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張恨水的童年往事 鐘桂松  
 

近來在電視上熱播的電視劇《啼笑因緣》以它細膩、生動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億萬觀眾。人們也由此而更多地知道了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小説大家張恨水先生。張恨水先生1895年5月18日出生在安徽潛山一個張姓的大家庭裏,五、六歲入蒙學,念的全是《三字經》,半年時間就念了十三本《三字經》,但私塾裏這種光背不求甚解的讀書方式以及被張恨水稱為“坐牢”式的學習,也讓童年張恨水在枯燥乏味中尋到樂趣,學會了對對子,學會了背書,背書甚至到過目不忘的程度。在一些有關張恨水的回憶文章和傳記裏,都有張恨水童年往事的記載,很有意思。

據説張恨水對死記硬背頗反感,尤其是年幼剛上蒙學那時:“一堂學生、二三十人,像打翻了蝦蟆籠似的亂嚷,那先生板著永遠不開笑容的臉,拿著竹板子在桌上直拍,拍的吧吧亂響,吆喝著‘念、念、念熟了背’。一直把不懂的書念三四個小時,除了到先生面前背書,不能離開位子,上醫院吃藥也比這好受。中午放學回家吃飯,吃完了,趕緊上學。描紅模子的時候,全書房像死了一樣,誰都不能哼一聲兒。你要是和鄰座同學説句話兒,拍!頭上三個爆栗,先生悄悄兒走過來揍人了。寫完了字,大家可以呆坐在位子上一兩個小時,你以為這是休息嗎?可更難受。什麼也不能動,又不許説話,多難受。偶然偷偷兒地在紙上畫個小人兒,或在抽屜裏摺個紙玩意兒,先生不看到便罷,若是看到了,擰著耳朵,到孔夫子神位前跪著。休息完了,又唸書,直念到窗戶黑的看不見字,才放學。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如此,直到放學,才算喘過一口氣。”

但牢騷歸牢騷,反感歸反感,小小年紀的張恨水卻在這樣的氛圍受到嚴格訓練,據説,有一天塾師出了個上聯:“九棵韭菜”,讓學生對下聯。張恨水脫口而出“十個石榴”,這一巧對,讓塾師十分高興,倍加鼓勵。從而也更加激起張恨水讀書的熱情。張恨水十歲時在潛山老家附近的觀音地私塾裏唸書,私塾裏的姓儲的先生見張恨水貪玩,故意讓他多背書,收住他的玩心,不料張恨水無論是五頁還是十頁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從此儲先生視他為神童,便有意逼他去背書,僅僅半年時間,除《禮記》外,張恨水竟然把“五經”中的“四經”都背了下來!為此,私塾裏儲先生還專門跑到張家,對張恨水的母親説,“我不能再教你兒子了,你兒子很快就要做我的先生了。”

張恨水過目不忘的名聲就這樣在家鄉流傳開來。據説,張恨水的母親,不相信兒子的天才,有心要考考張恨水,一天傍晚,張恨水的母親讓張恨水“拿一本沒讀過的書來。”張恨水拿來一本送母親。張恨水母親看了一眼,順手拿起一把納鞋的錐子,使勁朝書本紮下去,扎透了半本書的樣子,對兒子説:“今晚你能把扎透的地方全背下來嗎?”張恨水點點頭,拿過書,回到自己的房裏。第二天清晨,張恨水將被母親扎透的地方都背了下來,讓全家老少驚訝不已。

其實,張恨水除了天資,他的勤奮才是張恨水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大家的根本所在,同時,一個人的童少年時代老師的鼓勵和鞭策也同樣至關重要。郭沫若、茅盾的童少年時代也是受到老師的鼓勵後更加奮發用功的。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