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社會綜合
 
  “首戰即決戰”對國民經濟動員的影響  
 

在經濟動員中:高新武器裝備和科技動員越來越重要;資訊動員的主角位置越來越明顯;運力動員的比重越來越大。

□杜桂華

國民經濟動員作為戰爭的歷史産物,總是伴隨著戰爭而産生、發展和變化,每一次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變革都會給經濟動員帶來重大變化。

“首戰即決戰” 對國民經濟動員的影響

“首戰即決戰”對經濟動員觀念提出了新挑戰。一是“首戰即決戰”使戰爭進程表現出明顯的短暫性,要求進一步強化國民經濟動員準備觀念,堅持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以提高國民經濟平戰轉換的能力;二是“首戰即決戰”要求極大提高武器裝備的科技水準,從而對傳統的人海動員觀念提出了新挑戰,要求牢固樹立以科技資訊動員為主導的觀念,努力提高經濟動員的科技含量;三是“首戰即決戰”中作戰物資需求結構尤為複雜,從而對動員部門各自為政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挑戰,要求進一步強化國民經濟動員協作觀念,大力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繫與合作,以提高協同動員與聯合動員的能力;四是“首戰即決戰”使戰爭物資消耗巨大,對經濟動員傳統的儲備模式提出了新挑戰,要求進一步強化國民經濟動員儲備意識,經濟動員既要在戰前做好充分的戰略物資儲備,又要具備強大的生産能力和持續動員能力。

“首戰即決戰”對經濟動員內容增加了新因素。“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古代戰爭對經濟動員的真實寫照。作為戰爭産物的經濟動員,隨著戰爭的演變而演變,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其內容由最原始的糧草供應,逐步發展為財政金融動員、軍需物資動員、交通運輸動員和衛生勤務動員等。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出現的“首戰即決戰”,除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動員內容外,又增加了新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高新武器裝備和科技動員在經濟動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二是資訊動員在經濟動員中的主角位置越來越明顯。隨著數字化、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作為科學技術重要組成部分的資訊技術,在經濟動員中將擔負起主要角色。三是運力動員在經濟動員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在現代立體戰爭中,海空的威懾力量非常重要,二十一世紀又是海洋世紀,當今世界各主要大國紛紛優先發展海上力量,力圖倚仗海上優勢,威懾全球控制世界,海上之爭愈演愈烈,與此相適應,運力動員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在伊拉克戰爭中,從戰爭開始準備到戰爭基本結束,在短短的數月內,美軍把30多萬作戰人員和300多萬噸作戰物資,700余架直升飛機和2000多輛坦克、裝甲車等重裝備,漂洋過海、高效有序地運送到1.9萬公里以外的海灣地區,其主要運輸工具就是靠軍艦、民船和商船,美軍為保障有足夠的運力輸送部隊和武器裝備,僅商船就動員徵用了60多艘,其中租用國外商船11艘,這些船隻與軍用輔助艦船一道承擔了95%的裝備和物資運輸任務,可見其強大的運力動員能力。

“首戰即決戰”對經濟動員形式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首戰即決戰”要求經濟動員要運用好法律手段,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作用。依靠法律進行動員,是世界多數國家進行動員的成功經驗,如美國制定的與經濟動員有關的法律就有《總動員法》、《國防生産法》、《戰備與重要物資儲備法》等,這些法律規範了被動員對象的義務和利益、組織方法和動員內容等涉及經濟動員運作機制的重大問題,這些法律在伊拉克戰爭中,對成功組織美國的經濟動員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二是“首戰即決戰”要求經濟動員要運用好經濟手段,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杠桿的作用。經濟動員必須從“市場”和“戰場”的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經濟手段進行動員;三是“首戰即決戰”要求經濟動員要運用好計劃手段,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國家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首戰即決戰”對完善經濟動員機制提供了新機遇。世界新軍事變革所引起的“首戰即決戰”,既給經濟動員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給完善經濟動員機制帶來了新機遇。一是“首戰即決戰”要求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我軍正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和研究軍隊建設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這必然給我軍的編制體制、作戰指揮、武器研製和後勤保障等各個領域帶來深刻變化,這在客觀上對完善我國國民經濟動員機制帶來了新契機;二是為完善經濟動員機制提供了新啟示。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遠離本土作戰,為保障戰爭勝利,全面開足戰爭動員機器,先後徵召了20余萬後備役人員,徵用、租用了78架運輸機和60多艘大型商船,戰爭耗資高達400多億美元,對巨大的戰爭需求,從武器裝備到後勤物資,基本做到了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從容應對,這主要得益於動員決策、動員法規、動員計劃、動員編組和應急動員預案等各方面的有效機制。因此,我們必須加快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國民經濟動員體制,健全國民經濟動員機制,從而為正確應對“首戰即決戰”創造體制基礎和機制保障。

建立適應“首戰即決戰”需要的經濟動員體系

(一)著眼平戰轉換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建立健全平戰快速轉換體系。“首戰即決戰”不僅是軍事實力的較量,而且是經濟實力的較量,同時也是平戰轉換能力的較量,誰能在戰爭最需要時,迅速把經濟實力轉化為戰爭能力,誰就贏得了時間,也就有可能贏得戰爭。未來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中,我們要實現經濟實力向戰爭實力的快速轉換,確保戰爭的勝利,必須著眼平戰轉換能力的提高,建立平戰快速轉換體系。首先,要堅持“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針,建立適合平戰快速轉換的政策體系。第二,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把國防建設寓于經濟建設之中,建立適應平戰快速轉換的基礎設施體系。第三,完善法規制度,依法進行動員,建立適應平戰快速轉換的法律、法規體系。第四,按照“軍民相容”的方針,抓好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建立適應平戰快速轉換的技術標準和工業生産體系。第五,加快建立和完善適應平戰快速轉換的國民經濟動員組織體系,深入探索“民轉軍”、“平轉戰”的新路子,在國民經濟重要部門和軍事對口企業建立平戰快速轉換機制,確保戰時能夠及時把蘊藏在經濟建設中的戰爭潛力轉化為戰爭實力。

(二)著眼快速動員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建立健全科技資訊動員體系。經濟動員資訊化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建設週期長,僅靠經濟動員部門自身的力量要形成資訊動員體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必須採取“依託”的辦法進行建設。要依託國家資訊基礎設施優勢,建設經濟動員資訊基礎設施;依託軍隊資訊技術優勢,建設經濟動員資訊化網路;依託軍品生産動員中心的優勢,建立經濟動員資訊數據庫。

(三)著眼協同動員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動員指揮體系。“首戰即決戰”是大規模的三軍聯合作戰,它不僅要求大力加強三軍之間的協同,而且要求經濟動員也必須適應這種聯合作戰的需要,搞好協同動員。經濟動員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內容上涉及經濟、軍事、科技等各個方面,在組織上涉及地方、軍隊、行業的許多部門和單位,動員內容的廣泛性和組織形式的複雜性,客觀上要求建立平戰結合、軍地一體、精幹高效的指揮體系。

物資基礎做後盾,才能確保戰爭的勝利,特別是“首戰即決戰”對戰爭物資的需求,是一個自始至終的高消耗過程,它既要求平時國傢具備適度的戰略物資儲備,又要求戰時具備強大的生産能力,同時要求戰前動員的各種物資必須儘量提前到位,以創造首戰必勝的充分條件。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關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人民網學習時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