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2005年)

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1月19日在雲南省第十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省長:徐榮凱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克服困難,開拓進取,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積極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努力克服嚴重自然災害、禽流感和煤電油運緊張帶來的困難,奮力開拓,銳意進取,較好地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任務。與上年相比,預計全省生産總值達到2959.48億元,增長11.5%。提前一年實現每人平均生産總值800美元的階段性目標;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31億元,增長30.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3.3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4億元,增長13%;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實際增長8.6%;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870元,實際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9‰。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6%,超出省人代會批准的預期調控目標。

(一)經濟增長實現速度和品質的較好統一

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取得成果。按照中央部署,對土地市場和開發區進行治理整頓,撤銷開發區63個;對4107個固定資産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理,糾正處理了238個存在問題的項目。金融機構嚴格執行了提高準備金率等調控政策。積極爭取中央支援,國家有關部門確認了我省59個重點急需建設項目;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資金比上年增加50億元;爭取到多項優惠政策。加強物價調控,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維護了市場價格秩序。

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增長。堅持圍繞增收調結構,既不放鬆糧食生産,又從市場需求出發大力發展畜牧業,增加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搞好冬季農業開發。對部分産糧大縣的種糧農民採取直接補貼和良種補貼等12條措施,促進了糧食增産。全年糧食總産量達到301.9億斤,創歷史新高。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40%以上的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了産銷合同關係。鄉鎮企業平穩較快增長。新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60多萬人。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安居溫飽村建設、茅草房和杈杈房改造、異地搬遷扶貧任務順利完成。全力抓好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災區群眾的生産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全年農業增加值增長5.6%,農産品加工業産值增幅超過15%。

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實現雙增長。積極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加快了行業和資源整合、大企業培育、重點工業園區建設以及對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步伐,工業經濟呈現速度快、品質好、結構逐步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全年工業增加值完成1053.36億元,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6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30個百分點。煙草産業的企業重組和品牌整合取得新的突破,實現工商利稅超過400億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60.83億元,增長19.9%。第三産業穩步發展。出臺進一步加快旅遊産業發展若干意見,積極實施旅遊發展倍增計劃,推進産業升級和提質增效。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6120萬人次,完成總收入369億元,分別增長16.2%和20.4%。金融、資訊、交通運輸、現代物流、房地産、餐飲和娛樂等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10.7%。

固定資産投資健康增長。以大項目促進大建設,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雙百”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小灣電站、滇東電廠等一批能源項目加快推進;大麗鐵路、沾昆鐵路復線、昆明集裝箱中心站開工建設,昆明鐵路客運站提前竣工;安楚、思小和平鎖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水麻等10段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冶金、有色、化工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建設加快。“雙百”重點前期工作穩步開展,滇中調水、昆明新機場建設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進展良好。

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把擴大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來抓,大力發展城市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行銷方式,積極開拓農村市場,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到3300多個。加強市場監管,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和差別電價政策,開展食品、藥品、教育、醫療以及涉農價格和收費的專項檢查,嚴厲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消費環境得到改善。

進出口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快速發展。企業集團、民營企業進出口增勢強勁,高附加值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持續增長,農副産品出口迅速擴大。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7.5億美元,增長40.4%,其中出口22.4億美元,進口15.1億美元,分別增長33.6%和52.1%,創歷史最好水準。完成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金額3.1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2400萬美元;引進外來投資到位資金140億元。

財政金融運作良好。積極出臺增收措施,大力開闢新的財源,切實加強稅收徵管和非稅收入管理,財稅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財政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財政總收入完成666.3億元,比上年凈增112億元,增長20.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61.8億元,增長12.7%。加強銀政、銀企合作,信貸資金向重點行業和薄弱環節傾斜。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比年初增加630億元,貸款增加450億元,支援了地方經濟發展。

城鎮建設成效顯著。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確立規劃的龍頭地位,增加城市建設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現代新昆明和曲靖、玉溪、大理、蒙自4個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中小城市和重點集鎮建設取得新進展。順利完成撤地設市。全省城鎮化水準提高1.5個百分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實,縣域經濟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邊疆民族地區發展加快。採取特殊扶持措施,加大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支援力度,民族自治地方生産總值和固定資産投資等指標的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

