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社會綜合
 
  開拓創新,推進黨校教學改革  
 

隨著黨的事業的不斷發展,必然會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更多新的任務和要求;而只有不斷推進黨校教學改革,才能適應新的形勢下的新的需要,促使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水準進一步提高,為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和整個黨的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賈高建

在我們黨的幹部教育培訓體系中,黨校系統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們黨培訓、輪訓領導幹部的主渠道。為了承擔起應有的職責,做好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黨校必須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體系;而隨著黨的事業的發展,黨校還應不斷推進自己的教學改革,提高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水準。

從早期開始,黨校的教學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並且強調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要求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研究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當然,在不同的階段上,由於具體條件和形勢、任務的不同,黨校教學的具體安排也各有不同。在延安時期,中央曾明確要求將黨校的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類,分別在初級黨校、中級黨校和高級黨校設置;1942年整風運動之後,黨校的課程設置相應地作了調整,突出了對黨的歷史經驗的學習和研究。1945年,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此之後,對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和研究也相應地進入了黨校的教學體系。在1948年至“文化大革命”前的馬列學院和高級黨校時期,中央黨校的課程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共黨史,以及中外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地方各級黨校也根據實際情況開設了相應的課程。這一時期黨校的教學班次形成了多種不同的種類,包括培養理論幹部的班次和輪訓實際工作幹部的班次,系統學習提高的長期班次和側重於某一方面內容的短期班次,依照幹部領導崗位的區分而分別設立的高級班、中級班、初級班等不同層次的班次,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班次等等。這些班次的設置根據培訓、輪訓工作的具體任務的變化而變化,其教學內容也根據各個班次的不同特點而有所區別。

1970年代後期中央黨校和全國黨校系統重新恢復以後,黨校的教學體系根據新的形勢做了調整,主要是學習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等課程,結合對實踐中的重大問題的研究和反思,促進思想上、理論上的撥亂反正。80年代中,黨校教學曾經歷了一個正規化時期,要求學員較為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課程,並適當增加業務管理和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的課程,同時要求加強黨性鍛鍊。進入90年代,黨校教學進一步向著制度化、規範化方向發展。中共十四大以後,中央黨校推進教學改革,建立了“一個中心、四個結合”的教學體系,即以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心內容,把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結合起來,把學習理論與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起來,把學習理論與學習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必備的知識結合起來,把學習理論與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增強黨性結合起來。中共十五大之後,中央黨校又繼續推進教學改革,提出要緊緊圍繞學習鄧小平理論這個中心,建設好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充分適應世界新變化和中國新發展的,主要包括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黨性修養四個方面的教育課程,從而形成了“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新佈局。這個新佈局寫入了2000年中央10號文件,即《中共中央關於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由此全國黨校系統的教學體系都按照這個新的教學佈局的要求進行了調整和改革。所謂“三個基本”(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五個當代”(當代世界經濟、當代世界科技、當代世界法制、當代世界軍事、當代世界思潮)系列課程,就是在這個新佈局下開設的。2002年,中共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黨校教學新佈局也相應地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納入了中心內容。

“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新佈局實施以來,黨校教學出現了新的氣象,對提高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水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教學工作的具體實踐中仍還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培訓和輪訓兩類不同班次的任務區分不夠明確,教學內容上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的情況,教學新佈局的具體實現形式也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又著手醞釀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經過深入調查和反覆研究,最終形成了《關於進一步深化中央黨校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經中央領導同志批准,由中共中央黨校會同中共中央組織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聯合下發文件,從2004年春季學期開始實施。此次教學改革是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辦學方針,堅持和完善黨校教學新佈局,切實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改革的基本目標,是建構分類別、分層次的教學體系。改革的重點有兩個:

一是調整和規範班次設置,解決培訓和輪訓兩類不同班次的任務區分問題,並進而調整兩類班次各自的結構層次。培訓類班次和輪訓類班次(進修班)作為中央黨校兩種不同類型的班次,應具有不同的性質、功能和任務。培訓類班次具有任職培訓的性質,主要任務是在領導幹部進入新的崗位前,對其進行理論、知識、能力、品質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使其具備相應的任職資格。輪訓(進修)類班次具有在崗輪訓的性質,主要任務是在領導幹部擔任一定時期的領導職務以後,脫産到黨校進修,以進一步充實提高,並研討實踐中遇到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但考慮到一部分領導幹部任職之前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經過系統培訓,所以在輪訓(進修)類班次分設A班和B班,B班專門招收這部分未經過系統培訓的領導幹部。而不論是培訓類班次還是輪訓類班次,都應根據不同的領導崗位分層設置。

二是分類別、分層次設計教學內容,解決“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的問題,以及教學新佈局的具體實現形式問題。培訓類班次的教學內容應著眼于領導幹部的任職需要,按照系統學習理論、掌握必備知識、加強黨性鍛鍊、提高領導能力的要求,區分不同層次來安排;而輪訓(進修)類班次的教學則區分A班和B班做不同安排:A班應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重大問題為主,可分設不同的研究方向,圍繞這些研究方向開設專門課程,組織學員進行課題研究,形成相應的研究成果;而B班則具有補課性質,應參照培訓類班次分層次安排教學。

與這兩方面改革相配套,教學工作的其他環節包括教材安排、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學習考核等,也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特別是要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而在中央黨校實行新的教學改革的同時,中央黨校各分校和各級地方黨校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以形成中央黨校與各分校之間、中央黨校與地方各級黨校之間的合理分工,改變整個黨校系統“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的局面。

黨校教學改革是一項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難免會遇到許多矛盾,這就需要我們進行耐心細緻的工作,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前進。應該看到,隨著黨的事業的不斷發展,必然會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更多新的任務和要求;而只有不斷推進黨校教學改革,才能適應新的形勢下的新的需要,促使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水準進一步提高,為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和整個黨的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教授)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關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人民網學習時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