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衛生部副部長余靖談加強疾病防控問題 青山  
 

日前,“國際醫學科學院組織第二屆全球大會”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國際醫學科學院組織等共同主辦。

衛生部副部長佘靖在主題報告中談到,當前我國的每人平均期望壽命為72歲,嬰兒死亡率為21.5‰,孕産婦死亡率為48.3/10萬,人民的主要健康指標已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如今,霍亂、鼠疫等烈性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消滅了天花、基本消除了絲蟲病和完成了無脊髓灰質炎證實工作,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自建國之初的3200/10萬下降到2005年的339/10萬。目前,傳染病在全國人口死因中已下降到第9位,而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和意外傷害等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人民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

據統計,我國現有醫療、預防、保健、監督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等近30萬個,醫療機構床位總數337萬張,衛生人員542.7萬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2.46張,每千人口醫生數1.52人。此外,全國還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0.9萬人;全國範圍內建立健全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體系,共有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人員近25萬人。到2005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口1.37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人口1.79億人。

佘靖指出:當前,衛生工作面臨著一些新問題和挑戰。

一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人口流動、環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和疾病傳播的全球化等都對我國的衛生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二是人口學和疾病流行模式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帶來了衛生服務需求結構的變化和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同時,我國正面臨著疾病流行模式的快速轉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逐步取代傳染性疾病成為致死的主要因素,也面臨著傳統傳染病的死灰複燃和新發傳染病的威脅,包括艾滋病、結核病、乙型肝炎等在內的一些重大傳染病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這些都對我國的衛生服務體系提出了較大的挑戰。

三是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衛生事業發展仍不平衡。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嚴重滯後,傳染病和地方病等也多發生在農村。同時,我國東部地區所擁有的醫療衛生資源,不論是數量還是品質上都遠遠優於中西部地區。

四是醫療保障制度亟待健全。中國目前仍有約75%的城鄉居民沒有基本醫療保障覆蓋,主要靠自費醫療,群眾缺乏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

五是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中國衛生總費用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3%上升到2004年的5.55%,特別是醫療費用持續快速上升,其年增長速度幾乎是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的2倍。

佘靖表示,在今後一段時期裏,我們將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加強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嚴格控制艾滋病、結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傳播,有效預防和控制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和地方病,高度重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加強其他新發傳染病的防治工作。積極探索以社區為基礎的綜合防治模式,改變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重點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第二,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農村衛生是中國衛生工作的重點,保證農民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是衛生工作的重要職責。我們制訂並啟動了《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網路;五年內國家財政將投入200多億元,對鄉鎮衛生院和部分縣醫院房屋和設備進行改造,到2008年,要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

第三,大力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第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第五,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第六,轉變和完善政府的醫療衛生職能。

第七,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保障制度。

第八,支援中醫藥事業發展。把中醫藥發展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加強中醫藥的繼承和創新,弘揚中醫藥優良傳統,組織開展對若干重大醫學難題的聯合攻關,推廣中醫藥和民族醫藥技術,在重大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