(二)各項社會事業有新的進展

科技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增強。以國民經濟資訊化、高新技術産業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産業化為重點,組織實施了一批重點科技創新和推廣項目。自主開發12項擁有智慧財産權的新技術,推廣應用449項科技成果,申請專利2000余件。全年獲國家科技獎勵5項,並首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新增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3家。啟動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教育事業有了新發展。新增4個“普九”縣,“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81.3%;新增6個“掃盲”縣,青壯年文盲率下降至6%以下。高中階段教育規模繼續擴大,辦學品質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穩步發展,毛入學率達到11.2%,新增一批職業技術院校和博士、碩士授予點。民辦教育、遠端教育蓬勃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人才培養和智力引進取得新成績。

文化發展成果豐碩。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工程、藝術精品工程繼續推進,文化下鄉和社區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基層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以《雲南映象》為代表的一批藝術精品在全國連獲大獎,在北京、上海以及南美、俄羅斯等地舉行的宣傳和演出活動受到廣泛讚譽。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産業集團的組建全面鋪開。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文化市場活躍繁榮。文化産業成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

衛生體育工作取得實效。頒布《雲南省艾滋病防治辦法》,實施六項防治工程,防治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成效明顯,全省參合農民達648.4萬人。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衛生和食品藥品執法監督體系、重大疫情資訊網路體系建設加快,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我省運動員在第28屆奧運會上摘金奪銀,實現金牌“零”的突破,殘奧會上也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繼續鞏固“兩個確保”成果,加快社會保險全省統籌步伐,養老、失業、醫療、生育、工傷五項社會保險費徵繳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社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最低工資、失業保險金、失業人員醫療補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城市低保和農村特困人口社會救助機制為基礎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健全。

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取得新成績。全面推廣農業人口計劃生育“獎優免補”政策,新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3.9萬戶。土地、礦産資源市場治理整頓成效明顯,新增耕地19萬畝。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水準,污染物排放總量基本得到控制。以九大高原湖泊為重點的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強,多數湖泊水質達到清潔或較清潔。昆明等7個重點監測城市環境品質得到改善。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完成計劃,植樹造林53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412.7平方公里,實施保護面積5000平方公里。

(三)各項改革不斷深化

農村稅費改革第一步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取消了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産稅,農業稅率降低1個百分點,共減輕農民和涉農企業稅費負擔22.6億元,全省農民減負率達67%。初步建立了新型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制。堅持以産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步伐,改制面達到88%。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工作繼續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達到34.5%,提高近3個百分點。投資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規範了政府的投資範圍,放寬了民營資本的投資領域,制定了投資項目核準、備案和公益性項目代建等6個實施辦法。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大對縣鄉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實施了財政專款切塊直接安排到縣的試點。供銷社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11年來首次實現盈利。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正式啟動。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基本完成改制任務,當年盈利2.2億元。林業、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順利推進。

(四)對外開放繼續擴大

抓住我國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外交工作帶來的機遇,加快以東南亞、南亞為重點,面向世界的對外開放。在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建立了雲南-老北合作機制,與越南北部五省市簽署了經濟合作協議。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論壇第五次會議形成了《昆明合作聲明》,與南亞國家的合作向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拓展。出臺了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若干意見及配套政策措施。加強地方外事、僑務和外宣工作,與港澳臺僑的聯繫和交往活躍。全面加強西南六省區市、滇滬、滇浙合作和省院省校合作,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對國內的開放繼續擴大。

(五)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

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程加快。堅持向省人大報告工作、向省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39件,政協提案774件,辦復率100%。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和各群眾團體的聯繫,充分聽取各方面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政府決策制度繼續完善,在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出臺前,堅持實行聽證制。基層民主建設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職代會的作用進一步發揮,村民自治示範活動和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順利開展,第二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

依法行政得到加強。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7件,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22件。發佈政府規章10件。堅持依法治省,廣泛開展“四五”普法,積極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度不斷完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城市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進程加快。

政府機關的行政水準有了提高。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省級行政審批事項129項,改變管理方式61項,修改、廢止政府規章和文件49項。廣泛開展行風評議,大力推行政務公開,穩步推進電子政務,政府辦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得到提高。

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進行。堅持從嚴治政,抓好廉政責任制的落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樹立清廉政風,嚴懲腐敗行為,廉政建設取得成效。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大人民內部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力度,清欠工程款47.5億元、農民工工資11.2億元,化解了一批群體性事件。狠抓安全生産,特大事故下降42%。建立嚴打整治經常性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偵破命案、“打拐”、打擊“兩搶”、禁賭等專項行動,及時整治治安突出問題。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切實做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保持了社會治安的總體平穩。深入開展禁毒鬥爭,加強禁毒國際合作和區域協作,大力開展無毒社區創建活動,打擊毒品犯罪和禁吸戒毒取得新的成效。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進行堅決鬥爭,有效防範和及時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維護了國家安全。

