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青藏鐵路鋪軌進入拉薩轄區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4 月04 日 | 文章來源:

 4月3日,中鐵十一局職工在西藏拉薩市當雄縣境內鋪軌。 中鐵十一局青藏鐵路鋪軌進入拉薩市當雄縣烏瑪塘鄉境內,標誌著鐵路進入拉薩市地界。2005年開春以來,中鐵十一局從那曲地區谷露鎮向南拉薩方向鋪軌,而中鐵一局從唐古拉南北兩向向唐古拉山頂鋪軌,兩地三向的鋪軌進入高潮。

青藏鐵路打造世界一流的高原生態鐵路

長期以來,我國對建設項目的環保管理主要是抓審批和竣工驗收兩個環節,一些工程建設走的是先破壞後治理的末端管理模式。2002年,我國先後出臺了清潔生産促進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把全程式控制制的環保模式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有關部門也首次作出環保監理進駐十三項重點工程的決定。這標誌著我國環保工作模式由末端治理向全程監控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早在這些法律和決定出臺前,青藏鐵路已經擔當起了這一環保模式轉變的先鋒。嚴密的全程環保監控使全線用於環保工程的投資超過20億元,佔工程總投資的8%以上,遠遠高出大型工程環保投入3%的規定標準。

長期以來,我國對建設項目的環保管理主要是抓審批和竣工驗收兩個環節,一些工程建設走的是先破壞後治理的末端管理模式。2002年,我國先後出臺了清潔生産促進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把全程式控制制的環保模式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有關部門也首次作出環保監理進駐十三項重點工程的決定。這標誌著我國環保工作模式由末端治理向全程監控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早在這些法律和決定出臺前,青藏鐵路已經擔當起了這一環保模式轉變的先鋒。嚴密的全程環保監控使全線用於環保工程的投資超過20億元,佔工程總投資的8%以上,遠遠高出大型工程環保投入3%的規定標準。

青藏鐵路環保投入資金之多,所佔的比例之大,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甚至工程建設史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突破。這一建設與治理同步的歷史性跨越給我國的大行工程建設環保工作和環保意識都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意義。

西部開發的標誌性工程成為環保模式轉變的先行者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極"。它是我國和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生態源",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種一個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自然生態環境既獨特原始又脆弱敏感,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優先地區。因此,在青藏高原修建鐵路,不僅工程艱巨、技術難度大,而且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也前所未有的艱難。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保工作,多次對青藏鐵路的環保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在青藏鐵路開工時,朱鎔基提出要"十分愛護青海、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愛護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護我們祖國的每一寸綠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中央政府的重視奠定了青藏鐵路探索從末端管理到全程監控環保模式的基礎。"因此,青藏鐵路可以説是工程未動環保先行,"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總指揮拉有玉説:"青藏鐵路環境保護工作始終貫穿在鐵路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之中。"

早在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之前,國家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就對青藏高原的氣候、環境、物種、生態等進行了專題研究。鐵道部、國家環保總局、召集有關省區、部門的專家,就青藏鐵路建設的工程環保對策等進行研討,並由鐵道部組織編制了《青藏鐵路環境影響報告書》。青藏鐵路指揮部也把環保工作的總體目標定位為:努力把工程設計和施工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確保凍土環境保持穩定,江河水質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護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護,野生動物遷徙自由,鐵路沿線景觀不受破壞,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態環保型鐵路。

50年前修建的青藏公路被稱為西藏交通運輸的大動脈,目前,青藏公路承擔著進藏物資的85%以上,然而,由於當時我國財力有限,青藏公路修建時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因此,一些當年取土挖的小土坑至今沒有長出綠草,這也印證了青藏高原的生態是多麼的脆弱。

如今,青藏鐵路在規劃與勘測設計中,線路遵循"能避繞就避繞"的原則,儘量減少對生態的影響。施工營地、場地、砂石料場和取棄土場的選址都經反覆踏勘,盡可能選擇植被稀少地帶。一位施工單位的負責人稱:"我在鐵路幹了20多年,但沒有見到像青藏鐵路這樣對環保要求這麼嚴格的,本來取土廠可以設在路邊,但為了保護周邊的環境,我們只好到10公里外的荒地去取土,光是來回運輸費,一個月也有上百萬元。"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政府部門對青藏鐵路建成後,可能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有關部門也進行了超前思考,提出了避免發生環境污染發生的思路和要求。據介紹,青藏鐵路車站設計時,通過儘量減少車站的設置,來減少車站排放物對環境的影響。然而,對於沿線必須設置的車站,採用相應的污水、垃圾處理措施;車站將儘量採用太陽能、電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運營後産生的各類垃圾將集中蒐集堆放,定期運交高原下鄰近城市垃圾場集中處理。專家指出,這種生態鐵路環保模式過去很少採用,在內地,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鐵路沿線臟亂差的現象,但青藏鐵路在設計、建設和運營中把環境污染的程度降低到最低。

