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外國政黨意識形態的困境與調整 姜躍  
 

政黨是意識形態的載體。任何政黨的産生和存在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前提。這就是為什麼通常我們所知曉的政黨都與各種主義聯在一起。一般地説,先有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的認同,然後才可能有政黨。比如説,先有了霍布斯、洛克等資産階級思想家及其思想,然後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資産階級政黨,同樣,先有了馬克思、恩格斯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創立,然後才有了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的蓬勃發展。意識形態實際上成為一個政黨區別於另一個政黨的標簽,所謂左、中、右政黨也是以意識形態分野的。

隨著政黨政治的發展,各種意識形態以政黨為載體,在政治實踐中廣為傳播,其社會理想和政治理念,在政黨上臺執政後轉化為治國理政的路線、方針和政策。20世紀的世界稱得上是政黨把各種意識形態引入實踐的一個大試驗場。在資産階級有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基督教民主主義;在社會主義有科學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各色民族社會主義;還有極右的法西斯主義和新興的環保主義、和平主義、女權主義……。

今天,從世界上看,在政黨政治的發展中,人們對意識形態的認同,對各種主義的信奉和追隨,不是隨著政黨執政實踐的延續而增強,相反,主義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往往隨著政黨執政時間的延長而削弱。

各類執政黨意識形態的這種困境源之何方呢?其一,政黨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之間的距離。政黨是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的政治組織,其意識形態是社會部分整體利益的高度抽象表達,是一元化的;而社會意識是社會不同成員和利益群體根據自己所處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地位的生活體驗,對事物進行的判斷和認識,是多元化的,這中間有著天然的距離。只有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普世性,才能夠縮小這種距離。其二,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政黨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原本來自它對現存社會的批判和改造社會的美好計劃。人們信仰特定的意識形態,追隨代表特定意識形態的政黨,是因為他們相信,如果他們改造社會的計劃得以實施,社會將變得比現在好得多。但是,政黨政治發展的現實一再表明:不管一個政黨的意識形態境界多麼崇高,一旦成為執政黨,就會經常遭遇“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局面。這樣一來,執政黨意識形態對民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會打折扣。其三,政策轉向的困難。執政黨的政策大都體現著政黨意識形態的價值理念,是意識形態的價值追求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化。但是,政黨為實現意識形態的價值目標而制定的政策,在執政實踐中由於各種複雜情況的出現常會遇到問題,需要改革和調整,為了解決問題,改革和調整可能出現與意識形態的脫節,這種情況不僅會引發黨內的意識形態紛爭,也會導致民眾的不滿和信任危機。其四,意識形態的神話不復存在。全球化和媒體民主時代的到來與發展,在改變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各種主義的紛至遝來,各種思想的衝擊與交匯,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的呈現,使過去相對封閉狀態下的意識形態神話被打破了。人們不再相信意識形態的神話,就像人們不相信世上有包治百病的良藥一樣。人們不再對意識形態頂禮膜拜,而更多地是以一種實用主義的態度審視意識形態。其五,人們的價值取向和個性化要求越來越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革命的日新月異,中間階層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傳統的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數量都逐漸減少;人們受教育的水準越來越高,價值取向和個性化要求也越來越多。從西方社會看,對某一政黨“從一而終”的固定選民不斷減少,依政黨政績而改變投票意向的“流動選民”正不斷增加。

由此,執政黨想靠意識形態的傳統凝聚人心變得越來越困難了。面對意識形態的困境,各類政黨都在尋求應對的措施,進行意識形態和政策的調整。從總的趨向看:對意識形態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努力向中間靠攏,執政黨主要靠自己的政策和政績爭取黨心和民心,成為世界政黨政治發展中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各國黨根據自己的黨情、國情,採取了一些措施。其做法大致有:(1)更新思想觀念,擺脫傳統理論的教條,並適時地進行理論創新。如1995年布萊爾領導的英國新工黨為了上臺執政,修改了黨章第四條被看作是英國工黨圖騰的“公有制”條款,隨後為應對全球化,提出了完整的“第三條道路”理論。(2)擴大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如古巴共産黨在蘇東劇變發生後,為凝聚人心,調動黨內外各方面的積極性以走出困境,在1991年10月召開的黨的四大上把古巴民族民主革命領袖何塞·馬蒂的思想與馬列主義並列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了1992年的古巴憲法。(3)在動員民眾時,刻意弱化意識形態的色彩。為了執政,努力把意識形態的觀念轉化為民眾能夠接受的政策。如美國的兩黨通常被認為是“非意識形態化”的政黨。事實上,從資産階級意識形態的光譜看,美國兩黨意識形態的淵源和歧見是很深的,政黨的核心部分也是非常意識形態化的,只是他們在動員民眾,爭取選民時,既不進行意識形態的宣傳與鼓動;也不進行意識形態的爭論和攻擊,而是把意識形態的觀念轉化為對選民關心的具體問題的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政策,並從中體現出政策的靈活性。(4)兼收並蓄,實行“拿來主義”。環保主義是綠黨的意識形態,在歐洲它發展迅速,影響甚廣,鋻於此,傳統大黨也立即對生態學表示興趣,並把環保主義者的要求納入政策考慮之中。實際上,在現今執政黨的政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左右融合,即所謂“中間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當然,在面對意識形態的難題時,也有不成功的解答。例如蘇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先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神話、教條化,以致執政黨在幾十年的時間裏,不顧時代的變化和人民的所想所思,思想僵化,理論停滯;而在戈巴契夫改革時期,在公開性、多元化、民主化的進程中,又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導致執政黨的主流意識形態在社會生活中失去了主導地位和作用,造成了蘇共黨內和社會思想的極度混亂。從而使蘇共走上了亡黨的不歸之路,這是蘇共在處理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問題時,留下的一個深刻教訓。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