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國際合作與和諧世界 俞可平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60週年慶典上正式提出了“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新理念。“和諧世界”的理念再次表達了人類一個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在這個充滿風險、衝突和碎裂的全球化時代,人類尤其應當努力實現和平、安寧、公正、相互尊重和共同繁榮的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和諧世界是全人類的永恒追求,也是中國古代“天下大同”這一崇高理想在全球化條件下的新發展,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目標所在,它所要達到的是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睦相處。

國際合作是通往和諧世界的唯一道路。9· 11事件後,有一句話經常被人們引用,這句話就是:“只有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我們自己才能實現自由;只有別人處於安全狀態,我們自己才能安全”。這表明人類日益認識到,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合作,才能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只有合作,才能遏制跨國犯罪;只有合作,才能預防全球風險;只有合作,才能消除人類的貧困;只有合作,才能維護人類自身的安全;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全球的民主治理;只有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增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簡言之,地區之間的合作、國家之間的相互、民族之間的相互合作,是人類實現幸福、繁榮與和平的必經之路。

國際合作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人類在科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和各種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每一種文明都既有它自己的獨特優勢,也有它內在的不足。只有取長補短,虛心學習其他民族和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每一種文明才能不斷進步。一個偉大的民族和一種偉大的文明,她之所以偉大,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她善於向其他民族和其他文明學習。國際間的合作,為民族國家和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從某種意義上説,國際合作的過程,也就是各民族國家之間相互學習的過程。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合作,是一種跨文化的合作。國際合作的最終目的,既是為了增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同時也是為了增進民族國家自身的國家利益。因此, 真正的國際合作,不僅應當是超越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合作,而且也應當是超越文化差異和民族差別的合作。全球化時代不應是文明之間相互衝突的時代,而應當是各種文明相互融合的時代。跨文化的國際合作,是最深層的國際合作。跨文化的合作,是促進各種文明之間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跨文化的合作,才能使人們的民族認同與全球認同不相衝突。

跨文化之間的國際合作,是一種建立在文化多樣性之上的合作。全球化是一個整體性的人類歷史變遷過程,其基本特徵就是經濟一體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樣化。全球化不僅沒有消除民族國家的自主性,反而凸顯了民族國家的自主性;不僅沒有消除民族文化傳統,反而凸顯了各民族的文化多樣性。全球化是一個國際化與本土化、普遍化與特殊化、一體化與碎裂化、同質化與異質化相並存的過程。全球化時代的跨文化合作,不應以犧牲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為代價,而應當在保持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追求全球的文化認同,做到中國古人所説的“和而不同”。

跨文化之間的國際合作,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合作,必須建立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有效的國際合作,對於合作雙方來説,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必須是平等的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國家與國家之間才能有積極和長久的合作,才能將國際合作的利益最大化。“胡蘿蔔加棍棒”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人類需要的是以公正、民主、平等、寬容、友愛、信任和共贏為特徵的新的合作模式。人類正在日益走向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有這種新的合作模式,才能引導各國人民堅定不移地邁向這樣一個利益共同體,加速實現全人類的整體利益。

加強跨文化之間的國際合作,需要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促進跨文化間的國際合作,既是各國政府和國家間組織的重要責任,也是全球公民社會的重要責任;既需要各國政府的積極行動,也同樣需要各國人民的主動參與。在全球化進程日益擴大的今天,國際社會的每一個成員,人類社會的每一個分子,都應當主動積極地為推動跨文化間的國際合作做出貢獻。只有這樣,人類才會擁有樂觀的前景和積極的未來。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