在建設中,青藏鐵路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首次提出創品質環保雙優的目標,把環境保護與工程品質並列為頭等大事來抓,出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把環保工作與獎勵措施、創優評先結合起來,實行一票否決制。從營地建設到工程施工,建設部門都要求各單位對原始生態進行拍照、錄影,作為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始資料,交給當地環保部門留檔,當作搞好環保恢復的參照資料。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把各工程地段環保措施過關作為審查開工的必要條件。

在國家提出環保監理進入重點工程之前,青藏鐵路率先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設置了環境監理站,委託第三方對全線進行全過程環保監控。形成了由總指揮部、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和環保監理"四位一體"的全面監控的環保管理體系。青藏鐵路還主動接受環保部門的監督,先後與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環保局簽訂了環境保護責任書。鐵道部也在三江源頭和拉薩河特大橋兩個生態敏感地段設置了可視監測設備。

嚴格的管理措施使青藏鐵路建設成為我國重點工程建設環保工作的典範。據介紹,青藏鐵路在建設中創造出許多首次:率先打破了我國環保工作先破壞後治的管理模式;首次與鐵路所經省區鑒定環境保護責任書;首次投入鉅額環保資金;首次引進環保監理;首次在建設中為野生動物修建遷徙通道,移植草皮;也是首次在重大工程建設中多次停工為遷徙的野生動物讓道……"

青藏鐵路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鐵路

青藏鐵路的總工趙世運稱,全線移植草皮的預算為2億元,為了保護沿線脆弱的生態環境,青藏鐵路建設愛護青藏高原一草一木,僅草皮移植的花費就達2億多元,移植皮達數千萬平方米。

去年夏季,記者來到念青唐古拉山腳下,這裡藏北草原生機昂然,成群的牦牛悠閒地吃著嫩草,鐵路路基上移植的小草開始破土而出....... 負責施工的中鐵十五局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張海亮説:"我們在這裡移植草皮27萬立方米,並派專人每天為這些草皮按時澆水,精心養護,力爭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鐵路。"

據介紹,草皮移植的整個過程是,先將路基底下的草皮切成塊,然後用鏟車將一塊塊草皮連同有機土壤一起搬到移植草皮區,對移植草皮進行精心養護。當路基成型後,再把草皮又移植恢復到路基邊坡上。

建設者不僅注重保護,還主動為青藏高原增添綠色。中鐵一局從陜西等地運來黃土在崑崙山下種上花草樹木。中鐵十四局的老職工劉金雲每天頂著寒風把便道上生長的紅柳、駱駝刺移植到土壤肥沃的地方。建設者不僅在施工區裏搞環保工作,工區外的環保工作他們也一併擔負起來。"長江源"不在中鐵三局的環保管轄範圍,紛至遝來的遊客在此留下不少垃圾。環保部長張新禮一面動員黨員去撿垃圾;一面提議加強保護。經環保部門批准,這個局投資10多萬元錢,建起了停車場、旅遊道路,設置了護欄,修了垃圾池。"家住長江尾,來到長江頭,保護長江源,就是保護家鄉水。"一位在職工用這樣一首詩表達環保事關大家的觀點。

在位於那曲地區安多縣的中鐵十一局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記者看到這裡生活營地整齊劃一,纖塵不染,擺放著可降解、不可降解垃圾箱及電池回收箱。各單位都推廣使用無磷洗滌劑,生活營區普遍設有處理污水的沉澱池。甚至連以往不太注意的廁所在青藏線上也上了檔次,大多營地設計了沖水式廁所,糞便沉澱後處理。

