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構建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 張江明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正確認識和處理構建和諧社會是在不斷地出現和解決和諧與不和諧的矛盾中前進,正確認識和掌握社會主義新矛盾觀,正確認識和諧在對立統一規律中新的重大作用及其新特點新觀點,至關重要。

一、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新型社會矛盾

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矛盾的總根源,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不同性質社會,其基本矛盾就有根本性的區別。

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僅社會制度是新的,而且社會基本矛盾的內涵、結構、組成也都是嶄新的。社會主義生産關係和經濟基礎,不是以私有制為基礎,而是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上層建築方面,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共産黨成為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起著指導作用,等等。在這樣歷史條件下的社會基本矛盾,不是對抗性的,而是非對抗性的,其産生的矛盾,是人類歷史上未曾有過的新型社會矛盾,即以非對抗性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體的新型社會矛盾,我稱之為社會主義新矛盾觀。在我國,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主題,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題。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其他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二、新矛盾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

社會主義新矛盾觀的“新”,表現在何處,有什麼新特點?

新特點之一: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和諧)有新內涵、新含義——“用和平的方法”進行非對抗性的鬥爭。

任何社會都是個矛盾結構,由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組成,缺一不可。但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就有不同的屬性和內涵。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矛盾的鬥爭性不是敵對階級社會那種對抗性鬥爭,而是非對抗性鬥爭,人民內部矛盾要“用和平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容許申辯和辯護。通過改革發展完善法制,調整政策、發揮社會仲介組織的作用等方式,使大量的複雜的人民內部矛盾得到解決,達到在新基礎上新的和諧。這是社會主義新矛盾觀中鬥爭性新特點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新矛盾觀中的同一性,即統一、和諧、和睦、和解、和平、團結、協調、平衡等有著重大社會功能,成為矛盾的主導方面。

新特點之二: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的動力作用有新變化——和諧起著主要的動力作用。

社會發展動力在一定條件下是發生變化的。在階級對抗的社會裏,階級鬥爭成為發展的直接動力;而在社會主義社會,剝削階級已經不存在,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階級鬥爭只是在一定範圍中存在,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和諧(統一)成為社會主義發展的社會動力,尤其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和諧居於矛盾主導方面,起著主導作用。因為:和諧可以提高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提高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創新局面的能力,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和諧可以增強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清除各種內耗和離心傾向,形成充滿活力的和諧的堅強集體,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諧可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化解多方面的矛盾,融合成為強大的“合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和諧具有聚合人心,陶冶情操,激發才智,産生力量,豐長萬物,樹立共同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的功能,達到思想上、認識上的一致,成為推動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動力,促進生産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和諧可以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和本質,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我國構建成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毛澤東早就説過,“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根本保證。”這個思想是很深刻的,是對團結、和諧的巨大作用所作的總概括,也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真理。

新特點之三: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的關鍵有新發展——和諧是鬥爭的目的,鬥爭是和諧的手段。

在以敵對階級對抗性矛盾為主體的社會,同以非對抗性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體的和諧社會,在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的關鍵上也發生根本變化。處於反動階級統治的社會,人民群眾和革命組織進行長期艱苦卓絕鬥爭的目的,是為了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使人民得到解放;而增強團結、搞好和諧關係作為一種手段,是為了壯大革命力量,更快地取得勝利。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任務是鞏固人民政權,建設人民國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使人民富裕安康,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全面進步。在這樣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來構建和諧社會,矛盾鬥爭性與同一性的目的和手段的關鍵必然會發生新變化,鬥爭作為一種手段和方法,用以排除不和諧因素,克服造成不和諧的障礙,達到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的目的。

還要明確認識,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會長期存在和諧與不和諧的矛盾,需要通過非對抗性鬥爭來解決。這種鬥爭如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一樣,必須從和諧(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非對抗性鬥爭手段)達到新的基礎上更好的和諧。這種鬥爭,要牢牢掌握鬥爭的目的和“度”。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和諧、發展和諧、提高和諧的水準,也就是説,鬥爭作為一種手段,它的目的是為了和諧、服務和服從於和諧。不能削弱和破壞和諧。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要堅定不移把握好鬥爭的目的和手段的關係,不能顛倒。只有在轉化為對抗性矛盾時,才能予以改變。

