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成都"十一五"目標:中西部綜合競爭力最強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15 日 | 文章來源:成都日報

“把成都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與2003年8月市十次黨代會提出的“三最”目標比較,從“西部”變為“中西部”,從“綜合實力”變為“綜合競爭力”,總共三字之差,卻為成都下一個五年劃定了跨越的高度。

昨日閉幕的成都市十屆五次全委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兩處顯著的變化,既是成都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成都實踐中作出的戰略選擇,也是成都自加壓力、加快發展的決心和信心體現。

《建議》提出,圍繞新的奮鬥目標,成都必須堅持“立足成都實際、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重視人才開發”等五個基本原則,才能使成都在未來五年內發展模式更加科學,發展進程更加協調,發展優勢更加突出,發展成效更加顯著。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九大目標

■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10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4200美元。

■一、二、三次産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5:45:50。

■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民營經濟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60%以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鞏固和完善,參與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明顯增強。

■城鎮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

■城鄉人民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穩步提高,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5%。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環境空氣品質、地表水環境品質按環境功能區劃達標,工業企業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森林覆蓋率達到37%。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五大任務

■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紮實推進“三個集中”,推進配套改革,切實破解“三農”難題,全面貫徹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城鎮體系規劃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建設是全市的中心任務,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貫穿于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建立並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調整優化發展佈局,實現工業新跨越,增創服務業新優勢,開拓現代農業新局面。節約意識、發展迴圈經濟要貫穿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政治建設是構建和諧成都的政治保障。結合我市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進規範化服務型政府(機關)建設,推進依法治市工作。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推進全市文化建設,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高科技成都,建設西部區域性人才高地,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協調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推進和諧成都建設。

2006年經濟工作部署

2006年是我市“十一五”時期的第一年,也是市委確定的“加快産業發展年”,工作千頭萬緒,任務十分繁重。為做到早謀劃、早安排、早行動,市委十屆五次全委會就我市明年經濟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以確保有序開局,紮實起步。

主要奮鬥目標: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16%,城市化率同口徑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2006年經濟工作七大關鍵詞為:

■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消費要求,強化調控管理。

■城鄉一體化:抓好集約型發展,抓好重點工程,抓好公共服務,抓好配套改革。

■産業發展年:推動工業快速增長,推動服務業明顯增長,推動現代農業開拓性發展,推動文化産業突破性發展,以大開放帶動産業大發展。

■自主創新:推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營造激勵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

■城市管理和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準,抓緊城市建設,加快重點鎮建設。

■群眾切身利益:促進充分就業,完善社會保障,發展社會事業,做好安全生産工作。

■政府服務:深入推進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在改革上深化,服務上改進,效率上提高,作風上改變,隊伍建設上狠抓。

2020年遠景目標

■到2020年,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0000美元以上,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

委員反響

市委常務副書記鄧川:“西部”和“中西部”一字之差,體現出成都是自加壓力,把目光看得更遠,目標定得更高。在中西部,我們的重要競爭對手又增加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産業發展,同時認真維護社會穩定,為經濟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副市長冷剛:正確的決策必須正確地理解,然後正確地執行,這樣我們的預期目標才可能實現。對於提出的新目標、新思路,各級幹部需要認真學習領會其實質內涵,然後立足各地實際具體落實。

青羊區區委書記王忠林:加快産業發展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支撐,也是實現新的奮鬥目標的基礎。成都市應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因為他們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同時,我們提出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離不開民營經濟的作用。

市汽車産業推進辦公室主任劉志聰:要形成産業聚集效應,成都市還必須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目前擋在投資者面前一個非常重要的障礙,是成都的物流成本太高,以及進而造成零部件廠商難以聚集的“産業生態環境”弱勢。

專家觀點

決心和氣魄來源於實力

成都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劉從政:

中共成都市十屆五次全委會提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成都,把成都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這樣的目標定位,較之於2003年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把成都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的提法,既保持了連續性又有創新性,從中國西部改變為中西部,由綜合實力最強改變為綜合競爭力最強,這反映了我市在目標定位上已不滿足於只在西部領先,更要放在中西部去比較,這樣的定位既表達了我市貫徹中央和省委精神的決心和氣魄,也是從我市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的,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奮鬥目標。

實現新的“三最”目標,我市已具備了比較充分的條件,一是市委已經有了明確的抓發展的工作思路,這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實現工業新跨越、爭創服務業新優勢、開創農業新局面,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成都。二是有了相當的經濟實力,今年我市GDP將超過2350億元。三是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四是有這次全委會總結出來的五條基本經驗。

當然,也還存在一些阻礙發展的問題。比如,産業發展水準與特大中心城市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實現跨越式發展後勁還不足,能源、資源瓶頸制約因素依然存在,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矛盾還比較多,一些領導幹部發展的素質和能力還不相適應等等。儘管如此,成都向新的“三最”目標奮進,只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五次全委會精神,我們完全有理由發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就業、社保、收入分配、群眾健康——

突出解決民生難題推進和諧成都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推進的重要保障,《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高度重視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熱點和難點問題,並提出要突出抓好四項工作:即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調節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準。

就業——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服務體系,完善對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實現城鄉比較充分就業。

社保——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

收入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群眾健康——健全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和醫療救治體系,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整頓藥品生産和流通秩序,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本報記者何曉蓉陳偉 實習記者代靜)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