施工中,各單位生盡各種方法積極保護凍土、河湖水質和草地,為野生動物遷徙建設通道。有的單位為了保護沿線自然景觀甚至到遠達50多公里的地方取土。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國家環保總局和各級環保組織多次檢查青藏鐵路,一致認為青藏鐵路的建設對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幾乎沒有影響。2003年8月,國家環保總局等六部委組成的檢查組對青藏鐵路的環保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後認為:植被、濕地保持原貌,有效保護了多年凍土、江河源水質、野生動物遷徙條件和鐵路兩側自然景觀。"青藏鐵路的環保工作在國內重點工程建設中處於領先水準,具有示範作用。"

嚴格的環保措施使青藏鐵路成了一個環保教育大課堂,所有施工單位和建設者對環保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提高了環保意識,深深地理解一草一木對青藏高原生態的重要。

青藏鐵路沿線成為野生動物樂園

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是中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為了保護這片凈土,中國政府投鉅資建立了可可西裏、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綠色隔離網將美麗的錯那湖與繁忙的工地相隔離。

這裡擁有中國豐富的珍稀特有物種,棲息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白唇鹿、雪豹和黑頸鶴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還有藏原羚、盤羊、岩羊和斑頭雁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青藏鐵路建設公司黨委書記盧春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為了確保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不受影響,青藏鐵路專門為野生動物開闢了32個通道,這在中國大型工程建設史上尚屬首次。"據他介紹,野生動物通道設置是根據野生動物棲息、繁衍、遷徙等生活習性決定的,通道大多設立在野生動物集中的地段。

如今,青藏鐵路建設工地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場景。在位於安多縣境內的錯那湖,記者看到一條長20多公里、綠色隔離網像長城般在"神湖"錯那湖邊蜿蜒而過,將熱火朝天的青藏鐵路工地與寧靜美麗的湖水隔開。清澈碧綠的湖面上,野鴨和水鳥自由嬉戲;在綠草如茵的湖邊草地上,牦牛和羊群悠閒自得地吃草,構成一幅大自然的和諧畫面。

中鐵十九局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卓磊説:"錯那湖保護是我們管段內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我們規定施工人員不準向湖內排放生産和生活污水,禁止捕魚和採摘野生植物。這些規定由負責環保的專門工作人員監督。發現違規者,第一次罰款,第二次下崗。"

青藏鐵路上因此涌現出許許多多主動保護環境的動人故事。去年,一隻小藏羚羊遭到野狼攻擊,中鐵十四局兩名職工冒著危險救出小羚羊,精心飼養。這只小動物被保護志願者們取名為"愛鐵多吉"。職工中有救過小獵隼的,有救過秋莎鴨的……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站負責人、那曲地區森林公安局政委落追高度讚揚青藏鐵路環保工作,他説:"在我們自然保護區周圍因公路建設、開採礦産造成的生態環境的破壞,直接威脅著藏羚羊和當地牧民群眾的生活,我們應當向青藏鐵路建設中先進的環保模式學習,在今後的經濟活動中儘量少破壞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

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科技部長張魯新認為,"在如此複雜的施工條件下,要求如此之高,做得如此之好,嚴格的環保措施把環保觀念灌輸給了一線建設者。開工三年來,已經有10萬人次在參與建設,無疑是提高了全民族環保意識和觀念。青藏鐵路的環保工作人僅為今後重點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還將對整個中國的建設理念將産生巨大的影響。"

有關人士認為, 青藏鐵路的環保工作如此出色,一是政府部門的重視,二是政府有錢投入。有資金投入是政府能夠重視起來的基礎。青藏鐵路地位之顯要無庸置疑,曾歷經三代人的關注,但由於國力所限幾上幾下,半個世紀後才重新提出上建設日程。半個世紀前與青藏鐵路同樣重要青藏公路動工時,政府投入僅有30萬元,有關人員依靠借來的220萬元軍費完成了這一工程。以前很多報道用以提醒我們更多地關注環保:澳大利亞政府在高速公路上為長頸海龜修建地下産卵通道;英國在白金漢郡在公路下面為蟾蜍建起産卵"隧道";保加利亞政府在與希臘交界的邊境為灰熊建造出國尋偶"隧道"……在那個建設者生命與工程品質都無法得到切實保障的年代,即使對環保有再深遠的認識,我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把環保工作提到目前的高度去重視。除了叫出"人定勝天"的口號,不顧一切建起可以保障生存的簡易通道外,我們別無選擇。

新華網 2005年4月4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