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十一五”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28 日 |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當《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出臺時,人們發現“十一五”規劃的制定理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全文都在強調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建議》認為,它是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認為,《建議》給我們展示了新的思路。

第一,通過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問題。馬凱説,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解決“三農”問題難有大的突破。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超越農業和農村的層次,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把農業生産放到整個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迴圈中,把農村發展放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統籌考慮。

第二,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破解“三農”問題。馬凱説,中國總體上已經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從“十一五”開始,要逐步建立起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長效機制,包括財政對農民的直補機制,對農業和農村投入增長的機制,以及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機制等。

第三,通過明顯改善農村的整體面貌破解“三農”問題。馬凱説,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減少農村人口的同時,也要把農村建設好,加強農村道路、通信、電網、飲用水、沼氣、垃圾收集處理等方面的建設,通過農民的辛勤勞動和國家的政策扶持,改善廣大農村的整體面貌。

第四,通過擴大公共服務覆蓋農村的範圍破解“三農”問題。馬凱表示,“十一五”期間要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加快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大扶貧減貧力度,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單位GDP能耗降低20%

《建議》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既從産出方面提出了目標要求:每人平均GDP翻一番,同時也從投入的角度提出另外一個約束性非常強的指標:單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這是投入指標首次被列入國家五年規劃。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司長楊偉民説:“過去我們制定計劃更多的是從産出的角度提出目標和要求。但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用盡可能少的投入,換取盡可能多的産出,不能再用過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方式,來實現每人平均GDP翻番。既有産出的導向,同時又有投入的導向,這使五年規劃的目標體系更加完整。”

楊偉民分析説,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意味著今後5年能耗年均下降4.4%左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單位GDP能耗平均每年降低4.1%。由此推算,只要我們強化節能的政策導向,加大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4%、5年下降20%,是可以實現的。

他指出,可以通過三種途徑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一是結構節能。通過優化産業結構,提高能耗較低的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服務業的比重,同時降低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産業的比重。二是推進技術節能。通過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使單位産品的能耗降下來。三是管理節能。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從人們的日常消費、企業管理、行業管理、機關管理中節能,這方面潛力很大。

變“投資主導”為“消費主導”

《建議》指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要達成這一目標,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實現從“投資主導”到“消費主導”的模式轉變。

陳東琪説,在每人平均GDP低於1000美元以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還未提出以前,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制度還未明確確立以前,“投資增長快於消費增長”是必然的。但在“十一五”時期,這些條件都會發生明顯變化,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新型社會將會在“十一五”時期逐步形成。

為實現消費的主導,陳東琪認為應採取八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一是改善政府管理行為,加強消費在宏觀調控中的地位;二是調整消費與投資關係,提高居民最終消費率;三是增加就業和每人平均收入,提高居民購買能力;四是增加有效供給,提高居民消費意願;五是縮小消費差別,擴大全國居民消費需求;六是擴大消費信貸,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七是優化消費體制環境,穩定居民預期;八是落實科學消費觀,實現可持續消費。

“先富”向“共富”轉彎

隨著《建議》的出臺,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吳忠民評價它是中國從“先富”開始向“共富”轉彎,是一個執政黨的“窮人致富”工程規劃。這與楊偉民觀點相同。楊偉民表示,《建議》是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到“更重視社會公平”的提升。

楊偉民指出,今後的五年,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矛盾凸顯期。除了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結構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其中很重要的即是組織形態的變化。對此,此次《建議》提出加強和諧社會的建議,集中體現了兩個重要思想:一是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二是強調注重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能。當前,城鄉差距不僅僅是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公共服務的差距。要縮小城鄉差距首先要縮小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尤其是體制性因素導致的公共服務的差距。因此,我們除了強調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外,更要強調把公共服務的職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擴大公共服務對農村覆蓋的範圍,對低收入者的覆蓋範圍。

相關連結:“十一五”規劃中的新名詞

環境友好型社會

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距離內可以頻繁往返進行商務活動、由一個或若干特大城市為龍頭,眾多中小城市協調分佈,城市間由農田、林地、水面等綠色空間相分隔,通過高效便捷交通走廊相連接的一種城市空間形態。城市群由於有現代化的交通相連接,不會降低大城市的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由於是多中心的,可以防止單個城市過度擴張帶來的“城市病”;由於城市是相對集中佈局的,又可以避免分散型城市化帶來的土地浪費。

農村面源污染

農村面源污染是指農村地區在農業生産和居民生活過程中産生的、未經合理處置的污染物對水體、土壤和空氣及農産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徑、數量不確定,隨機性大,發佈範圍廣,防治難度大等特點。主要來源有農村居民生活廢物,農業生産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農藥、化肥、殘留在農田中的農用薄膜,處置不當的農業畜禽糞便、惡臭氣體以及不科學的水産養殖等産生的水體污染物。

物業稅

物業稅又稱為房地産稅、不動産稅。徵稅要素包括:一是房産、土地合一,適用統一的物業稅;二是徵稅範圍既包括城鎮,也包括農村;三是按物業評估價值徵稅。物業稅由國家統一立法徵收,按生産經營用房和居住用房實行不同的稅率,各地可在統一的稅率幅度內,確定當地具體使用稅率。

專家聲音

目前,我國不僅面臨著經濟不發達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突出矛盾,更面臨著全社會公共需求的深刻變化、快速增長與公共服務不到位、公共産品嚴重短缺的突出矛盾。“十一五”的各項改革,要以解決這“兩個突出矛盾”為基本出發點,由此確立改革的兩大任務:一是要進一步加快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

財稅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在促進能源節約及可持續開發和利用上具有其他經濟手段難以替代的功能。從長遠看,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産品,要設立一些新的稅種,如環境污染稅、碳稅、能源消耗稅等,對耗能大戶由目前的實行單一的行政處罰手段變為實行經濟(稅收)調控與行政處罰相結合的組合政策措施。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

為了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和城鄉協調發展,政府對農業的投入應當有較大幅度增加。這些投入主要用於四個方面,一是用於良種基地的建設;二是用於農田水利建設;三是用於農業技術推廣;四是用於農民的技術培訓。只要政府投入增加,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速度一定可以加快。

——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

應建立敏感的貿易摩擦監控預警系統,將國際市場的波動、外國政策體系的變化、産業發展的前景等納入預警系統中。建立資訊暢通的快速反應機制,實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四體聯動”,第一時間對貿易摩擦作出反應。

——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