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十一五解讀:發展迴圈經濟 邁開綠色腳步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16 日 |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共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指出:“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迴圈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什麼是迴圈經濟?我國迴圈經濟面臨的障礙因素是什麼?需要在哪些方面採取系統的推進措施?

12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台灣廳。

中華環保基金會主辦的迴圈經濟與綠色行銷戰略研討會正在這裡隆重舉行。産業經濟專家、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迴圈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梁的演講,引起與會專家們的共鳴。

迴圈經濟是什麼?

迴圈經濟,是當前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各行各界都在提倡迴圈經濟。那麼什麼是迴圈經濟?迴圈經濟的內涵是什麼?

高梁認為,迴圈經濟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上的新發展觀念,也是正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經濟運作方式。發展迴圈經濟,是為了解決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的日益尖銳的矛盾,它要求在經濟運作中儘量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通過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産率獲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將環境保護由末端治理變為源頭防控。

迴圈經濟體現了人類對於人與自然關係認識的深化和對傳統的高消耗工業發展模式的揚棄。隨著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張和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不調整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路線,必將威脅人類的未來生存。

迴圈經濟實行“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原則。傳統經濟以“資源開採—生産—消費—廢棄物排放”的物質單向流動為主要特徵,迴圈經濟則致力於組織“資源—生産—消費—資源(再生)”的反饋式流程。

迴圈經濟應貫穿在生産、消費、回收等各主要環節。推進迴圈經濟,要從企業、區域、社會等層面進行。在企業層面:推行清潔生産、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減少生産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儘量減少廢棄物及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産品的耐用性等;在區域層面: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整合、能量整合和資訊整合,形成企業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係,建立工業生態園區;在社會層面:推行“可持續消費”理念,推進廢舊物資的再生利用,提倡節約型消費模式,實現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後物質和能量的迴圈。

“人多資源緊張”的國情向小康社會提出挑戰

我國已邁進每人平均1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我國“人多資源緊張”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們沒有條件照搬西方的“高消耗高浪費”和“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中國實現小康社會面臨著挑戰,這些挑戰來自何方?高梁認為:

———隨著經濟增長和人口增加,重要礦産、能源、水、土地等基本經濟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顯。我國資源稟賦總量很大,但每人平均佔有量少。由於資源供需缺口增大,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已佔需求量的45%%,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上升到40%%。10種有色金屬生産所需原材料進口的比重達43.8%%。

———資源利用低效浪費,影響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我國資源總體産出率低,在主要工業行業,單位産量能耗比發達國家高40%%左右,單位GDP水耗是世界平均水準的5倍。

———資源的不經濟使用對生態和環境造成很大破壞。如果未來15年我們的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方式和利用效率上沒有大的進步,中國將成為對全球環境造成最嚴重影響的國家之一。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發達國家設置了各種類型的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不僅要求末端産品符合環保要求,而且規定,從産品研製生産到包裝、運輸、使用等各環節都要符合環保要求。我國已成為非關稅壁壘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發展迴圈經濟是跨越綠色壁壘的當務之急。

上述問題,不僅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帶來嚴重危機,對國家整體經濟競爭力、對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安全、糧食安全和環境生態安全也造成極大隱患。只有發展迴圈經濟,才能緩解資源制約,保證2020年翻兩番目標的實現。我們必須提高資源、環境的憂患意識,從戰略高度認識發展迴圈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失時機地推進經濟增長的轉型。

發展迴圈經濟面臨四大障礙因素

高梁指出,當前我國迴圈經濟還處於起步階段。當前發展迴圈經濟面臨的障礙因素主要是:

1.社會對迴圈經濟的認識不足,參與意識不強。部門、地方和企業多數還是片面地把GDP作為主要的指標,缺乏資源環境憂患意識,還沒有接受從源頭抓起、在全過程式控制制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思想。

2.政策引導力度不夠。目前的價格結構和激勵機制,還不足以使迴圈經濟在市場條件下有效推行。如監測手段和監管力度不足,污染排放很難控制;由於再生資源成本往往高於使用現成的資源,使物資回收再生利用領域步履艱難。

3.缺乏符合國情的迴圈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工業裝備水準低,管理和技術較落後。

4.有關迴圈經濟的法規和政策體系尚未完整配套,一些法律可操作性差。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和核算體系不健全;政府機構職責分工有待完善;相應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也需要大力加強。

發展迴圈經濟,需要在以下各方面進行系統的推進措施

發展迴圈經濟,需要從規劃和政策入手,全社會參與推動。

高梁認為,發展迴圈經濟是貫穿于生産、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系統性工程,是持久的追求經濟進步的行動。

在礦産開採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統籌規劃,綜合勘查、綜合開發、綜合利用,改進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實現資源的保護性開發;積極推進礦産資源深加工技術的研發,提高産品附加值,提高回採率和綜合回收率,延長礦山壽命,推進尾礦、廢石的綜合利用。

在生産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鋼鐵、有色、電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紡織、輕工等高耗能行業的清潔生産、節能降耗工作,實行能量梯級利用、資源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機械製造業要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産生,推動廢舊産品回收利用;大力壓縮無實用性材料消耗。

在廢棄物産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廢渣、廢水、廢氣和各種建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發展生態農業,開發生物質能源,推廣沼氣工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資源化利用。

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環節:要推進廢鋼鐵、有色金屬、廢紙、廢塑膠、廢舊輪胎、廢舊家電及電子産品等各類資源的回收和迴圈利用;支援廢舊機電産品再製造;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不斷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體系。

在消費環節:要提倡綠色消費,提倡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健康的消費方式,抵制過度包裝,推進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垃圾分類回收,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變成公民的自覺行動。

八大措施引領中國邁開綠色的腳步

一是促進觀念的轉變。大力開展迴圈經濟的宣傳教育,加強政府各級幹部和全社會建設節約型社會認識。

二是建立和完善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我國將制定迴圈經濟法及相關法規。

三是把發展迴圈經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在制定“十一五”規劃中,發展迴圈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將作為重要原則,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也將納入有關迴圈經濟的指標。

四是建立配套的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包括運用價格、稅費等杠桿,以及政府採購方式,促進資源回收再利用和減少污染排放,加大對迴圈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援。

五是改善國民經濟結構和佈局。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逐步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産業及對人民健康有害的産品的生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編制國土整治綜合規劃;用迴圈經濟理念指導區域發展、産業轉型和老工業基地改造。

六是依靠科技進步,建立迴圈經濟的綠色技術支撐體系。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示範工程,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

七是加大示範試點和典型企業的推動和輻射作用。在“十一五”時期,將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工業園區和部分城市開展迴圈經濟試點工作,為加快發展迴圈經濟提供示範和借鑒。

八是加強領導,建立發展迴圈經濟的組織管理機制。

推動迴圈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科技界、理論界和廣大群眾公眾共同努力,從指導思想和公共意識、法制環境、市場機制、政府引導、科技發展,典型示範與推廣等等多方面推進,進而在我國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經濟、生態自然、社會發展高度協調的迴圈社會。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