精神和制度兩個對其做了概括。在精神層面上,它包括個體的主體性與自我意識、理性化的和契約化的公共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化的社會歷史敘事等;在制度層面上,它包括經濟運作的理性化、行政管理的科層化、公共領域的自律化、公共權力的民主化和契約化。在此基礎上,學者們又將現代性劃分為外在的社會結構和內在的文化心理兩個方面,前者主要表現為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知識科學化、人的個體化以及社會秩序和行為規範的制度化,後者指涉的是現代人的精神氣質和心理結構。現代性的核心原則是理性、自由、主體性。對現代性問題的研究應走出“傳統與現代”這一框架,代之以視域更為廣闊的“全球性與現代性”,從而通過全球性來尋求現代性。在就現代性的屬性取得比較一致觀點的同時,學者們在對待現代性與後現代關係的問題上也存在著分歧。一部分學者認為,判斷現代與後現代的區別主要看對待現代性的兩大基石的態度,即對理性和主體性的態度。從這個角度講,後現代是成立的,其對現代性的批判是致命的。不過,相當多的與會者不同意將二者簡單地割裂起來,而認為後現代性對現代性的超越是連續性的而非斷裂性的。

面對學術界對於現代性問題的熱情和現代性本身在中國的現實境遇,學者們普遍認為,雖然現代、現代、後現代同處當前中國,但現代性在中國還是一個未得以充分展開、“一項未盡的事業”。面對現代性發展的這種複雜局面,我們應當建立馬克思哲學的新形態,為中國現代性的建構提供理論先導,發展一種既內含馬克思理論的批判精神,又帶有指向人類自由、解放實踐傾向的社會批判理論。具體説來,當下中國現代性的建構,應始終抓住“以人為本”和“能力本位”這兩個核心,從領域、理念和操作三個維度入手,要力戒現代性的異化不再重演,力避後現代思潮的消極影響,走一條符合當代中國實際的現代性建構之路。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