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在動態平衡中實現和諧穩定 高淑雲 劉志高  
 

□高淑雲 劉志高

\hbox\scale{3.55603,3.55603}{回}顧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如何保持穩定有著許多不同的形式:有封建專制集權形式下萬馬齊喑的穩定;有排斥多樣性和差異性,個性被壓抑,矛盾被掩蓋狀態下死水一潭的穩定;有平均主義形式下貧困型的穩定;有在“階級鬥爭為綱” 高壓形式下短暫性的穩定。這些穩定形式往往是表面的、不和諧的、不能持久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追求的是和諧的穩定,它不同於以往社會穩定形式,活而不亂,活而有序,具有公正性、包容性、共用性,能有效整合社會關係,共用社會資源,共用發展成果。調動社會發展的一切積極因素,符合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因此是積極的穩定,持續意義上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更好形式。

追求和諧的穩定,適應了我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極化、利益差別顯性化、利益矛盾尖銳化的社會現象。而且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黨派、多宗教、多階層的國家,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心理預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穩定觀把社會的“不同”和“多元”,看作是現代社會發展進步的標誌,在一個多元發展的社會中,承認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容納和化解矛盾與衝突,妥善處理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適應了我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駛入協調發展的快車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到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的突出位置。這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維護和諧穩定既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和手段,本身又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站在和諧社會的高度審視維護穩定工作,有利於我們克服原有維護穩定工作思維上的局限性,在視野上有新的拓展。突破過去傳統的就穩定而談穩定的思維局限性,把工作的視野拓展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在社會發展的動態平衡中實現和諧穩定;突破過去主要依靠政法機關開展穩定工作的思維局限性,把工作的視野拓展到“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突破過去狹隘的階級觀點和階級路線的思維局限性,把工作的視野從強調鬥爭轉向注重和諧,從偏重管制轉向解決疏導,從對立取向轉向整合意識。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維護穩定工作的水準,需要我們不斷拓展維護穩定工作的思路:第一、堅持著眼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思路,實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使整個社會關係融洽和睦;第二、堅持發揮社會組織協調作用的思路,使社會組織成為避免階層對抗、調解各階層利益衝突的平衡性力量;第三、堅持用制度創新維護和諧穩定的思路,進一步暢通反映群眾訴求的渠道,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第四、堅持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思路,用科學的、民主的、法律的手段去正確疏導、妥善解決;第五、堅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公正的思路,緊緊抓住利益調節這個關鍵,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把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