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走走長征路 秉筆寫春秋 陳海平  
 

——石仲泉和他的《長征行》

石仲泉是我國著名黨史專家。儘管他著述碩果纍纍,有多本著作和多篇論文曾榮獲國家級圖書獎和優秀論文獎,卻深深感到時下一些黨史出版物太概念化,遂萌生“走走黨史”的想法,要對黨的一些重要歷史作實地考察,去親身體驗一番。在他看來,紅軍長征是中華民族史和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中國共産黨八十多年波瀾壯闊歷史最驚心動魄的篇章。所以“走走黨史”首先要從走長征路開始。於是,他用五六年時間斷斷續續基本走完了中央紅軍的長征路,同時兼顧了其他紅軍的部分長征路。《長征行》就是他走長征路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結果。這也就開始了他的“走走黨史”系列著作的問世。

石仲泉的《長征行》不是僅憑當事人的回憶編 “口述史”,而是書寫活的有動感的“信史”。作者通過親身體驗和實地考察,對紅軍長征史有許多新的認識,提出了不少新的觀點。比如:

——首次提出長征歷程的“五階段論”。作者認為,紅軍長征先後經歷的革命力量與反革命力量的驚心動魄的搏鬥、共産黨內部正確與錯誤兩種指導思想的尖銳對立,還有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使紅軍一再面臨著能否克服艱難險阻、經受饑寒傷病折磨的嚴重考驗,這三方面鬥爭的交錯發展,使兩年紅軍的長征歷程可分為五個階段。

——首次提出遵義會議及其前後的若干會議形成系列會議的歷史鏈條,使黨的歷史發生第一次偉大轉折。石老認為,講黨的歷史發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不能孤零零地只講遵義會議的作用,儘管這是主要的、起決定性的,還應當看到遵義會議前後的一系列會議的作用。從通道會議到會理會議一共八個會議,構成系列會議。這些系列會議形成一段歷史鏈條,每個會議作為其中一個歷史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這眾多歷史環節的合力作用,推動形成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遵義會議是形成這段歷史偉大轉折的一面旗幟和根本標誌。這樣,更能全面説明那段歷史的偉大轉折作用。

——首次提出應對紅四方面軍長征的歷史貢獻作出全面評價。作者認為,張國燾的錯誤對紅四方面軍的長征無疑有很大影響,但不能因此就淡化乃至否定紅四方面軍長征的偉大歷史貢獻。紅四方面軍從根本上説,是黨領導的能徵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偉大革命軍隊。他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紅四方面軍在長征中偉大歷史貢獻。這在長征史的研究中是沒有過的。

石仲泉通過考察,還澄清了許多重要史實,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了新視角。《長征行》關於湘江戰役、會理會議、彝海結盟、哈達鋪確定長征落腳點等重大事件的敘述,提供了新的史料,糾正了一些偏頗的説法;對長期有爭議的諸如“雞鳴三省”會議會址、張國燾“密電”、三軍大會師等問題,作了辯證的分析,以期求得合理的解決。他還對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和《沁園春·雪》作了考證和新的解讀,令人耳目一新。

石仲泉的《長征行》是帶著感情寫的,不少篇章令人動容。如《悲壯的戰略轉移》、《慘烈的湘江之戰》、《大渡橋橫鐵索寒》、《中央紅軍艱難地翻越夾金山》、《茫茫草地生死行》,《對紅軍長征精神的體驗和解讀》等,將那種離別的悲壯之情、戰鬥的慘烈之狀、考驗體能的鐵索之寒、過雪山草地之艱難和紅軍戰士對革命之無限忠誠等,描述得非常細膩、實在,有極強的感染力。

石仲泉很注重歷史細節,努力蒐集各種資料。在陜西志丹縣參觀劉志丹紀念園,看完毛澤東“群眾領袖,人民英雄”、周恩來“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朱德“紅軍模範”的題詞後,突然發現了王明的題詞,他很是驚詫,覺得這很少見,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讓我抄了下來:保安荒城角,抔土志丹陵。百戰身殉國,韆鞦骨亦馨。寒風創哨志,遺恨史留青。倚枕詩成淚,深思愧後生。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正因為如此,在《長征行》中,石仲泉對紅軍的長征有很多細節描述,包括沿途的自然地理、歷史文化、民族宗教、風土人情等,從而大大提升了該書的文化品味,增強了可讀性。

《長征行》圖文並茂,既有許多珍貴的圖片,也有不少考察的照片。它見證了長征所經之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使人既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又體味到時代的氣息。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