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社會綜合
 
  約瑟夫·奈:用“新帝國論”指導美外交十分危險  
 

近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在新加坡《海峽時報》上發表一篇題為《美國真的是帝國嗎?》的文章。

約瑟夫·奈認為,30年前,激進的左派使用“美帝國”這種稱謂,如今,這個詞再次出現並用它來闡釋美國的外交政策。從許多方面來講。很容易將美國比作帝國。美國的軍隊在全球具有影響力,世界各地都有美軍基地,美軍在當地的指揮官有時就像殖民地的總督。美國的經濟實力居全球首位,美國的文化則像磁石一般吸引著別的國家。但是將首屈一指的地位與帝國混為一談是錯誤的。

約瑟夫·奈指出,美國當然不是19到20世紀的歐洲帝國那種意義上帝國,因為那種帝國主義的核心特徵是政治實力。雖然美國和弱國之間當然存在不平等的關係,而且這種關係會助長剝削,但是如果沒有正式的政治上的控制,那麼使用“帝國”這個詞不僅不準確,而且會令人産生誤解。當然,與巔峰時的英帝國相比,美國現在擁有更多的權力資源。但是美國的權力(從對其他國家內政的控制這個意義上講)不如當年的英國大,因為英國當初統治了1/4的世界。美國如今沒有這樣的控制權,去年,美國甚至不能讓墨西哥和智利投票支援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問題再次作出決議。

約瑟夫·奈認為,在資訊全球化時代,戰略力量根本不會高度集中。相反,它像複雜的三維棋局那樣分散在各個國家之間。在棋盤的頂層,美國的軍事實力基本上無人匹敵;但是在經濟這層棋盤上,美國並非霸權或帝國,舉例來説,如果歐洲聯合起來,美國想和它平起平坐也絕非易事;在位於底層的跨國關係棋盤上,權力被雜亂無章地分散,使用單極、霸權或美帝國這樣的字眼毫無意義。

因此,那些根據美國的軍事實力主張奉行帝國外交的人被誤導了。在三維棋局中,如果只關注某一層棋盤,而沒有注意到其他棋盤以及各棋盤之間的垂直關係,那麼就會滿盤皆輸。反恐怖戰爭就是個例子,美國通過位於頂層的軍事行動棋盤推翻了伊拉克的暴君,但與此同時,在底層的跨國關係棋盤上,“基地”組織招募新成員的能力也隨之增加。這些問題代表了全球化的陰暗面。它們本身就帶有多邊色彩,而且要通過各國的合作才能得以解決。所以將美國稱為帝國沒有抓住美國所面臨的外交政策挑戰的實質。

約瑟夫·奈認為,那些極力鼓吹美帝國論的人也誤解了美國輿論和機構的本意。美國公眾會容忍帝國的角色嗎?馬克斯·布特等新保守派主張,美國應該像自信的英國人當年所做的那樣,向麻煩纏身的國家提供開明的外部管理。但是,正如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所指出的,現代美國與19世紀的英國不同,因為“它的帝制向來不能長久”。

一個世紀以前,當美國成為一個世界強國時,它曾短暫地成為真正的帝國主義力量,但沒有維持多長時間,與英國不同,帝國主義從來沒有給美國人帶來舒服的感覺。只有一小部分軍事佔領行動最終直接導致了民主政權的建立。

約瑟夫·奈認為,經濟是決定美帝國的唯一因素:與今天相比,美國在冷戰期間用於軍事開支的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要高得多。相反,之所以認為美國的帝國氣十足,是因為它要在眾多周邊國家充當警察的角色,而這些國家的數量之多是美國公眾所不能接受的。所以美國不應用帝國這種比喻來指導其外交政策。帝國,無助於美國理解和應對它在21世紀資訊全球化時代所面臨的挑戰。


 
   
Print This Page
Email This Page
相關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人民網學習時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