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堅持"雙穩健" 十一五初期宏觀調控六大看點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1 月11 日 |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繼續堅持“雙穩健”的總體政策取向,重點防止通貨緊縮

2006年及“十一五”初期宏觀經濟政策取向是:繼續堅持“雙穩健”的總體政策取向,重點是防止通貨緊縮。

財政、貨幣和産業政策三大政策工具主要圍繞著三個方面的政策取向進行靈活操作,即對日益顯現的供給過剩問題,要繼續採取偏緊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適度壓縮投資需求增長,防止産能過剩的發展,同時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産業産品結構;對可能面臨的內需不足、通貨緊縮問題,要通過積極地促進消費需求增長,使內需增長保持快速穩定;為減少對外需增長的過強依賴,要逐步調整外貿外資政策。

具體的政策建議是:

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為內需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十一五”擴大內需,有兩點可能明顯不同於“九五”中期。一是政策的重點可能有所變化,預計積極的財政政策仍將佔主導,但主要不是增發國債以啟動投資,而是放在改革和完善稅收體制和政策上,以減稅為重點,促進供給結構的優化,釋放消費增長潛能。

二是擴大內需的重點在擴大消費需求上,對投資需求不是刺激,而是適度抑制,防止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生産過剩問題,但要重視改善投資結構、增加有效供給。

要利用當前有利時機,抓緊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在完善稅收體制和為企業、消費者減負上多做文章,如加快出臺增值稅轉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併、徵收燃油稅等稅收改革措施;完善房地産稅收政策;實行差別化的汽車消費稅政策;繼續減少公共部門亂收費,適當降低服務業的稅費負擔等。這些措施一部分是減少企業稅負的,一部分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還有一部分是刺激節約型消費的,對增加總需求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適度放鬆金融貨幣政策,防止通貨緊縮

在金融貨幣存在內在的緊縮傾向及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日趨嚴重的情況下,金融貨幣政策的重點要從防通貨膨脹轉為防通貨緊縮,同時積極優化信貸結構。

一是適當提高貨幣供應量M1的增速,由目前的不到13%提高到15%。二是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中長期貸款增長,繼續嚴格控制過熱行業、形象工程的信貸投放,適度收縮城市基建和高速公路的信貸規模。三是加強信貸政策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加大對西部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中部崛起的信貸支援,積極支援産業結構升級調整。

繼續適度抑制投資總規模增長,優化調整投資結構

為防止産能過剩的繼續發展、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係,2006年要繼續把控制投資過快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

即使2006年經濟增長調整壓力加大,也不能鬆動對房地産及重化工業投資增長的適度抑制。繼續把好土地、信貸兩個閘門,特別是要繼續落實國家對房地産調控的各項方針政策,保障房地産行業實現“軟著陸”,同時,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投資,控制高檔房地産開發。

加大對農村水、氣、電、路基礎設施的投資,不斷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增加對農村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設施等公共事業投入,提高農民的教育文化素質和健康水準。

推進産能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

2005年一些行業産能得到初步釋放,明後年則是産能釋放高峰期,産能過剩問題正在成為影響微觀經濟效益,並制約宏觀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重要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緊迫問題,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源頭上抑制産能過剩的繼續發展,並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調整消化已經過剩的産能。

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轉變政府行政管理職能,減少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對投資的直接干預,發揮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作用。二是繼續加強對投資的宏觀調控,控制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嚴格控制已經或將要出現産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增長。三是嚴格制訂執行行業發展規劃和産業政策,制定較嚴格的技術、能耗、品質、環保、規模和安全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同時,加快市場仲介組織的發育,發揮行業協會和宏觀管理部門在資訊引導上的作用。四是消除體制性障礙及提供必要的鼓勵措施,推動企業的兼併重組,提高産業的集中度,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強化優勢品牌,在一些競爭性的行業加快形成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增強行業的自我調整能力。五是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産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六是淘汰落後的生産能力。依法關閉那些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技術水準低、不符合安全生産條件的落後産能。

培育新的消費偏好,積極擴大消費需求

引導培育新的消費偏好,建立高效節約的消費模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培養適合中國人的新消費偏好。汽車、住房家庭普及化是一種必然趨勢,從經濟發展的目標來看,並不是要遏制而應順應這種需求的發展。但消費偏好要作適應于中國資源實際的調整,這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新的制度安排。中國人消費重化工業品應選擇輕型化或緊湊化,即普及千家萬戶的是緊湊型的汽車、緊湊型住房,城市結構設計也應是緊湊化的。我們的政策和制度就是要鼓勵這樣的居民消費偏好的形成。

2006年及“十一五”期間擴大消費的重點是:

首先,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是擴大消費的最有效的機制。就業是收入之源,消費之本,在經濟處於“高增長低通脹低就業”的狀態下,消費需求不足問題將會顯現,高增長便難以持續。制定更全面和更加寬鬆的就業優惠政策,使就業增長逐步與經濟增長同步,將會為擴大消費需求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

其次,在住房和汽車兩大消費熱點上,採取“穩房促車”的消費政策傾向。在“促車”上,重點是降低經濟型汽車的消費稅,各地要完全取消對經濟型汽車的歧視政策;在住房消費中,主要是擴大中低檔的住房供給,抑制商品房價格上漲,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第三,把擴大居民的服務業消費作為擴大消費的新的突破口。促進服務業發展要改變思路,應從刺激需求增長來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使服務業發展由供給導向轉為需求導向,即以需求為導向,創造更多的“物美價廉”的服務産品就能激發大眾服務消費的信心,不斷地釋放服務需求的潛能。增加服務産品需求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擴大服務業的對外對內開放。

最後,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優化城市結構、提高城市效率等,加快人口城市化進程,變農民為市民,使現代消費增長的基礎不斷擴大。

在穩定出口增長與調整出口政策上尋求平衡

為了減少對出口增長的過度依賴和糾正資源配置扭曲問題,必須加快調整出口刺激政策,而為了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出口需要保持較快增長,否則經濟會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因此,2006年及“十一五”初期,要在保持出口適度快速增長和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之間保持平衡。

我們的初步想法是逐步調整出口退稅率,同時配合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合併,使目前過度刺激出口的政策逐步調整為適度刺激出口的政策,可分三年將出口退稅率調整到6%左右,其中對高耗能産品出口不僅不退稅,還要徵收出口關稅。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