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日本理工科大學的職業道德教育 田雪梅  
 

日本是一個依靠科學技術立國的國家,近年來,日本理工科大學進行了一場較大聲勢的教育改革。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便是科學技術倫理教育(在日本更多的人採用“技術者倫理”或“技術倫理”的説法)得到廣泛重視和加強,並開始逐步形成有一定特色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本文對其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進行介紹和分析,以期對我國理工科大學的職業道德教育有所啟示。

職業道德教育理念的更新

日本戰後相繼出現了大學大眾化、大學設置標準大綱化、教養部先後解體、重點進行研究生院建設等變化,倫理教育一度遭到削弱。雖然,許多學校工學科也設立了“技術論”、“技術論與技術教育”“工學概論”等課程,但總體上是呈“工學一邊倒”的狀況 由於技術者職業道德的弱化和缺乏與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大量工程事故及災難頻頻出現有較大相關性,促使社會重新追問作為科學技術者的社會責任。許多教育界人士開始思考在培養對社會有責任感、有良知的技術者方面,作為大學尤其是理工科大學應當具備怎樣的姿態和責任,應當如何在培養方案中彌補這一環節。1998年 “工學教育體系分科會”整理並報告了關於“工學倫理”教育的現狀。同年6月日本基礎工學研究聯絡委員會在“關於工科高等機構的技術者倫理教育的提案” 中就倫理規則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議。

2000年修正的技術者法中增加了“必須要努力作到沒有損害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其他公益的事情”,開始要求技術者必須要具備技術倫理等相關知識和素質。

與美國相比,日本關於技術倫理教育的研究和實踐較為落後,對此,政府也表示了重視和支援,文部科學省在第2期科學技術基本規劃(2001年3月內閣會議通過)中,提出了“構建科學技術和社會的新關係”的基本理念,並確立了“關於科學技術的倫理和社會的責任”的重要政策。隨後於2002年、2003年完成了“科學技術倫理教育系統的調查研究”。該項目耗資共3200萬日圓,由在這方面具有較強科研力量和實踐經驗的日本國內幾所名校(東京工業大學、名古屋大學)共同承擔,項目參與人員都是長期從事該方面研究的專家。調查內容包括:關於技術者及組織倫理的事例調查和分析;關於歐美的資料調查和素材;關於高等教育機關倫理教育狀況的調查、關於專家和非專家(一般市民)交流方式的探討;關於風險管理的法律規定與倫理教育的關係;在倫理教育上的産學合作體系。 通過該調查,提出能夠促進科學技術集團(包括技術者、企業、行政的專家集團)與社會(一般市民)相互交流的科學技術倫理教育模式。該模式包括高等教育機關進行技術倫理教學的實踐方法和以理工科教師和企業的研修者為對象的倫理教育計劃兩個方面。研究還提出了由以前的基於經驗的職業者倫理教育轉向包括重視社會交流能力在內的更全面的技術倫理教育的提議。這可以説是一個統合了科學技術社會學、倫理學、交流理論、風險研究理論的關於開發技術能力和技術倫理教育的計劃。其目的,在於構築承擔技術和社會連接中樞作用的技術教育系統。這個項目目前已經大致完成,對於日本在該領域的研究和教學的推進無疑具有重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完善課程體系明確教學目標

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呼籲最終反映在大學工學教育科學體系的調整上。目前,各大學都開設了針對所有專業學生的“全學教育”課程(或“一般教養”課程)。如北海道大學的“工學倫理學入門”、關西大學的“工學倫理”、山口大學醫學部的“醫學倫理”、名古屋大學的“科學技術的倫理”,東京大學的“為社會的技術”,東京工業大學的“技術倫理”等等。

日本理工科大學進行技術倫理教育革新時間雖不長,但已在全國基本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教學體系。不僅有面向所有學生的一般倫理課程,各技術專業領域也制定有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倫理計劃,所修學分的比重較原來有較大增加。這顯示出日本近年倫理教育在大學得到高度重視,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也得到應有的體現和滲透。僅從這些課程的設置和講授來看,已經走在亞洲各國的前列。

從已有的實踐看,日本理工科大學進行技術倫理教學的目標一致且相當明確,包括:掌握技術者倫理判斷所必要的基礎知識;適應並掌握倫理的思考和判斷的形式;懂得關於人類社會各種思考必要性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技術者不只是簡單的掌握具體的規則,而是要了解規則的背景和規則的意義,並最終使這種規範變成自己的意識,具備對規範進行反省考察並構建新規範的能力。

在大學結合專業進行倫理教育,大量引入現實中發生的事例和理論上新的分析方法,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加以探討,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日本大學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流。在大學結合專業講授職業道德,其與社會的融合度和可操作性較強,就不易形成社會的斷層,從而使每個技術者在各自崗位上自覺遵守倫理規範,處理好技術與社會之間關係。我國理工科大學的職業道德教育尤其是在大學結合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目前應該説尚未起步,如何借鑒吸收日本各大學的經驗教訓,無疑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