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在英國查資料  
 

英國國家檔案館

英國的圖書館、檔案館事業極為發達,圖書資料的收藏數量龐大而豐富,這既得益於英國人有收藏圖書資料和文物的傳統,也與它近幾百年來作為世界強國瘋狂推行殖民政策、積極參與國際角逐密切相關。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它一方面從其他國家特別是落後的被侵略國家蒐羅了大批圖書資料,另一方面形成了難以數計的外交檔案、商業檔案、教會檔案和私人記載等資料。即以與中國有關者而論,近代以來來華的外交官、傳教士、旅行家和所謂“探險家”等,從中國帶回(有些實際上是掠奪)了大量的圖書資料,著名的如英國圖書館(British Library)的敦煌文書和太平天國文書;另外形成了如英外交部和印度事務部的外交檔案,各商業公司的商業檔案,各教會團體在中國的傳教記錄,長期由英國人控制的中國海關的檔案以及私人的回憶錄、日記、書信、遊記等等,保存了豐富的有關中國內政外交和社會政治生活的紀錄。因此,英國成為各國學者特別是研究歷史問題的學者進行研究的“風水寶地”。

英國之所以吸引各國學者,不僅在於其圖書資料的豐富,還在於其圖書館、檔案館利用上的便利。

首先,公共圖書館、檔案館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辦閱覽證是免費的,查閱資料也是免費的。辦理證件和查閱資料的手續都很簡便。辦理證件時,先在電腦上填上個人的姓名、住址、證件號碼、聯繫方式和查閱資料的範圍,然後點擊submit (提交),工作人員核實後就會立刻給你填發有期限的閱覽證(英國圖書館是5年,英國檔案館是3年),這時你就可以進館查閱資料了。館內有傳統卡片和電腦兩種方式的索引,查出需要的圖書資料的檢索書號後,在電腦上填入、提交,一般20分鐘左右就可以拿到你所要的書或檔案,效率之高,常出乎我們的預料。館內有寬敞的閱覽空間,並有專門給使用電腦的讀者設定的區域。為了方便閱讀大開本圖書,英國圖書館有專門的讀書架,而英國檔案館為了閱讀方便並保護檔案,提供專門製作的斜面泡沫墊和蛇形鎮紙及白色手套。

至於大學的圖書館,對自己的學生自然是免費的,可以在館內讀書,也可以借出。但是學校圖書館也對外開放,例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圖書館,師生員工的客人也可以辦閱覽證,臨時閱覽證免費,長期閱覽證收少許費用;已經畢業的學生也可以辦證,免費證件可以在館內閱覽但不能將書借出,要辦可以借書的閱覽證則要收費。

其次,工作人員業務熟練,態度熱情。英國各圖書館、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都受過專門訓練,他們業務精通,熟悉館裏的各種設施如何使用,知道什麼圖書資料應該到哪去搜尋。更讓人感到如坐春風的是他們熱情的態度。圖書館、博物館的服務承諾裏都規定,讀者有什麼問題可以請工作人員幫忙,工作人員會提供及時週到的幫助。這絕不是一句客套話,而是實實在在落在實際行動上的。筆者去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Public Record Office,最近與Historical Manuscripts Commission歷史手稿委員會合併, 改名為the National Archives)查閱英國外交部檔案,辦好證件後有專人帶領進館講解該館的使用方法,然後我去按照事先從外國學者的著作上抄錄的檔案分類號搜尋我需要的檔案的目錄,可是查不到,於是去找工作人員幫忙。接待我的是一個優雅的老太太,由於她門牙已經不全,説話有些跑風,而我的英語尤其聽力又不夠好,只好一邊兒表示抱歉,一邊兒一個勁兒地請她重復,她卻一點兒也沒有顯得不耐煩,告訴我我抄的可能是舊分類號,應該去查另一個分類號,直到我表示已經弄明白後,她還不放心,乾脆去幫我找到了我需要的目錄,並告訴我有什麼問題就去直接找她,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在這樣的氛圍裏讀書查資料,不能不讓人感覺到舒服愜意,他們的確是為讀者著想的。

再次,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最普通的是去館內複製材料,自己動手,工作人員會給予幫助。國家檔案館允許拍照,讀者可以用數位相機將所需的材料拍下來,這就使讀者一來可以在較短的時間裏蒐集較多的材料,二來有了充分的時間去細嚼慢咽地消化材料。他們鼓勵讀者從其網站上查詢有關的資訊,然後在網上預訂材料,屆時去查閱,以節省時間。另外,讀者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信函訂購國家檔案館的材料,或複印,或複製縮微膠捲,通過銀行賬戶付賬,館方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將複製好的材料寄給讀者,免去了讀者親自往返之勞,特別適合外地的讀者。複製材料當然是要收費的,而且價格不菲。

除了國家圖書館、檔案館和各大學、研究機構的圖書館外,還有眾多的社區圖書館,在這類圖書館,只要你有合法的證件,就可以去閱覽、借書。我一個做訪問學者的朋友上小學的女兒從國內去倫敦探親,以她有限的英語交流水準一個人去住處附近的社區圖書館就抱回來一摞書。事實上,社區圖書館是中小學生平時寫作業時尋找參考書的主要去處。(劉悅斌)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