省政府去年初向全省人民承諾的10件實事基本完成:建設了500個安居溫飽村,10萬特困農戶告別茅草房、杈杈房,住進了安居房;全部兌付了重點工程拖欠農民的徵地補償費14.97億元;改造了89.8萬平方米中小學危房;義務教育“三免費”使40.8萬學生受助;改造、建設了355所鄉鎮衛生院和500個邊疆民族貧困村衛生所;新建24.6萬戶沼氣池、山區農村改灶8.2萬戶,解決了農村101萬人口的飲水困難;修建了247個村委會通村公路、建設里程3000多公里;新增就業崗位22.7萬個;籌集資金5.62億元,65萬城市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安排大姚、魯甸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資金5.17億元,恢復重建工作進展順利,房屋倒塌和重損的群眾在今年春節前基本可搬入新居。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有效監督和全力支援下,全省各族幹部群眾團結奮鬥、艱苦努力的結果。廣大人民群眾加快發展的迫切願望和堅定信心,求真務實、知難而進、萬眾一心、奮發有為的開拓精神,已經成為雲南進一步發展的巨大財富和不竭動力。在這裡,我代表雲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4400多萬各族幹部群眾,向駐滇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公安幹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援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援、幫助雲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發展不平衡、經濟結構不合理、開放型經濟發展不充分、産業支撐能力弱等深層次矛盾還沒有解決,加快發展的基礎仍不牢固。農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水準仍然較低。因災因病返貧人數較多,扶貧濟困任務艱巨。縣域經濟發展不足,部分縣級財政十分困難。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增大,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亟待加強。自然災害較為頻繁,煤電油運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重大案件和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務艱巨,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過高,給群眾生活帶來影響。政府工作也存在不足: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抓落實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效率有待繼續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明確任務,再創佳績,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的各項目標

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也是鞏固和保持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良好勢頭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為“十一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省委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繼續保持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突出抓好“三農”工作、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縣域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構建和諧社會六個重點,著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斷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努力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快速可持續發展。

宏觀調控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全省生産總值增長8.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長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既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也具備許多有利條件。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推進,將進一步促進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向西部轉移;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深入實施,有利於激活我省資源型産業,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我省進入新一輪發展期,經濟發展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政策效應將充分顯現。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在新的一年中繼續增強憂患意識,強化發展觀念,夯實發展基礎,創新發展機制,優化發展環境,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五”計劃的各項任務。

今年,要切實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保持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健康增長

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全面、準確、積極地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結合雲南實際,正確把握調控的重點和力度,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優化投資結構,繼續實施好“雙百”工程。投資的重點:一是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切實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保護和合理利用好耕地,建設高穩産農田,改造中低産田地,推進“潤滇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實施。二是加快建設能源基地,緩解煤電緊張。積極開發“三江”水電,抓好在建大中型電站和煤電基地建設,新開工建設一批骨幹電站、電網和地方中小水電站。三是積極推進通道建設,突破交通“瓶頸”制約。重點加快公路國道主幹線改造,抓好縣際油路和農村公路建設;根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加快雲南鐵路建設進度;開工建設昆明國際樞紐機場。四是更加注重對教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社會事業的支援,更加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支援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五是加大對優勢産業的投入,做好林紙一體化、雲藥産業、特色資源深加工等一批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為增強發展後勁奠定基礎。

(二)加大對“三農”的支援力度,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三農”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加強“三農”的決心不能動搖,扶持“三農”的力度不能減弱,強化“三農”的工作不能鬆懈。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繼續堅持“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全面實施優勢農産品推進工程,做優做強烤煙、甘蔗、茶葉、橡膠、蔬菜、馬鈴薯、林果等傳統優勢産業,大力扶持和培育花卉、咖啡、麻類等新興特色産業。加快發展畜牧業,加強畜禽品種改良、動物疫病防治和基地建設,力爭草食畜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畜産品總量突破300萬噸。壯大提升鄉鎮企業,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落實各項扶持措施,重點扶持100戶龍頭企業和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支援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基地建設和新産品開發。組織好百萬民工培訓工程,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推廣,繼續實施10項重大農業科技推進工程。建設農業市場資訊體系、農業標準化體系和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實施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和食品放心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生産。儘快開通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抓好冬季農業開發,突出規模和效益,建設各具特色的優勢産區,力爭冬季農業開發面積增加180萬畝。

