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社會綜合
 
  科學發展觀反映了新的歷史特點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2)

□本報評論員 丙戍

科學發展觀反映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要求,具有鮮明的歷史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發展觀念也在不斷進步。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揭示了以人為本這一發展的本質,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和“五個統籌”的發展戰略,實現了我們黨在發展觀認識上的新飛躍,這也是歷史的必然。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産力,同時注意各個方面的綜合平衡,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也是適應當時解決全國廣大人民溫飽問題的需要。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發展實踐尤其是抗擊非典鬥爭的實踐為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基礎。歷史走到今天這一步,要求我們在發展觀上有所前進,有所突破,實現一個飛躍。

作為反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要求的科學發展觀,既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成果,又是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於發展的理論一脈相承的,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必須對此有清醒認識。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發展仍然是硬道理,仍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經濟社會發展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就要改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這種看法似是而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根據物質生産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提出來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也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帶來了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但我國生産力落後的總體狀況沒有變,社會的主要矛盾也沒有變,我們必須繼續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當然中心總是同非中心相聯繫的。今天,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更加強調統籌兼顧,強調全面發展。用唯物辯證法的重點論和兩點論相統一的觀點來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一致的。只要我們真正貫徹“五個統籌”的方針,切實改變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況,就能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共同富裕是我們的發展要達到的目標,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達到共同富裕的現實途徑。這已經為二十多年的發展實踐所證明。有一種觀點認為,改革開放初期提出部分先富論的實踐基礎,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目前,要轉變突出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傾向。大家知道,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項大政策。這項政策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部分先富論並沒有過時。在經濟落後地區,尤其還要突出地強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進而達到共同富裕的政策。當然,從社會生活全局來看,確實存在貧富差距擴大甚至持續擴大的現象,我們要高度重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調節。離開共同富裕的目標和過程談部分先富,以至忽視貧富差距擴大帶來的矛盾,是不對的,但不能因此否定部分先富是達到共同富裕的現實途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全面、協調地處理二者的關係。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方針政策不動搖,這也是我們在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必須注意的。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關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人民網學習時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