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十一五"中國産業結構將轉向以服務經濟為主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1 月14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楊偉民13日透露,“十一五”期間中國産業結構將立足結構優化提升産業發展,改變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從以工業經濟為主轉向以服務經濟為主。

在由中國經濟資訊網承辦的2006年中國行業發展報告會上,楊偉民説,“十一五”期間要降低高載能産業的比重,構築廣就業的産業結構,特別是推動服務業的發展,使工業化的進程與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相適應。

他説,要構築集群化的産業佈局,促進那些主要使用利用國內資源和陸路進口資源的産業向中西部延伸,並優化各區域的佈局,引導開發區開發特色産業,使産業佈局與各個區域承載能力相適應。

他表示,要堅持市場化、産業化和社會化的方向全面加快服務業,改變服務業部分領域壟斷嚴重、市場準入不嚴的局面,按照市場的機制、服務標準建立起公開、透明的服務業制度。

為提高産業結構水準,“十一五”期間還應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援,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導,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的體系,促進來料加工向研發與自主創新發展,發展高技術和新型技術産業。

關於産業政策的基本方向,楊偉民説,“十一五”期間要調整産業結構的制定思路,從過去的簡單刺激生産、單純考慮國內供求平衡向統籌國內産業發展轉變。

對一些壟斷性行業,楊偉民指出,要按照保護勞動者、保護消費者權益和提高效率的原則進一步推進這些産業進行重組,形成競爭性的市場結構。

他説,對於高載能的産業要按照適度偏緊的原則來調控産業規模,通過適當進口來促使這些産業控制總量。同時,通過建立嚴格的計算標準、生態標準等,形成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機制,限制高載能産業生産能力盲目擴張。

楊偉民説,必須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以此為切口來解決三農問題,積極引導農村進城人口在城市就業和定居,使農村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農民土地城鎮化的速度相適應。

他説,改革開放之前我們通過農業支援工業。現在中國已經到了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十一五”期間要建立一種工業帶動農村的發展戰略。

為此,“十一五”期間要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著力解決農民水、電、氣、垃圾等問題,加強農村的公共服務,改善農村生活條件。(記者趙曉輝陸裕良)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