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高強詳解"十一五"中國農村衛生改革發展六點思路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2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日前接受《學習時報》專訪,詳細介紹了“十一五”時期中國推進農村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總體目標。

高強介紹:中國衛生事業是社會公益事業,衛生事業發展必須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人民健康保障水準必須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衛生事業應該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同時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方針,堅持以農村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堅持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準、適應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第一,制定農村衛生發展規劃。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準不同,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也會存在差異,全國不能強求一律。為了推動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各地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區農村衛生發展規劃,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把重大傳染病防治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重點。規劃應包括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規模,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發展水準等。明確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規範醫療衛生服務。衛生部正在研究編制農村衛生發展規劃的指導意見。

第二,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未來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雛形。試點情況表明,這項制度對於緩解農民醫療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民醫療服務水準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提高政府對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經費標準,並逐年擴大試點範圍,到2008年在全國基本推行這項制度。各地要按照國務院的指示精神,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完善規範管理辦法,探索穩定的籌資機制,制訂科學的補償方案。同時,加強工作人員培訓,加快資訊化建設,充分發揮合作醫療制度對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第三,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不同區域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差距很大。經濟發達地區農村衛生的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完備,功能比較齊全;中部地區農村一般具備必要的基礎設施,但缺乏醫療設備和高素質衛生技術人員;西部地區大多缺乏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危房很多,醫療設備條件差,不能為農民提供較好的基本醫療服務。衛生部和國家發改委正在組織實施農村衛生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加強鄉鎮衛生院、部分縣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建設,各地要落實建設經費,組織實施好建設項目,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

第四,健全農村衛生經費保障機制。目前,大多數地區的農村衛生投入嚴重不足,醫療衛生機構的日常經費和人員工資主要靠醫療衛生服務收入,增加了農民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明確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屬於農村公共事業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研究規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價格管理辦法,遏制農村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並加強監管,確保醫療安全。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的醫療服務項目規範和醫藥價格標準,積極推進農村藥品物流配送和監督網路建設。制定農村基本藥物和檢查目錄、控制定點醫療機構收入、控制住院和門診費用,減輕農民醫藥費用負擔。

第五,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目前農村嚴重缺乏高素質的衛生技術人員,是影響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2002年中央《決定》明確提出,要為農村定向培養醫療衛生人才。衛生部和教育部正在全國11個省區開展農村醫生定向培養試點工作,並將逐步推廣到全國各省、區、市。同時,要創造條件,吸引醫科大學的畢業生到農村服務。要加強農村現有衛生人員的培訓和提高,衛生部正在研究制訂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規劃,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組織實施。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啟動的萬名城市醫生支援農村工程,要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

第六,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切實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農村公共衛生體系是全國公共衛生體系最薄弱的環節,要立足當前,強化基礎,全面加強農村的疫情防控能力建設,並放眼長遠,努力構建長效機制。衛生部正與有關部門研究健全農村疫情監測網路,在“十一五”期間把健全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和疫情防控網路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鄉鎮政府應確定一位領導和必要的工作人員負責鄉、村公共衛生工作,每個行政村應選擇一名村醫作為兼職衛生防疫人員,負責健康宣傳教育、疫情監測、報告和一般應急處理。對兼職的衛生防疫人員由地方政府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李玉梅)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