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和諧社會建設 錢伯華  
 

只有正確的哲學,才能為人們提供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務必依據最正確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

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和首次鼎盛于革命時期,著重突出了鬥爭性的一面,以至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被稱為“鬥爭哲學”。問題是,在進入以和平建設為主要任務的社會主義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革命鬥爭特殊時期凸顯的鬥爭性的一面,一度被錯誤地曲解和擴大,而在社會主義國家包括我國出現了嚴重的“左”的錯誤,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今天,我們不能奉行被“左”的思想曲解的“鬥爭哲學”,也不能在思想上繼續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完全等同於“鬥爭哲學”,而對以往被突出鬥爭性的“對立統一”等哲學理論諱言忌論,退避三舍。正確的態度應當是,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和平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和實踐需要,創造性地發展和平建設、和諧社會時期及非對抗狀態下的“發展哲學”、“競合哲學”、“和諧哲學”。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將對立統一規律中的同一性的作用,上升到它在事物發展、特別是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應有的重要地位。

關於同一性,列寧和毛澤東都使用過許多不同的術語,從不同側面揭示了矛盾同一性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性,主要是講,矛盾的同一性或統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內在的、有機的、不可分割的聯繫,這種聯繫使對立雙方不僅有一個共同的基礎、而且還包含有某些共同之點,在未解體之前雙方處於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平衡之中。同一性的具體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使矛盾雙方聯為一體,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矛盾雙方的同一是發展中的同一,既可能是雙方的此消彼長,也可能是雙方的共生相長。二是矛盾雙方互相利用,互相促進,互相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三是矛盾雙方互相貫通,或在貫通中互相轉化,並由此規定或影響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總之,矛盾的同一性在促進事物發展、特別是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

當然,我們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切不可把“同一性”的作用推向極端。亦不可把“同一”錯誤理解為“相同”或“一律”,務必充分認識到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已闡明的“和而不同,同則不繼”的深刻道理。

另一方面,必須防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意義的“鬥爭性”,以及其他科學正確的“鬥爭”範疇,一概加以否定和摒棄,而走向另一個極端。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基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科學認識、正確把握和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意義上的“鬥爭性”本來應有的作用。同時,賦予“鬥爭”以“競爭、奮鬥、比拼、較量、交鋒”等新的含義,賦予非對抗性矛盾盡可能溫和、適宜、適度的“鬥爭”途徑、手段、形式、方式和方法,打開“鬥爭”的多種“通道”,給“鬥爭”各方以最佳出路和共贏結局,使之達到對各方面都最有利的效果。

此外,還必須緊緊抓住普遍聯繫和運動發展這一唯物辯證法的特質和主線,動態地理清和處理好社會內部外部的各種聯繫及其辯證關係,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在注重運用好對立統一規律的同時,還應充分運用品質互變規律,既定性又定量地做好社會和諧的各項工作,既從質的規定性上把握好大局和主流,又把量的積累作為抓手,從每個人做起,從點滴抓起;充分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動態地而不是靜態地不斷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使之從初級階段、較低層次的和諧,向更高階段、更高層次的和諧提升和邁進,從而既防止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又防止一勞永逸、不思進取;充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研究、正確指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

總之,我們要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指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這就是——在一個由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執政、由廣大人民掌握最高權力並充分享有各種權益的社會主義社會,按照客觀規律,適應世界大勢,不斷提高社會素質、優化社會結構、完善社會系統,全面辯證地正確處理不斷運動變化的普遍聯繫和基本矛盾,遵循“對立統一”、“品質互變”、“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規律,在不斷解決各種矛盾、調適各種關係、協調各個方面、銜接各個過程中,使整個社會系統處於良性運作、健康發展的正常秩序和上升態勢。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