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展望中美關係的深化 宮秀川  
 

4月14—15日,“中美關係展望”學術研討會在中央黨校召開。與會的中外專家學者就目前中美關係的發展展開討論。

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認為:研究中美關係非常重要。中美兩國是兩個大國,一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另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研究中美關係從一定意義上説就是研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同時又是研究全球共同發展命運的重大課題,因為研究中美關係就是研究不同制度國家如何長期和平共處,在和平共處中推進合作,為世界和平作貢獻。

李君如説,中美關係是兩個不同類型文明之間國家的關係,這兩種國家之間的文明在交流中相互溝通,在溝通中相互合作,正是通過文明的交流、溝通、合作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世界。他指出,中美關係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在國家實力上,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又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後起大國,從世界史來看,這種情況往往就會導致對立、對抗頻生,但是中國卻提出了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要與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大國和諧相處,這就涉及到在21世紀裏構建新型的國家關係。所以中美關係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是不同社會利益的國家關係,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國家關係,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和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之間的關係,因此研究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自諭了。中美關係的研究是關乎世界和平的戰略問題,這種研究不僅影響兩國的安全、發展,還會影響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目前的中美關係,他認為,中美之間的戰略定位已經得到基本解決了。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大國之間的關係,既有如此多的合作,又有如此多的不同。現在需要在一些功能性領域中加強合作,這就會涉及兩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深層次的矛盾,這是新的難題。王緝思指出,從中美關係中歷史焦點轉移的過程來看,中美關係的發展是符合全球發展的趨勢。中美關係在1989年後的焦點問題是人權問題,隨後是由於李登輝訪美造成的台灣問題凸現,到了1990年代末是兩國的之間的戰略互信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説是戰略互不信任的問題。9·11後戰略互信的框架已經基本穩定下來,所以現在中美關係的焦點已經脫離了傳統上的問題,而是在戰略穩定的框架下,在經貿領域和各個非傳統安全領域下的合作與摩擦。這樣的一種合作方式是和全球發展趨勢相吻合的,縱觀這幾年的全球經濟中,大國之間的合作關係和競爭關係並存,但是以合作關係為主,所以説,中美關係的發展是具有時代特徵的,也是全球化的一個趨勢,它規定中美關係也只能往這個方向發展。王緝思認為,要不斷深化研究中美關係。過去研究中美國關係一直是如何定位、怎麼定性中美關係,這些問題非常簡單而且又很有爭論性,而現在由於中美關係的複雜,複雜到必須把能源、安全、軍事等等功能性領域結合起來研究。研究中美關係必然要涉及台灣問題,還要涉及多邊問題,日本問題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崔立如指出,中美關係的複雜性首先是由於兩個大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歷史、文化差別非常大,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差別也很大。除了差別,另一特點就是當前兩國關係的多面性,這種多面性表現在各個方面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中美經濟關係是中美關係領域中最好的一方面,主要是互補性很強,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合作是主導面,但是存在分歧,這種分歧往往會成為美國政治問題,政治問題反過來又成為中美關係的熱點摩擦,具有多面性。美國是一個全球大國,它有多方面的利益要求,中國還只是一個亞洲地區的大國,但是影響逐漸超出地區的範疇,所以在兩國之間需要加強合作,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比如説能源問題。

崔立如指出,中美關係20多年總體上穩定,在宏觀戰略態勢上保持了相對穩定性,這種穩定的原因,一個方面是整個國際的局勢,另一方面,是中國採取的一種非常溫和的和平發展政策。他強調在中美關係的戰略問題上,雙方的溝通、對話和互信非常有意義。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