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加強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理論研究 周淑真  
 

當代中國政黨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世界各國政黨制度中獨樹一幟,已經被歷史和現實證明為政治發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制度保障,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理論是具有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新的歷史時期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當代中國政黨制度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從深層次上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概括並總結出能涵蓋當代中國現實狀況的政黨制度理論,構建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要總結概括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第一,要明確關於當代中國政黨制度與世界各國政黨制度的相互關係以及同中國近現代政黨制度相互關係問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在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理論建設上,我們既不能離開中國政治現實來談世界各國的政黨制度,也不能脫離世界各國政黨和政黨制度的普遍性和規律性來談中國的政黨制度。因為人類的知識有兩個特點:從縱向講是知識的延續性;從橫向講是知識的借鑒性。人類社會知識的發展,縱向靠繼承,橫向靠借鑒。中國政黨制度理論建設,首先要處理好繼承和借鑒的關係。中國政黨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到現在有100年的歷史,總結這一百年來中國政黨和政黨制度的發展脈絡和各政黨之所以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從學理上説明所以形成這樣的政黨制度。在繼承問題上,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和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對自己成功的經驗要有深刻的總結,中國的其他政黨成敗之鑒其實也是一份豐富的歷史遺産,也有一個繼承的問題。比如在民主黨派的歷史上,有民主黨派領導人在親眼看到中國共産黨在延安時局部執政的蒸蒸日上和朝氣蓬勃,對於共産黨在奪取全國政權後如何避免週期律的問題的提醒;也有民盟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在抗戰勝利後對於十足道地的中國式的民主發展道路的設計。同時應該研究借鑒世界各國政黨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它們的利弊得失中某些關鍵的成分。沒有比較,關起門來,只談自己如何好如何優越是自説自話,無視中國的歷史和具體國情,以西方政黨制度評判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研究也絕不可取。只能在比較研究中、在繼承和借鑒的基礎上充實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理論。

第二,當代中國政黨制度運作機制上要加強關於協商式民主和多黨合作方式和程式的研究。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是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也是中國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長期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理論研究,應該以如何更好地發揚民主、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為目標。在政治學上對於民主形式的研究,無怪乎兩種形式,多數民主和協商式民主。在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架構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組織機構,它是多黨合作的重要場所和載體,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協商式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徵之一。2006年3月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從政黨制度和民主理論的高度去認識人民政協,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此要從制度安排上充分肯定政治協商會議在我國政治制度中的定位,從實踐中認真研究政協的構成、政協委員條件和産生程式。在多黨合作和相互協商的關係中,中共處於主導和主動的地位,所以也要研究執政黨如何利用協商式民主執政興國,要讓全社會的人們了解中國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高層領導人之間、在國家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上是如何協商的,人們才能理解多黨合作制度的作用和意義,才能激發人們政治參與的熱情。有新聞媒體關於高層協商的報道,只報道中共領導人講什麼而不報道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講什麼,這不利於民主精神的培養,也不利於政黨的政治教化功能的發揮。

第三,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20多年後,我國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階層變化和多樣化,必然要求政黨制度在制度安排上有所調整,要保障社會各階層各方面都有利益表達的渠道和政治參與的平臺,所以在政黨制度研究問題上也要堅持“三個代表”理論和科學發展觀,對政治資源如何配置,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和聯繫界別的功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論述,參政黨概念的內涵,黨際之間的相互監督特別是如何從制度上保障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這些問題都擺在了我們的前面,都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建設中要進一步研究的。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