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獨立評論》的管家——黎昔非 李秀雲  
 

胡適及其所主編的《獨立評論》在中國現代史上産生過重要的影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刊物的幕後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雜誌的總管黎昔非先生。

黎昔非(1902—1970),廣東順德興寧人,出身貧寒。1929年從上海持志大學文史係轉學到中國公學大學部文史係,次年畢業,此間,胡適擔任中國公學校長,兼任文理學院院長,並曾為黎昔非、羅爾綱、吳晗等同學授課,有師生之誼。1931年春,黎昔非考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國學研究所讀研究生,此時,胡適也在北京大學任教,擔任文學院院長和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胡適與黎昔非再次成為師生關係。此間,胡適正在醞釀創刊《獨立評論》,在為經理人的人選發愁。1932年4月,黎昔非和吳晗一同去協和醫院看望生病的胡適,胡適向黎昔非提出請他幫忙。

胡適説:“我覺得昔非同學為人最為誠實,責任心特強,又有工作能力,擔任《獨立》的經理最合適了”。1932年5月22日,胡適、傅斯年、蔣廷黻主編的《獨立評論》問世。在讀研究生黎昔非就擔當起《獨立評論》的總管。他一手包辦了從付印、校對到發行的大量工作。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在《師門五年記·胡適瑣記》中談到黎昔非在獨立評論社的工作時説:“他從《獨立評論》出版至抗日戰爭停刊時止都是他主持排印、發行工作。……他很忙,從來沒有工夫去玩。”

黎昔非做事認真負責,本來他是做編輯以外的工作,但是,有時候校對者粗心,他不放心,非親自校對不可,因此,當時的評論印出來,是極少有錯字的。胡適曾在《獨立評論》“三週年特大號”上用了較多的筆墨談到這位幕後英雄:“在這賀周歲的日子,我們不要忘記了這個孩子還有一位忠心的看護婦。我們創辦這刊物時候,就請黎昔非先生專管發行所的事務。……這三年的發行,校對,雜務,全是黎昔非先生一個人支援。每到星期日發報最忙的時候,他一個人忙不過來,總有他的許多青年朋友趕來盡義務,幫他卷報,裝封,打包,對住址。”在《獨立評論》四週年紀念會上則説:“我們借這個機會謝謝黎昔非先生和章希呂先生。他們終年勤勤懇懇的管理獨立評論的發行,校對,印刷的事務。他們對於這個刊物的愛護和勤勞,常常給我們絕大的精神上的鼓舞。”自《獨立評論》創刊到1937年7月停刊,《獨立評論》共出版了244期,發行量最多時達1萬多份,發行達全國各地以至南洋,黎昔非始終擔任該刊經理,該刊是胡適一生創辦刊物之最。黎昔非為辦好這份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重大的刊物付出的大量的心血,得到胡適的肯定和讚許。

黎昔非一生的追求明確而簡單,就是做一個學者。自1929年他讀大學三年級時就開始發表學術研究成果,有《〈採芑〉時代的質疑》、《唐以前的七言詩》。出任《獨立評論》經理人之前,黎昔非主要從事《詩經學史》的研究。有《從“其軍三單”説到古代兵農之分》(討論古代兵制)、《讀〈詩〉雜記》等篇,用史學的方法對詩進行重新考察,之後又完成《詩經學史》、《詩地理考》二部專著,可惜後來在抗戰爆發後遺失。雖然在胡適的再三邀請下,他投入到繁忙的《獨立評論》的編務和發行中,但是他的內心世界一直在編織著他的學者之夢。

黎昔非把自己的學業看得很重,中斷研究生學業,投身到《獨立評論》,做一個無名英雄,實際上他是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的。通過一些史料可知,得知胡適的意思之後,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黎昔非都沒有回復,後來由於吳晗從中斡旋,胡適再次請求黎昔非幫忙,他才答應,而且也只是把在《獨立評論》的工作作為繼續研究生學業的權宜之計。沒想到那種工作這麼繁忙,有時忙到連報紙都要到夜深才得閒來看,也沒想到一再推辭,直到北京淪陷前夕都還沒和它完全絕了關係。對於研究工作是有極大妨礙的。他為了學業也幾次欲辭掉不幹,但是並沒有如願。所以他的研究只能是在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工作之餘,利用點滴的空閒時間來進行。他多次向胡適請教學術的問題,但是研究生學業一直無法完成。一直到“七七”事變,黎昔非不得不離開北平,研究生學業不了了之。黎昔非先生在出版最後一期《獨立評論》之後,離開北平,離平時,將數年來草成的詩經學史初稿及曾經發表和未發表的詩、史論文約四五萬言,小説約十萬字,為避免日寇檢查,郵寄廣州,結果稿件失蹤。對於一個癡心學術研究的學者而言,有什麼能夠比遺失多年辛勤鑽研的成果更讓人傷心的呢?

若干年後,當昔日的同學已經功成名就時,他卻仍在家鄉一所中學任教,在資料奇缺的條件下默默地做著《詩經》研究。不幸的是,黎昔非在中學教壇執掌教鞭30餘年後,在“文革”中含冤去世。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