新特點之四:嚴格區分對抗性和非對抗性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按照矛盾性質不同,採用不同的方針方法來解決。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抗和非對抗性兩類不同性質社會矛盾,前者和後者有以下幾點主要區別:(1)對抗性與非對抗性、敵對性與非敵對性的不同。(2)不相容性和可相容性的不同。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産社會性和佔有私人性的矛盾是“不相容性”的,到適當條件具備,便要改變它的佔有形式和制度,實行社會生産和社會佔有。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從總的來看是屬於“可相容性”的,社會主義生産力和生産關係是從適應到不適應再到新的適應,即從相容到不相容再到新的相容中前進的。(3)不能和解、調和、改良與可以和解、調和、改良的不同。(4)根本利益相對抗與根本利益相一致的不同。(5)要採取外部衝突的暴力方法與可以採取非暴力的和平的方法來解決矛盾的不同。

早在1941年,劉少奇就提出要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採取不同方針方法來解決。1941年10月,劉少奇在《人為什麼犯錯誤?》一文中指出:矛盾可以分為兩大類:(1)基本上是對抗性(敵對的,拮抗的,或衝突的)矛盾,這一矛盾的發展,一定表現為外力的衝突,解決的方式是暴力的,革命的。(2)基本上是不對抗的矛盾,可以調和的矛盾,可以相互鬥爭,又可以相反相成的矛盾。這種矛盾的解決是可以用改良辦法來取得的。

對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如何處理?劉少奇指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採取不同的方針:一種是,站在敵視和反對社會主義的立場上,“利用矛盾的鬥爭性及雙方的一切弱點,進行挑撥,來推動與促進這個矛盾的鬥爭和破裂,以達到他們反革命的破壞的目的。”另一種是,工人階級和共産黨人,“利用矛盾的和解和妥協(經過適當的鬥爭),以達到雙方團結一致,共同進行生産的目的。”

劉少奇對兩類不同性質社會矛盾的觀點,是從實踐中概括出來的,在今天仍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很需要深入學習研究的。

在嚴格區分兩種不同性質社會矛盾中,對一定條件下存在的對抗性矛盾也很重要。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會出現對抗性矛盾,甚至在一定範圍可以激化,這是舊社會的遺留,國際上敵對勢力的影響以及“異化”而産生的。所謂“異化”,簡單地説就是矛盾向反面逆轉的突變。例如,好事變成壞事,好人變為壞人。有的高級領導幹部變為貪污犯,受到刑事處分,是人的“異化”集中反映。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劇變,是社會主義國家“異化”的突出表現。應該説社會主義國家還存在“異化”,並不是必然“異化”。只要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執政能力,搞好民主法制,反腐倡廉,努力建設三個文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矛盾,保持社會團結穩定,大力發展生産力,切實做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長治久安,這就不會出現“異化”,必能消除“異化”的。

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和諧”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對立統一規律的矛盾鬥爭性與同一性的關鍵確實發生新的重大變化,提出不少新問題、新觀點。第一,社會主義新型社會矛盾是以非對抗性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體的新型社會矛盾,這是對社會主義新矛盾觀以及和諧社會矛盾的總的概括。把社會主義發展辯證法及其新矛盾觀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使對和諧社會的認識提高到理性的與哲理的平臺上來,更加自覺地去完成歷史使命。第二,依據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矛盾本質的非對抗性,這就決定和諧社會的鬥爭也是非對抗性的,要用和平的、民主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以及經濟的、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不能用暴力的、外部衝突的、敵對的方法來處理。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社會矛盾,就要犯根本性的錯誤。只有對屬於對抗性矛盾或轉化為對抗性矛盾時,才能採取對抗性的方法來解決。第三,基於上述原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動力,總的來説是矛盾,具體來説,主要動力是和諧、團結、統一,不是對抗性的階級鬥爭。和諧居於矛盾的主導方面,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主要的動力。第四,也基於上述原因,矛盾鬥爭性與同一性的關鍵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生根本變化。和諧是鬥爭的目的,鬥爭是和諧的手段。這兩者不能顛倒。

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矛盾鬥爭性與同一性在四個方面發生的根本屬性變化來看,大量的事實説明:“鬥爭的絕對性、同一的相對性”所依存的條件改變了,不存在了,不能原封不動地把“鬥爭的絕對性”搬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來。應該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和諧”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認真研究社會主義新矛盾觀中的四個新特點新觀點,尤其應用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來,可以提高自覺性,克服盲目性,掌握正確的理論指導,更好地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歷史進程。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