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展望十一五:推進改革 促進市場轉軌發展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13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剛剛結束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十一五”規劃的總體框架下,資本市場等諸多領域將迎來什麼樣的發展格局,無疑是人們十分關心的話題。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展望‘十一五’”系列報道,從多個角度探討我國經濟未來五年可能面對的重大機遇與挑戰。

“與以前的‘計劃’相比,新的五年規劃更多地強調了改革,從這個意義上説,它也是一個五年的‘改革規劃’。資本市場將在著力推進改革的大背景下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一位權威人士對本報這樣解讀全會公報。

的確,“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五中全會公報不僅有關於“改革”的這些集中闡述,而且強調“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可以預見,未來五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重要要素市場之一的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必將向縱深推進,在産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的寬廣舞臺上,資本市場將譜寫出更美好的篇章。

幾乎所有參與資本市場改革的人們都確信,改革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不竭動力。資本市場正是發軔于改革,成長壯大於改革。當前進行中的股權分置改革更是凸顯了這一論斷。只有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推進改革,才能革除市場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才能為未來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毫無疑問,我國資本市場的下一個“五年規劃”乃至更長遠的整體發展規劃,都必是以改革為主基調,以改革推動市場的轉型和大發展,在未來五年中實現真正的市場化轉軌。經濟學家華生評價説,與過去十幾年的緩慢發展所不同的是,“十一五”期間,我國資本市場在規模、品種上都應該有質的飛躍,比如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尤其是企業債以及權證、股指、期權等眾多衍生産品。

資本市場十分需要這種中長期的規劃。事實上,這個規劃不僅應該與國家的“十一五規劃”同步,還要有更加長遠的、甚至超前的考慮。因為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奔小康的主戰場,這個市場上存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多,因此採用臨時救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是不行的。

這個規劃尤其應該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兩個階段相匹配,經濟學家劉紀鵬認為,目前是新興尚未轉軌的階段,今後還要過渡到並軌後的成熟市場階段,所以轉軌前的特殊矛盾,如股權分置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解決。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遠景目標,“國九條”中已經有了清晰的表達,而正在制定中的資本市場“五年計劃”可以理解為一個近期目標。所謂完成市場化轉軌,簡單的解讀就是要建立多層次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確立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制度,實現資本市場與國民經濟的良性互動。

要完成市場化轉軌,各項改革必須要有序進行。權威專家總結提出,理想的改革路徑應該是這樣的:在基本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基礎上,著力推進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建立發行規模和發行價格的市場制約機制,完善發行核準制,在條件成熟時向備案制過渡;建立完善上市公司規範運作的基本制度,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和資訊披露制度,建立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增強公司獨立性,建立上市公司誠信評價體系和風險預警及處置機制,完善退市制度和並購重組的法律體系;建立投資者直接保護的基本制度,建立民事賠償優先原則、集團訴訟制度和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建立上市公司高管民事賠償制度;在所有制、資金、經營範圍和業務領域等方面為券商等證券仲介機構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提供更好的、更規範的市場環境,吸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更多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企業年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投資。(中國證券報記者 聞召林 夏麗華)

相 關 新 聞
· 燕趙都市報:十一五開啟富民強國並重的新時代
· 港報評論:“十一五”規劃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 賈春旺強調要立足檢察職能服務“十一五”規劃
· 陳玉傑:十一五規劃謀劃中國發展美好藍圖
· 臺專家學者談十一五規劃 關注縮小貧富差距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