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屆三中全會解讀:完善體制 定型中國

“如果説十四大以前的中國經濟改革主要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自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改革,則重在‘創新’。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經濟改革部署意在‘定型’,也就是使已經初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化、法治化、穩定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盧中原概括,十六屆三中全會的關鍵詞就是“定型”。本次全會召開前,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出版的有關改革攻堅重點研究報告一書中,作為政策調研工作的資深專家之一,盧中原撰寫了第一部分《中國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和面臨的挑戰》。

“全會公報指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進一步明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攻方向。”

盧中原説,此次公報不再拘泥于傳統計劃經濟下對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的理解,鮮明提出“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既明確了方向,又掌握了分寸,是一種動態的、前瞻性的表述。這是在2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基礎上,對公有制實現形式的重大理論突破。

盧中原談到,理論界這些天來對公報評價最高最集中的一個焦點就是,“全會認為,産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有利於維護公有財産權,保護私有財産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他認為,公報明確了所有制與産權制度之間的關係,深刻闡述了現代産權制度的主要特徵和重要地位,是一個重大突破,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指南。

“過去一提産權,一些人就誤解為要搞私有化。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把建立現代産權制度提到了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高度,有利於解除人們的疑慮,有利於推進改革攻堅縱深發展。”

盧中原解釋,這些年老壟斷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國有商業銀行以及政府職能的改革,之所以進展相對緩慢,或者説沒有受到根本觸動,原因在於,這其實是産權制度的改革。而原有的産權制度本身正是計劃經濟的基礎核心,因此構建現代産權制度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攻堅戰。

記者注意到,全會公報指出,要建立健全國有資産管理和監督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和完善壟斷行業改革。很多專家認為,這是充滿時代特點的精闢闡述,人們至今仍可清晰記起,幾年前曾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積極探索國有資産管理和經營的合理形式和途徑”之類的提法,已經完全被取代和細化。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日前也專門談到,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改革把不是真正企業的“企業”改造為真正的企業,如果我們能夠採取適當的政策把已有企業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今後更長時期的經濟增長應當是有保證的。

著名學者汪丁丁説,改革的前20年,我們總是回避最核心最困難的問題,這造成了將近10年的“制度徘徊”。現在我們意識到改革碰到了“深層問題”,如企業家能力與所創造的利潤的合法結合問題等等,再也無法回避了。

此間媒體稱,十六屆三中全會討論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實際上就是為了不斷消除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為中國內地在經濟社會新一輪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十六屆三中全會將成為中國改革進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那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還要面臨哪些挑戰呢?

盧中原分析,主要包括政府職能與改革開放新階段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投融資體制改革進展緩慢;金融體制存在較大缺陷,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社會信用嚴重缺損,市場秩序比較混亂;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亟須打破;社會保障制度漏洞較多,等等。

“我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説的是一個縣政府拖欠個體戶和下崗職工辦的汽車修理廠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以財政緊張等種種理由拖著不還。就在這些小企業瀕臨倒閉的同時,縣領導的小汽車卻在不斷更新換代。比這更嚴重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果政府本身就不尊重公民的財産權,不講信用,何談社會信用制度的完善?”

盧中原著重談到,下一步需要進行重點突破的是壟斷行業、金融體制、投資體制的改革。近年來這些領域的改革一直在推進,但總體看仍然相對滯後,越來越不適應經濟市場化的進程,今後應當會加大這些方面的改革力度。

他解釋,下一個攻堅階段改革應該注重城鄉改革之間、經濟不同領域改革之間、社會改革與經濟改革之間、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之間協調推進。未來改革的實施策略應當繼續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攻堅階段的改革,既需要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同時也要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實現改革的重點突破。循序漸進和大力度突破相輔相成,既可減少社會震蕩,又可避免重大改革久拖不決。

“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這是改革20多年來尤其是十四大以來中國經濟體制發生的根本性變化。”

盧中原談到這個基本判斷時認為,這個判斷無論是對國內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新體制,還是在國際經貿體系中維護我方權益,爭取對中國有利的談判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次公報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觀,而最終落腳點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中國青年報 2003年10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