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 指導老工業基地振興
張行湘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鮮明地提出了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問題。學習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準確把握和自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不斷探索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這對於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意義尤為重大。

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科學發展觀賦予發展更加豐富的內涵。科學發展觀突破了過去把發展簡單理解為經濟增長的局限,強調正確處理經濟增長的數量和品質、速度和效益的關係,重視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全面發展,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重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發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環境和諧的系統整合。它改變了從生産和供給的角度來考慮發展問題的思維定勢,立足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目的,順應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發展趨勢,從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出發來思考和認識發展問題。這是一個根本性轉變。

科學發展觀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全面性。它把“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作為發展的總體目標,強調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整體推進,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要求。二是協調性。它把整個社會作為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完整系統,強調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三是可持續性。它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的基本準則,強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把歷史唯物主義以人為本的思想和黨執政為民的宗旨有機地統一起來,最終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表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實現同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是一個互動過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不斷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要通過民主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文衛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時,人既是發展的受益者,也是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要加快發展,就必須解決好發展的主體問題,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援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

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價值。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就必須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和生動體現。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不單純是每人平均收入、國內生産總值等經濟增長目標,而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過程。我們只有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才能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任務,決定了黨必須走在時代前列,始終保持先進性,而黨的先進性必然體現在發展觀上。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反映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內在品質和執政為民的價值取向,集中體現了黨的先進性要求。只有準確把握和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先進性,完成所肩負的歷史任務。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加快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特殊意義。老工業基地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深,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必然選擇,任務也更為艱巨、更為緊迫。瀋陽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所處的戰略地位和肩負的歷史責任,要求我們必鬚髮揮示範帶頭作用,全面、深入地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遵循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加快調整改造和實現全面振興過程中的一些重要關係。

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努力做到統籌兼顧,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關注局部,又考慮整體,切不可只顧眼前利益而影響長遠發展,只顧局部利益而忽視整體利益,進行低水準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切不可以犧牲社會效益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經濟效益,給社會發展帶來危害。只有做到當前與長遠兼顧、局部與整體並重,老工業基地才能實現穩定發展。

正確處理“三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係。協調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繁榮文化事業,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推動經濟與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努力推進經濟生活規則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社會生活法治化進程,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秩序,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正確處理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關係。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規範的股份制改造、中小企業轉屬轉制和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步伐,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儘快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

正確處理城鄉關係。在加強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同時,加速推進農村建設和發展,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産品市場開發和對農業的支援保護體系,進一步改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郊區城市化、農村城鎮化、農業工業化和農民市民化步伐,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逐步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

正確處理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的關係。堅持以開放促進改革,以改革推動開放。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著力清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優化投資環境,打造承接平臺,為大規模承接國內外的産業和資本轉移創造條件;通過引進外資、民資、技術、人才,特別是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經驗,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綜合有效地利用資源,避免資源過度開發,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和環保經濟,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努力開創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速度與效益的關係。既要重視投入,更要關心産出,切實加強管理,不斷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既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又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正確處理産業升級與擴大就業的關係。既要以汽車、先進裝備製造和電子資訊等支柱産業為核心,加速産業鏈的整合,將支柱産業優勢轉化為集群競爭優勢;又要堅持“就業優先”的基本政策取向,積極發展有利於吸納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儘快形成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勞動就業機制,努力實現充分就業。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深入開展“辦實事、送溫暖”活動,認真解決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形成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正確處理加強黨的領導與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關係。在繼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的同時,大力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努力學會用發展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去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學會按照市場規則、國際慣例來發展經濟、處理問題,學會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來化解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尤其要運用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法寶,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歷史使命。

(作者為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瀋陽市委書記)

    《人民日報》 2003年11月17日


盛華仁:樹立科學發展觀 搞好環境資源保護規劃
人大環資委:樹立科學發展觀 搞好環保規劃
東北再造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報告
十六屆三中全會聚焦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