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十一五拉動增長靠誰 專家:挖掘中低收入者潛力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1 月6 日 |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如何在“十一五”期間有效提高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有觀點認為,我國信貸消費體系不發達使國民消費短期內無法得到巨大增長;也有觀點把促進消費的“救命草”係在與消費品供給結構相關的消費升級和中高端消費市場發展上;然而,更多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把眼光放在了佔人口絕大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著眼于通過提高全民社會保障水準來促進消費增長,進而拉動經濟。

收入差距擴大導致消費兩極化

長期關注消費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的劉曉梅説,由於收入差距擴大,兩極化日益明顯,我國的消費也呈現出兩極化的格局。

她表示,“儘管‘十一五’時期城鄉居民收入將持續上升,但由於經濟結構的調整、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場力量的不斷強大而導致的‘十五’時期已經存在的城鄉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社會各階層的收入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收入差距的擴大,將使消費的兩極化趨勢繼續發展,很可能會出現一部分家庭和個人被擋在車、房消費以外的現象,難以分享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這部分人數量的增長將對消費結構的正常升級形成阻礙,降低全社會的整體消費傾向,並增加消費增長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我國1652萬戶家庭的5020萬中等收入者卻在期待著高端消費市場的活躍。據以往經驗,城鎮居民消費中由中等收入者帶動的社會購買力佔城市總購買力的1/4左右。而通過測算,21世紀初的10年到20年間,將是中國中等收入者形成的重要時期。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有25%的城市家庭即有5700萬戶步入中等收入者,相應的中等收入人數將達到1.7億人。進入中等收入者的家庭,是數萬元和幾十萬元級商品目標的消費群,這些人將迅速進入購買第二套房子、第二輛車的黃金時期,在旅遊、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消費也將有大幅需求。

挖掘中低收入者消費潛力

“我國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乏力的現象主要由於消費主力軍——中低收入者消費疲軟,這就需要從影響他們消費需求的各個層面入手,找出制約消費的因素並從轉變理念、增加收入、完善保障、改善環境等方面著手。”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張桂香説。

首先,低收入者收入增長緩慢導致佔人口絕大多數的他們在消費上一直無法有大作為。其次,就業難度加大導致低收入人群消費呈不穩定狀態。第三,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導致居民消費預期持續下降。

此外,商品供給的結構和品質以及信貸消費推廣不力也引發消費需求不足。在2005年商務部發佈的600種商品供求資訊中,供大於求的商品在80%左右。製造業和一些市場競爭充分的服務業發展迅速,但能源生産和國家控制的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在鐵路交通、醫療服務、環境衛生服務和金融服務行業,已明顯表現出發展的滯後性,壓制了消費需求。

“居民的消費率與一個城市的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水準息息相關。”浙江省嘉興市發改委主任周楚興認為,在抑制中低收入者消費的幾個因素中,社會保障體制建設是關鍵。在人口重多的農村,應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針對“不願、不敢花錢”的城市中低收入者,應加大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強化對分配結果的監管,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並逐步完善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影響居民消費“非收入性”限制因素上做文章——適當降低教育、醫療等公益部門的消費價格,採取措施控制其對消費者的超額支出,對價格虛高、給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帶來巨大壓力的消費也應進行控制。

開發中高收入者消費熱點

國研網宏觀經濟研究部專家告訴記者,國家對於啟動消費的政策選擇開始呈現兩極化趨勢,對於廣大中低收入人群,需要從提高收入、擴大就業、提高社會保障水準等方面入手;而對於中高收入者來説,如何在縱深開發消費熱點方面做文章,對於拉動其消費至關重要。

據預測,“十一五”期間,居民消費觀念的更新和消費結構的迅速升級將推動旅遊、高檔和高技術消費品以及資訊和國際文化消費迅速增長。未來5年,住房、汽車、教育和旅遊將成為中國居民消費支出的重點。

然而,專家表示,中高端消費帶來消費結構升級的實現,必須有能與新的消費需求相匹配的消費品供給結構,否則不是抑制有效需求的提升,就是將現實需求扭曲為潛在需求。顯然,我國目前影響消費品供給能力的上述兩大因素的狀況還無法令人滿意。

國內消費市場斷層的出現,將給兩類企業提供機會:一是鯊魚型企業,不斷收購兼併提高行業集中度,在部分基礎消費品、渠道、物流網路等市場實現“壟斷”;二是雄鷹型企業,借助品牌和高端路線,避開廣泛的價格戰和惡性競爭,在部分品質敏感型消費品、奢侈消費品、時令消費品上獲得超額利潤。(記者:文婧 實習生:熊貝妮)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