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目標

中國的經濟體制仍帶有過渡性痕跡,今後改革的第一重任務,就是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規範産權制度、市場規制和政府宏觀經濟管理。

對於所有轉型國家來説,都存在某些“前資本主義”的特點,産生大量社會不公平的原因不是市場體制本身,而是市場體制的不健全,如市場發育不全,缺乏法規管制,一些人利用資訊不對稱或所處特殊地位和特殊關係牟取利益等等。

我們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為是社會主義,我們追求“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的目標不會變;但是,因為是初級階段,我們對社會公正的要求也只能是基本的,即同現階段我國生産力和整個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面臨雙重挑戰:完成以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順利轉變,已屬不易;在轉變過程和成果中保持社會主義的特徵,則更為艱巨。本文試圖以社會公正作為連結點,探討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問題。

改革目標

1、1978年中國開始了充滿活力的經濟體制改革,經過25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現已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要有制度保證,也就是説,要以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保證黨的奮鬥目標的實現。

2、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其一般性特徵,如資源配置的價格體系由市場的稀缺程度決定;企業産權清晰,能自主地對價格信號作出反應,一旦決策失誤將自擔後果,直至退出市場;政府承擔宏觀經濟穩定和公共管理的職能。

3、我們要健全和完善的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同時還要探索我國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特徵:即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具有健全的法治基礎,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對外充分開放,同時體現著社會公正的經濟體制。

儘管中國明確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公司制的實行、價格並軌、宏觀經濟改革等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存在某些影響其效率的嚴重缺陷,如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低效,市場進入和退出的障礙過多,政府用行政命令和直接投資等方式干預市場的情況太多。中國的經濟體制仍帶有過渡性痕跡,今後改革的第一重任務,就是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規範産權制度、市場規制和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以此提高國民經濟整體運作效率,收到實行市場經濟的好處。

4、為了追求經濟效率,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市場經濟體制。其中有些是“好”的市場經濟,因為它帶來高效;有些是“壞”的市場經濟,因為它提高交易費用,鼓勵“尋租”,降低了經濟運作的效率。中國選擇了市場經濟,加速了其經濟增長和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全球範圍的市場經濟潮流,也在全球範圍同時顯露了市場經濟的兩個方面,即:在提高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貢獻,和在擴大貧富差距,損害社會公平方面的缺失。聲勢浩大的反全球化運動將市場經濟的社會公正問題再一次提到人們的面前。

我國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好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在效率方面與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一爭高下。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即使市場體制最終像美國那樣健全,也仍會面臨貧富收入差距懸殊,各種社會問題叢生,壟斷資産階級主宰社會的現實。因此,改革的另一重任務,就是要使我們的經濟體制能充分體現中國社會主義的特色,充分體現我們對社會公正的不懈追求。

(本報告執筆:盧 邁)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8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