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把發展糧食生産與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支援主産區搞好糧食生産和加工轉化,繼續實行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加強市場監管和價格監測,適時增加地方儲備,發展與省外糧食主産區的購銷協作關係和與周邊國家的糧食貿易關係,力爭糧食增産,確保市場供應。加強農資價格調控,理順流通環節,滿足農業生産需求。

繼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實行解決溫飽和鞏固溫飽同時推進,鞏固扶貧成果,切實降低返貧率。搞好特困農戶安居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扶持貧困地區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産業,實施整村推進工程,加大重點扶持村建設力度,實行扶貧綜合治理。抓好以工代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貧困群眾參與建設的勞務收入。強化扶貧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三)提高工業經濟的品質和效益,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堅持工業強省,走有雲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加快我省經濟發展的關鍵。要重點推進煙草、能源、醫藥、冶金、電子資訊、建材、化工、機械製造、農特産品加工、造紙等重點工業産業的建設和發展。實施工業發展倍增計劃,開展大企業倍增行動,繼續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依託現有企業集團,引進戰略合作夥伴,推進行業和資源整合,著力打造煙草、能源、有色金屬、高濃度磷復肥、煤化工、農特産品加工和林紙7大工業基地。加快30個重點工業園區建設,強化資本、知識、技術、資源等要素的聚集能力,吸引關聯企業進入園區。培育和扶持一批各具特色的縣域工業企業。

加快工業技術創新。以支柱産業技術進步為重點,開展對産業升級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和推廣應用,推進企業資訊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抓好生物資源開發和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精細化工、電子資訊、新材料、環保等行業的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在財政貼息、國債資金、銀行貸款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大對重點企業和重點行業技術進步的支援,爭取全年技改投入200億元以上,工業投資佔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比上年有新的提高。堅決淘汰污染大、消耗高、效益低的企業。加強工業經濟運作調節。建立健全工業經濟運作調節機制,強化調節手段,抓好煤電油運和資金等生産要素的綜合協調,加強供需有效銜接,及時解決企業生産經營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困難。繼續強化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協調機制,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四)大力發展服務業,滿足生産和消費需求

全面提升旅遊業。實施旅遊發展倍增計劃,抓緊行業整合、機制創新、品牌培育和市場拓展,抓好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和提質增效,努力提高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積極推進文化與旅遊的結合,全面提升産業素質和文化內涵,增強雲南旅遊的整體吸引力和綜合競爭力。著力抓好精品開發,打造紅色旅遊品牌。加大海內外促銷力度,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旅遊合作。辦好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和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力爭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674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400億元。

大力發展服務業。改造提高商貿、運輸、郵政、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會計、評估、諮詢、法律等仲介服務業,加快發展銀行、證券、保險、資訊等現代服務業,滿足各行業、各方面的需求。繼續在汽車、住房、網路傳媒、文化等方面擴大消費,並創造新的消費熱點,促進消費升級。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便利的服務。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中心和物流網路,發展區域性第三方物流和倉儲業,扶持一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五)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促進城鄉良性互動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城鄉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要積極探索符合我省實際的城鄉統籌發展路子,進一步優化城鄉結構和資源佈局,促進生産要素向城鎮聚集,現代文明向農村延伸,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進一步增強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現代新昆明和4個區域中心城市、州市府所在地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縣城、中心集鎮和邊境口岸城鎮建設。科學制定規劃,嚴格執行規劃,充分發揮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加快城市建設的市場化進程,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多方籌集建設資金。高度重視産業支撐,促進城市建設與工業和第三産業的有機結合。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深入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按照農民增收、工業增效、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要求,結合各地實際,積極發展特色産業,努力形成縣域經濟的比較優勢。加快推進47個縣域經濟發展試點縣的工作進程,擴大專款切塊到縣試點範圍,增強縣級政府經濟管理權。嚴格實行省對縣考核獎勵辦法,鼓勵縣級培植財源、節約開支,探索促進縣域經濟增長的長效機制。

(六)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國家和省重點扶持縣及25個邊境縣的農業稅實行全免,其餘縣的農業稅稅率減少到2%。加快推進國有經濟佈局的戰略性調整,重點抓好企業集團重組和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造,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支援具備條件的企業改制上市,積極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平等競爭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深入推進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合理界定政府投資範圍,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建立投資資訊發佈制度,引導全社會投資活動。繼續深化財稅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積極引導縣鄉精簡機構人員,鼓勵州市財力向縣鄉轉移,加大省級財政對縣鄉的轉移支付力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嚴格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確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進一步加大部門預算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和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依法加強稅收徵管,堵塞各種漏洞,做到應收盡收。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管理體制和産權制度。切實推進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土地宏觀管理,規範土地市場秩序。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和人事制度的綜合配套改革,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分配製度改革。

