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 李明偉  
 

——讀《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

看到“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這個題目,通常想到的是那些我們很熟悉的幾個概念和比喻,寫40多萬字,能寫些什麼呢?我是帶著這個疑問來讀剛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力丹的新著《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的。但是,我很快就進入了馬列思想的活的境界。通過這本書的分析,我很驚訝,馬克思和恩格斯除了對報刊進行階級分析外,還有如此豐厚的傳播思想,例如他們在工業革命高漲時期,就提出了未來社會的生産結構、勞動力結構、資源結構等等的變化,而他們論述的內容,恰恰就是現在資訊社會的主要標誌,沒有高瞻遠囑的眼光,是不可能得出如此準確的預見的。作者從浩瀚的馬克思資本論手稿中,挖掘出了馬克思一個與時俱進的新聞觀點: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這是在英國廢除最後一項知識稅的第二年(1862年)提出的,為我們研究報紙與人們基本生活的關係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我也很驚訝,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新聞工作有那麼多非常在行的論述。他們一生一直在為面向社會發行的報刊撰寫新聞通訊,一直在指導各國工人政黨的報刊的工作,於是我們能夠看到馬克思“有機的報紙運動”、“一般的公正”等等典型的新聞理論的命題和論述;能夠看到恩格斯“黨內自由交換意見”、黨的領導機構對黨報實行“道義上影響”等等具有當時黨內民主特徵的黨報理論命題和論述。

列寧與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很不相同,他在極端專制的沙皇俄國領導工人運動,黨的紀律不允許為資産階級報刊撰稿,因而他參與的全部是黨報黨刊工作,在黨的報刊上發表的也全部是政論而不是新聞,所以他沒有關於新聞的專門論述,重點在於論述黨報理論,這方面具有創造性。這本書首次明確談到,列寧在十月革命後一度實行取消商品交換、實際上取消貨幣、強制全體公民納入勞動公社的共産主義試驗。在報刊方面,取消訂閱制而實行分配製,並且天真地認為這是向共産主義邁進了一大步;他提出將報刊報道新聞的作用減少到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更好,主要用於宣傳模範的勞動公社的經驗。這些極端的做法後來列寧在轉而實行新經濟政策後,實際都做了糾正。列寧顯然犯了錯誤,但是他及時改正了錯誤。該書指出,我們現在經常較多地引用列寧實行共産主義試驗時關於報刊的論述,忽略了背景;同時,對於列寧糾正錯誤以後不多的關於報刊的論述沒有予以重視。

國際共産主義運動有多條線索,其中有許多黨內的思想碰撞。這本書介紹的德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羅莎.盧森堡與列寧的兩次關於黨內思想交流、蘇維埃國家新聞政策的論戰,使我感受到一種思想衝擊。這是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共産黨領袖之間的意見分歧。重要的不是判斷誰對誰錯,而是通過分析他們的生活背景,考察具體思想的起源環境。

對於毛澤東的新聞和宣傳思想,自從80年代中共中央通過關於建國以後若干歷史的決議以後,還沒有看到依據這個決議精神評價全面毛澤東關於新聞和宣傳工作論述的。這本書在這方面做了嘗試。作者充分肯定了毛澤東的新聞和宣傳思想在歷史上正確性,同時也實事求是地指出了毛澤東解放以後某些論述的失誤。作者把毛澤東新聞和宣傳思想作為中國老一代無産階級革命集體智慧的結晶,因而同時也較詳盡地論述了劉少奇同志的新聞和宣傳思想,認為他的思想是對毛澤東本人這方面思想的必要補充和修正。

翻閱該書最後所附的參考文獻使我很感慨,作者通讀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的全部著作,以及能夠找到的關於他們的許多直接的史料、參考材料和各種回憶錄,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才作出某些分析,這項工作需要多年的積累和紮實的研究功底。學術研究不同於公關宣傳,沒有坐冷板凳的毅力是做不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成果的。現在的學術研究較多地受到社會浮躁的影響,讀到這樣扎紮實實的研究成果,無形中受到一種良好學風的熏陶,學問要這樣做。在這個意義上,讀這本書還有另一層意義:感受治學。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