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首訂五年發展規劃 "十一五"廣東將建金融強省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19 日 | 文章來源:金羊網

廣東金融業首次制訂五年發展規劃,“十一五”廣東將建金融強省———專訪廣東省金融辦政策法規處處長溫鎮西

“為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發展金融産業、建設金融強省的戰略,廣東省首次啟動制訂金融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並且列入了全省‘十一五’重點專項規劃。金融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從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根本轉變。”在第四屆廣東國際金融博覽會隆重舉辦之際,就廣東應如何從金融大省走向金融強省等問題,廣東省金融辦政策法規處處長溫鎮西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廣東金融産業地位較低

溫鎮西表示,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廣東省經濟金融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總量,也積累了問題和風險。目前,廣東金融業主要總量指標都位居全國首位,但是“大而不強”的問題相當突出,表現在金融風險隱患較大,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金融業開放相對滯後,尤其是廣東金融産業地位較低、區域金融中心地位不夠突出。

溫鎮西分析指出,有兩個問題特別值得關注,一個問題是金融的功能沒有得到全面的發揮,金融仍然主要被看做一種為經濟社會發展融通資金的工具,而作為一種重要産業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認識和應有的重視,金融的支柱産業地位未能真正確立。廣東金融業增加值佔第三産業增加值和GDP的比重一直處於較低水準,而且近年來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另一個問題是廣州、深圳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夠突出,金融商務區規劃建設滯後,作為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聚集力不夠。

溫鎮西説,正是由於上述因素,近年來,廣東金融出現增長速度和效率均不如滬、江、浙等兄弟省市,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已顯示出競爭實力和發展後勁不足。如果不採取措施,廣東可能不出五年將會失去金融大省的地位,甚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難以長久保持龍頭的優勢地位。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金融強省戰略,是非常及時和正確的,是提升廣東綜合競爭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大戰略舉措。

穗深兩市乃金融強省關鍵

溫鎮西認為,建設金融強省建設的關鍵性措施,是加快推進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但是,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和發展,不應由廣東省來作行政上的硬性規劃,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全省金融業發展規劃為指引,依靠兩市政府的大力推動,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功能互補、各有側重、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格局。

溫鎮西分析認為,廣州的優勢在於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很強的工業基礎、發達的商貿物流業和發達的銀行保險業,可重點發展成區域性的銀團貸款中心,票據、債券、外匯、期貨交易中心,金融支付結算中心,保險市場中心,産權交易中心、商品期貨中心和金融科教研發中心;深圳的優勢在於是毗鄰港澳的經濟特區,有證券交易所,高新技術産業、風險投資業和基金管理業非常發達,可重點鞏固和提高作為全國證券交易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和風險投資中心的地位,爭取國家支援建立金融期貨交易中心,並成為金融創新中心和粵港合作示範區。

溫鎮西特別強調,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主要目的,在於強化區域中心城市的聚集效應、輻射帶動作用和資源配置功能。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光靠一些具體的優惠和一次性獎勵等措施作用不大,更重要的是改善金融生態大環境,特別是高標準規劃建設金融商務區。比如,廣州的金融總量很大,但是走進廣州卻感受不到金融業很發達的氣氛。姑且假設僅僅把廣州現有的主要金融機構都集中到一條街或一個區域,相信感受一定不同,當然其吸引力和聚集效應也會大不一樣。

理財服務要以投資者為中心

當記者談到,據有關調查和本屆金博會上不少金融機構反映,目前廣州居民利用金融市場投資理財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政府有何措施來進行推廣和普及個人投資理財服務時,溫鎮西表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政府,而在於金融企業,要靠金融機構大力進行金融産品和服務的創新,推出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和投資需要的産品和服務,並創新市場行銷方式來吸引投資者。

溫鎮西分析説,當前各金融機構推出的投資理財産品和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市場行銷上又大多是以賣者為中心的“推銷”式,只要賣出去,不關心投資者的風險和理財需求,而美國等國家金融機構是以投資者為中心,從投資者的財務狀況和風險狀況出發,為投資者進行全方位的個人理財設計,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當然,除此之外,我國脫胎于農業社會的傳統文化,自古就是“積谷防饑”,缺乏投資理念,還有市場經濟發展的程度、社會誠信環境等方面原因使然。

溫鎮西透露,在“十一五“規劃中也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推動金融機構加快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大力發展個人投資理財等金融中間業務,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加的投資理財需求。(新快報記者強燕 )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