進一步擴大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大力推進南向互利合作戰略,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在能源、礦産、農業、旅遊、衛生、製造業、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擴大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交往。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和完善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的服務支撐體系。堅持科技興貿,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擴大高新技術産品、高附加值産品、農副産品和服務貿易産品的出口。全力承辦好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繼續推進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及雲南與越北和老北的合作,擴大合作領域與項目實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橋梁作用,努力吸引國內外更多的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參與我省經濟建設。

(七)實施科教興滇和人才強省戰略,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科技是興滇之要。制定鼓勵政策,積極推進科技體制和機制創新。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産業和重點項目的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研發體系,重點支援一批科技攻關和創新項目。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用高新技術開發優勢資源,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的轉化和普及。加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編制好雲南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繼續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省院省校合作,使科技創新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産力。

教育是立省之本。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整合教育資源,形成社會化多元辦學的格局。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鞏固提高和加快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爭取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85%,青壯年文盲率降至5%以下。努力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批社會急需的實用人才。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品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資本是實現富民強省的第一資本。要把人才的培養、使用和引進提高到更重要的戰略位置,重點加強行政管理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使人才的規模和結構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用好現有人才。以多種方式引進人才和智力,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實現人才資源社會共用。建立完善人才服務體系,為各類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總結推廣試點工作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堅持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不放鬆,抓經營性文化産業不動搖,努力加大投入,打造一批精品。加快培育文化企業,把文化産業建設成新興産業。加強文物保護。整頓文化市場,促進文化産業健康發展。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進一步擴大覆蓋率。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準,爭取在第十屆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做好2007年全國殘運會的各項準備工作。

建立健全醫療衛生體系,加強疾病、疫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提高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逐步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重視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艾滋病監測和防治,逐步將已篩查出來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納入管理。

認真搞好經濟普查和氣象、測繪、檔案、文史、參事等工作。關心支援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全面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推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依據。

(八)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途徑。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強化政府對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做好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統籌城鄉就業,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努力創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認真做好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復退軍人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繼續做好軍轉幹部的自主擇業和安置工作。

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不斷擴大覆蓋面,加強保費由地方稅務機關統一徵收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完善農民工工傷保險,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強化社會保障監督。通過改革稅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等措施,切實幫助災區、貧困地區群眾和城鎮低收入人群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困難。汲取印度洋海嘯災難的沉痛教訓,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對災害的預警預測能力,努力減輕各種災害帶來的損失。

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我省的實施辦法,加大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援力度,進一步完善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鞏固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啟動“興邊富民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切實改善邊境民族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召開全省民族工作會議暨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推進“平安雲南”建設。妥善處理和解決因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重點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城鎮房屋拆遷、農村土地徵用、企業改制重組中侵害群眾權益等問題,重視和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加強安全生産管理,減少重特大事故。糾正教育收費、藥品購銷、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加強對民間社團的引導和管理。維護電腦資訊網路安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加強防控體系建設,加大對治安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力度,始終保持對嚴重暴力犯罪、有組織犯罪、嚴重經濟犯罪以及“兩搶”犯罪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毒品犯罪,深入開展禁吸戒毒工作和無毒社區建設。打一場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戰爭,用三年時間,遏制住毒品和艾滋病蔓延的勢頭。堅決防範和打擊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與“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鬥爭,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

(九)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進一步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強計劃生育法制宣傳教育,嚴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強化利益導向機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獎勵扶助政策,實施少生快富工程,做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進一步降低生育水準,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

重視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依法加強對土地、水、森林、礦産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管理和保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開展存量土地普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礦業權市場,經營性用地一律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加強戰略性礦産資源勘查,做好開發利用規劃,完善資源開發保護機制,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産,積極實施開遠工業、洱源農業和普者黑旅遊業迴圈經濟試點示範工作,大力發展迴圈經濟。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繼續實施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加大荒山造林綠化步伐,完成營造林560萬畝。加強防護林體系建設和水土保持,積極推進江河沿岸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濕地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選擇部分地區進行生態縣、市、州建設試點。重點加強金沙江、珠江流域的環境保護,加大以滇池為重點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的防治力度,抓好昆明主城區截污管網建設,強化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深入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繼續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堅決遏制已關閉的污染企業死灰複燃。健全完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體系,確保7個重點監測城市空氣品質達到國家標準。

