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環境友好型社會不能懸在空中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1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環境友好型社會如何從概念落實到行動?在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舉行的專家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林家彬等專家認為,關鍵在於政府要構建一套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

林家彬認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政府要引導和推進綠色GDP指標體系的研究和試行工作,優先開展對資源環境的核算,強調經濟增長的品質。

在中國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看來,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發展狀態,要創造向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條件,特別是要建立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

法律專家強調的是我國環境相關法律不完善對環境品質改善帶來的影響,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常紀文認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個綜合性的要求,其制度創新和完善涉及環境保護的方方面面。需要規範環保相關的市場準入和政策扶持,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支援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

環境友好並不是懸在高空的理念,它同公眾密切相關。中國社科院齊建國研究員認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倡綠色消費,節約資源,這一工作的主體是企業、消費者和政府,而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最為關鍵。當前,政府部門應該在4個領域大力推進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一是市場價格不敏感、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的非營利部門;二是大量制度性浪費的領域;三是“炫耀性浪費”和“形象性過度消費”領域;四是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資源領域。

國務院參事葉汝求説,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是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要在生産過程中實行清潔生産,實現廢物的迴圈利用,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環保部門在推廣“綠色創建”試點示範活動中做了很多工作,生態省、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生態示範區、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全國優美鄉鎮和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的創建活動逐步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金涌教授認為,我國目前處於重化工業發展階段,不轉變生産方式,資源環境將難以為繼。科學技術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改變人們生産生活方式意義重大。要努力建立科學技術的自主創新體系,以企業為基礎,立足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形成資源消耗少、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廢棄物排放少的生産體系。 (記者劉世昕)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