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國家大局 思想理論 市場經濟 民主法制 學術思潮 科學技術 中外歷史 幹部教育
當代世界 參考文摘 社會觀察 黨的建設 文化教育 軍事國防 文學藝術 特別專題
 
  工程創新是技術進步的主戰場 殷瑞鈺  
 

工程架起了科學發現、技術發明與産業發展之間的橋梁,是産業革命、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杠桿。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工程創新應是一個關鍵性環節,工程是諸多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整合性創新環節。

工程是現實的、直接的生産力

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功能一般都要通過工程這一環節。科技成果的轉化、技術創新的體現,歸根結底都需要在工程活動中“實現”並檢驗其有效性、可靠性。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和現實中可以看出,對於一個國家、地區、産業、企業而言,工程創新是創新活動的主戰場。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在這個“主戰場”上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速度必然遲緩,甚至徘徊不前。

在國際上,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些國家(例如英國等)儘管擁有大量的科研理論成果,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工程轉化(更具體地講,由於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相分離),結果使科學研究成為“孤立”的行為,這是造成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有些國家(例如日本、南韓等)雖然其科研理論成果不如英國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沒有英國多,但它們在工程轉化上效率高,在戰後不長的時間內實現了經濟崛起。

在國內,不少方面也存在著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工程創新、經濟發展缺乏協調性、統一性,所謂的“兩張皮”現象。這必然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工程創新是創新活動的主戰場”意識。或者是理論上是認識到了,但在實踐上存在困難或偏差。

看來,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一個最關鍵的衡量指標就是看我們在工程自主整合創新這個主戰場上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和進展;因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整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過程是

一個不斷進行工程創新的過程

縱觀世界各國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工程創新是一系列技術進步及其整合性創新的體現,工程創新直接決定著國家、地區的發展速度和進程。

然而,對一個國家、地區乃至産業、企業而言,工程創新是“一波”又“一波”不斷創新的過程,應該看到“不斷創新”是個過程,而不是“突破一點,全面解決,一勞永逸”。

回顧中國現代史,可以看到,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也是通過“一波”又“一波”的技術進步和工程創新的過程而取得進展的,例如20世紀50年代的“156項”建設工程,繼而是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自主工程創新,改革開放後,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國産化等工程再創新活動,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逐步走向正軌,並得到快速發展。這些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現代化的過程要走上軌道,並得到快速發展,必須是立足在“一波”又“一波”的“集群性”的工程創新上,而不能停留在單一技術的突破或是個別理論問題的解決上,否則工業化、現代化主戰場的問題很難收到實效,而“兩張皮”的現象繼續存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也會受到影響。

工程創新的特點和規律

要大力提倡工程創新,應該認識和掌握工程創新的特點和規律。雖然在現實情況下每項工程都有各自的具體情況和特色,但從總體上看,工程創新作為一種概念而言,還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和規律的。簡要討論如下:

工程創新是整合性創新

工程的本質和基本特點在於“系統性”、“複雜性”、“整合性”和“組織性”。工程不是單純的“科學的應用”,也不應是相關技術的簡單堆砌和剪貼拼湊;各類優秀的工程追求的是在對所採用各類技術的選擇和整合過程中、對各類資源的組織協調過程中,追求整合性優化,構成優化的工程系統,因此,工程創新的重要標誌體現為“整合創新”。

工程的整合創新往往體現在兩個層次上:

第一個層次是技術要素層次,工程創新活動需要對多個學科、多種技術在更大的時—空尺度上進行選擇、組織和整合優化。這就是説工程不可能只依靠單一技術,在進行工程創新時,如果只有單項的技術創新成果,而缺乏與之相配合的相關技術的協同支撐,就不能達到預期的工程效果,甚至可能釀成工程失敗。因此,在工程創新活動中,必須高度重視整合性的創新,特別是自主整合創新,才能真正收到“創新”的實效。

第二個層次是要在工程創新活動中,把技術要素和經濟、社會、管理等要素進行在一定邊界條件下的優化整合。在工程活動中,常常涉及人、物質流、能量流、資訊流等方面的問題,這是由於各類工程活動不僅是技術活動方面的整合優化,而且必須在工程總體尺度上對技術、市場、産業、經濟、環境、社會以及相應的管理進行更為綜合的優化整合。也許可以説,工程活動實際上是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對諸多要素的整合和優化的過程,某一工程往往有多種技術、多個方案、多種實施路徑可供選擇,工程創新就是要在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工程決策、工程設計、施工技術和組織、生産運作優化等過程中,努力尋求和實現“在一定邊界條件下的整合和優化”,這應是一個核心思想和命題。反言之,工程創新並不一定依靠基礎科學層面上的“原始性”創新。

工程創新既要重視“突破性”的創新,

也要重漸進性、積累性的創新

在工程創新活動中,根據創新的“性能”和“程度”也許可以劃分為“突破性”創新(或“革命性”創新)和“漸進性”創新(或“積累性”創新)兩大類型。

在實踐中,“突破性”創新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其中體現了高妙的才智和巨大的價值。當然應該高度重視。然而,在另一方面,更多的工程創新是通過“漸進性”的積累、改進過程實現的。在創新過程中,由於工程具有整合優化的特徵,“漸進性”創新(或“積累性”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在這個日臻完善的整合優化過程中,如果單個來看,很多進步都不具備特別振奮人心之處,但是整合優化達到一定水準後,也會出現“更新”、“改型”、“換代”的創新成果。

所以,在強調開展工程創新活動上,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突破性”創新和“漸進性”創新的意義和價值,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需要在理念和政策層面上把握好的“現實問題”。

在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工程中,

工程創新的特點和表現形式

會有所不同

工程的特點是系統性、複雜性、整合性。同時,工程的類型又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專業、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工程,具有不同的“邊界條件”;因此,雖然都應該強調工程創新,但在創新方法、創新的表現方式和具體特點上卻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航太工程、基因工程領域的工程創新和土木建築、水利水電領域的工程創新的表現形式和創新特點顯然會有很大差別。在認識、管理、評價不同類型的工程創新時,應該有不同的工程創新評估體系和專業指標體系,不應該用一種模式、一張表格來機械地衡量,否則可能會出現某些誤導性的認識出現,甚至使工程創新淪為形式主義或“空洞的口號”。


 
   
列印本頁
好友推薦
發表觀點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學習時報社 電子郵件: xxsb@263.net 電話: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大有莊100號 技術支援: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