(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提高精神文明水準

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信訪工作,暢通人民群眾向政府反映意見和要求的渠道。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和其他社會團體民主監督的作用。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大力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保障居民的民主權利。做好城市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立法工作品質,制定好政府規章和其他規範性文件。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把普法重點放在農村及其他法制宣傳薄弱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大力營造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環境。提高政法和行政執法機關的技術裝備及資訊化水準,保障辦案經費,改善執法條件。進一步整頓執法隊伍,著力提高人員素質。強化監察、審計等行政執法監督,及時糾正行政執法機關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加強法律服務和法制保障工作,為困難人群提供法律援助。

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民族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高度重視對未成年人、青年學生的道德、法律、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搞好科普宣傳,反對封建迷信,破除陳規陋習,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鎮、文明城市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實施安全文明校園建設,凈化校園及周邊環境。

今年,我們還要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用改革的精神、開放的觀念和務實的辦法編制好“十一五”規劃。要建立規範、民主的編製程序,增強規劃內容的針對性,突出有限目標和重點任務,形成功能清晰、界定科學、定位準確、銜接協調的規劃體系。努力使“十一五”規劃成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體現“五個統籌”思想、突出改革創新、強化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為我省今後五年的發展描繪出一幅宏偉壯麗的藍圖。

三、以提高行政能力為重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全面完成2005年各項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我們要按照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斷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建設全省人民滿意的政府。

加強行政能力建設。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運作特點,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提高五種能力:一是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緊緊抓住雲南發展的主要矛盾,堅定不移地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創新工作思路,力爭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二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強宏觀調控,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出現的新問題,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速度、品質和效益,實現國民經濟既好又快地發展。三是統籌兼顧,促進協調發展的能力。科學籌劃,全面推進,努力實現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省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統籌協調發展。四是加強社會管理,搞好公共服務的能力。強化服務意識,完善管理措施,依法管理和規範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協調各種利益關係,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準。五是維護穩定,應對複雜局面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方面的問題,認真做好思想、機制、預案和工作準備,完善突發事件處理體系,做到資訊準確、預警及時、資源整合有力、指揮處置高效,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各級政府要全面履行職能,加快推進政企、政資、政社分開,把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交給企業、仲介機構和行業協會,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依法規範行政行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依法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進一步清理、取消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加強監督檢查,重點解決行政執法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權責脫節的問題。繼續健全政府重大決策的社會公示制度、聽證制度、專家諮詢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推進統計改革和建設,探索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資源,推進政府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

切實抓好政風建設。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創實績,不搞勞民傷財的假政績、脫離實際的高指標,堅決反對弄虛作假和虛報浮誇。大力精簡會議和文件,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必須開的會要儘量採用電視電話會形式,能公開的文件要儘量在媒體上公佈。提倡開短會、講短話、求實效。各級政府領導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輕車簡從,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把工作著力點轉到抓改革、謀發展、保穩定上來,轉到人民群眾關心和希望解決的問題上來,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加強廉政建設,形成教育、制度、監督有效結合的預防機制,築牢反腐敗的堤防。進一步強化公務員能力建設,抓好在職學習、培訓交流和挂職鍛鍊,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服務好、作風實的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嚴格執行《雲南省公務員八條禁令》,嚴肅查處違禁行為。

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面完成各項工作的基礎上,今年,省政府還要著力辦好10件實事:一是再完成10萬特困農戶的茅草房、杈杈房改造,重點扶持2000個特困村;二是新建農村沼氣池20萬口,農村改灶5萬戶;三是解決農村80萬人口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四是再完成80萬平方米中小學危房改造;五是建設40萬平方米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室及宿舍,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六是再改造300所鄉鎮衛生院,建設500所邊疆民族貧困村衛生室;七是新建100個鄉鎮農村客運站;八是培訓農村進城務工人員100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九是籌集資金,對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後的65萬城鎮貧困居民實現應保盡保;十是建設廉租住房10萬平方米,解決部分城鎮貧困居民的住房困難。

各位代表!在過去一年裏,駐滇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戰員,為我省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搶險救災、打擊毒品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要積極支援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努力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切實加強民兵和預備役工作,搞好國防動員,增強各族人民的國防意識和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意識,進一步鞏固“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型軍政軍民關係。

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雲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保持加快發展的勢頭,團結一心,奮發圖強,為圓滿完成今年和“十五”計劃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

雲南日報網2005年01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