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自主品牌成“十一五” 汽車業主題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28 日 | 文章來源:重慶晨報

自主品牌轎市場份額已達25%%,這個數字為自主創新積聚了元氣

2005年即將收官,何(何光遠)龍(龍永圖)之爭漸行漸遠。

自主創新的話題,成為2005最核心的年度符號,正在以超強的記憶力揮別“十五”。

我們注意到,2005年中國車市中有一個現象值得銘記,就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漸進崛起。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統計,前11個月,中國自主品牌轎車銷量超過60萬輛,市場份額已達25%%。

這一年,自主創新貫穿了中國汽車所有大事的內核,它成了衡量有汽車産業新聞的價值大小的標準,成了中國人表達情緒好惡的風向標。

這一方面為中國汽車自主開發積聚了元氣,另一方面也為中國汽車的未來、特別是“十一五”規劃的汽車自主樹立了樣本。因為,2006年及整個“十一五”,中國汽車都在掂量選擇自主前行。

東風將研發自主品牌

在國內擁有最多國際品牌的汽車集團——東風汽車日前透露,今後,東風汽車將把自主品牌轎車的研發擺在更重要的位置。

東風是否逐漸放棄合資或者採取多條腿走路,無人知曉。但東風汽車公司的“十一五”規劃已基本制訂完成,其中自主品牌的建設處於重要地位。

有消息表明,在商用車上,東風還將繼續發揮自主品牌的優勢,把東風卡車繼續做大做強,並在動力總成等關鍵技術上借鑒和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而在乘用車領域,在繼續擴大4家合資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的同時,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建設節奏將加快,在轎車上將打造東風自主品牌。

東風並未透露“十一五”期間在自主品牌中級轎車中的投資額及具體車型等內容。但據有關人士介紹,東風今後將重點研發1.6升排量以上的車型。目前已初步成型的自主品牌“新星”系列處於産品鏈的低端,並非東風汽車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車追求的主要目標,中級車的自主研發將著力進行在中期事業計劃期間完成,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開始。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日前主辦的“2005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國際論壇”傳出消息,“十五”期間,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具備持續發展的潛力,汽車産業漸成支柱産業,“十一五”期間對我國汽車工業而言,能否告別“市場換技術”,自主汽車品牌如何發展將是最嚴峻的挑戰。發出這樣的聲音不無道理。正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劉同福所言:市場換技術之路是行不通的,現在的情況是中國汽車市場百分之九十已經被跨國公司佔領,但先進的技術中國依舊沒有掌握。

學界於是提出多渠道發展自主品牌的觀點。分析人士認為,面對技術上的缺陷,幾大汽車集團極有可能通過市場並購來完成自主品牌的規劃,達到自主品牌發展的目的。除此之外,多條腿走路、引進國外優秀的研發人員也不失為自主創新的渠道。本報記者周茂勝

東風汽車只是中國汽車生産廠家推行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像奇瑞、長安、上海華譜、吉利等更多的先知先覺者已經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邁開腳步,負重前行。

2005年,可以稱為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年”。這一年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無論是在生産和銷售環節,還是在服務和技術水準上,都展示出不可小視的競爭力。

在此基礎上,目前幾乎所有的汽車集團都制訂了自主品牌發展規劃。有人斷言,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之路今後將越走越寬。

本土企業全面崛起,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中國汽車的依附地位。長安將投入30億元打造精品微車,明年至少有3款自主研發的新車上市;東風汽車提出商用車到2007年實現“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發展目標,實現生産商用車32萬輛,銷售收入338億元;實現百萬輛突破的一汽集團,其中自主品牌佔到總銷量的一半,以解放為首的商用車則是一汽自主品牌的主力,據透露,到2010年,一汽集團産量達到200萬輛之時,其自主品牌産品將達100萬輛。

上汽集團將在“十一五”期間擬投資100億元,到2008年形成車身自主開發能力,到2010年具備整車和發動機開發整合管理能力,2015年前形成底盤和發動機自主開發能力的目標。

今年1至11月份,奇瑞汽車累計銷售167427輛,比去年同期累計增長110.4%%;11月銷量達16062輛的吉利也連續四個月銷售過萬;上海華普今年截至11月銷售為22008輛,同比增長150%%多,也成為國內汽車銷量增長最快的企業之一。從中不難發現,自主品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追趕合資企業,至少在小型經濟車種上,中國汽車産業的格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