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節能應成為國家戰略 余 真  
 

近來,國際油價的大幅攀升,使人們把關注的目光對準了中國。為此,國務院日前舉辦的第4次學習講座,聽取了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關於《中國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成果的報告。在這次講座上,溫家寶總理強調,要節約合理使用油氣資源,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既要加強石油勘探開發,搞好儲量和産量接替,更要注重節約使用油氣資源,發展替代能源。

為什麼要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呢?當然是因為中國是個能源短缺的國家以及由此造成的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近10年來,我國原油消費量按年均5.77%的速度遞增,而同期國內原油供應的增長速度僅為1.67%,供給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對油氣的需求。目前,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其所消耗的石油有1/3依賴進口。今年前7個月,石油進口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40%。對石油的高度需求將會因油價居高不下而影響到消費者支出和企業的盈利。已有經濟學家表示,如果油價維持在目前每桶40美元以上的水準,中國今年將要為它計劃進口的8.8億桶原油多付88億美元,從而可能導致GDP下降0.7至0.8個百分點,使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原來預測的9.8%下滑到9%。考慮到我國正面臨重化工業發展新階段和國際製造業向我國轉移的新情況,今後我國油氣供需的缺口會繼續拉大,將向國外進口更多的石油。

進一步説,不僅要把節能放在能源戰略的首要地位,還應該強調節能本身就是國家的一個大戰略,它應與“控制人口,保護環境”一起,共同作為新時期中國的基本國策。這是因為,中國工業化的特點決定了能源供應必須是低成本的。也就是説,要以最小成本向終端用戶提供優質能源服務。因此,面對著目前油氣供需形勢,中國能否以較少的能源投入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現有能源的節能潛力能否被有效挖掘。

但真正要落實節能優先的目標,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首先,人們的節能意識不強。過去,我們總有一種錯覺,以為節能是政府的事,是企業的事,與個人無關。特別是在通貨緊縮時期,政府鼓勵大家要多多用電、用油。但在經歷了去年以來的電荒、煤荒和油價多次提價後,我們應該意識到,節能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將節能有效轉化為公眾自身的內在要求,這需要我們有一系列政策和機制的設計。

其次,政府節能管理體系建設落後。目前,在我國能源管理中存在政府管理部門缺位的現象,三大石油公司既有政府職能,又是行業壟斷者,政企不分;國家發改委所有的只是規劃職能,在監管上沒有力度。要改變這種現象,應該將分散在各政府部門的職能集中起來,收回企業保留的行政職能,樹立大能源觀,組成綜合的能源管理部門。

第三,有關節能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律調節人們的行動。目前,我們還未制定涵蓋整個國民經濟的、作為能源領域的根本大法——《能源法》。《節能法》雖然制定了,但不完善,應根據現實需要加以完善。眼下的任務是應加快制定《節能法》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重點是制定《節約石油管理辦法》、《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等,引導和規範全社會用能行為。同時儘快啟動《能源法》的立法工作。另外,為保證法律法規的落實,還應健全執法體系,加強監督檢查,依法實施管理。

第四,缺乏對企業節能的政策激勵機制。節能政策體系設計的關鍵在於使政府倡導節能轉化為企業微觀主體的自覺行動。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之後,原先對節能項目和産品實行的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經濟激勵手段大大減弱乃至取消,對節能十分不利。所以,應該加大對企業節能的政策刺激。目前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採取節能自願協議這種管理模式。它的基本形式是,企業在政府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就實現節能和環保目標,自願與政府部門簽訂協議,做出承諾並付諸實施。與以強制標準推行環保節能不同,節能自願協議是以市場手段來推動節能。

此外,節能的技術落後也成為中國推進節能的一個掣肘。由於中國企業節能技術改造融資困難,企業節能技術研究開發投入太少,因而形成節能設備品質差,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過度依賴進口。在這方面,也應該有政策支援。

由此來看,在節能和提高能效方面,我們的確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可能。油氣資源關係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和國家安全,將節能放在能源戰略的首要地位,應成為中國的長期目標。因此,根本的還是要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節能新機制。通過“精巧的制度設計”,加強政府節能管理體系的建設,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和完善節能經濟激勵政策,鼓勵和倡導節約資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