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士人有廉恥 天下有風俗 顏海林  
 

胡錦濤同志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科學定義了新時期的是非觀念、善惡分野和美醜界限,是公民修身向善的行動指南。而修身當先知榮辱,“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説明知榮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

知榮明辱,道德規範;不知榮辱,道德失范。《孟子·盡心上》雲:“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人不能沒有恥辱之心,沒有恥辱之心的無恥是最大的無恥。管子説:“禮義廉恥,國之四維。”顧炎武進而指出:“四者之中,恥為尤要”。不知榮辱,道德淪喪,做人則無以治己,做事則無以治事。朱熹説:“人須知恥,方能過而改”。康有為曰:“人之有所不為,皆賴有恥之心,若無恥心,則無事不可為矣。”故《國語》告誡:“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為民,無恥害己。民知恥,人類文明才能進步;為官,無恥殃民。官知恥,百姓權益才能保障。然而,當前榮辱顛倒的現象多有存在。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等被視為“傻氣古板”。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驕奢淫逸成了“瀟灑榮耀”。《管子》中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富裕不意味著必然知榮明辱。還需要引導、教育。明是非,知榮辱,辨善惡,分美醜,用“八榮八恥”作為全民族的修身道德,可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筆。。

修身實踐行于揚榮抑辱。“道德者,行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關鍵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踐行,知行合一,將揚榮抑辱付諸實踐:

一是健全機制提供保障。古人云:“慈于子者不敢絕衣食,慈于身者不敢離法度,慈于方圓者不敢舍規矩”。鄧小平同志認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要建立評價機制,使有德者受到讚譽,無德者受到貶斥,營造“榮”是積極奮進目標、“恥”是防微杜漸警鐘的濃厚氛圍;建立獎懲機制,使榮者有所“得”,恥者有所“失”,弘揚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建立監控機制,讓人們對失德行為不恥為、不屑為;不願為、不想為;不能為、不敢為。

二是強化教育固本強基。《禮記·學記》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建立政權和領導百姓,教育理當優先。教育的目的是不斷發展人的善良,挽救人的過失。抓好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人心得治,倫理協調,揚榮抑辱就有了堅實的根基。

三是領導幹部示範引路。北宋“閩學四賢”之一的羅從彥説:“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實踐表明,“上行則下效”,“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樸”,“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風俗必敗”。官德是社會行為規範的風向標,引導和決定著民風。揚榮抑辱,關鍵在於領導幹部率先垂范、身體力行,針對一些黨員幹部“吃喝衝在第一線,鬥志退到貧困線,違紀越過警戒線”的現象,要大力弘揚革命氣節。朱自清在《論氣節》中説:“氣是敢作敢為,節是有所不為”,“要守節,不要失節”。領導幹部要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守住道德之“節”,不失做人之“節”。由此引導群眾有所為有所不為:符合道德該幹的,必須努力幹好;違背道德不該幹的,堅決不幹。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