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各職業-教育階層的收入機會差異及地區比較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1 月4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節選)

與前述階層劃分方式相類似,在本節的分析中,我們仍然以職業階層關係為基礎將職業進行五分類的劃分,將被訪者教育分為高等教育、高中及相當、初中及以下三個層次(在下表中分別標識為高等教育、中級教育和初等教育),然後將其職業與教育加以組合,得到如下表4-6所示的“職業-教育”的分層方式。以這樣的方式來劃分社會階層,主要是依據如下幾個方面的理由。

首先,關於教育與收入的關係在理論上存在不同的解釋。一種解釋來自於經濟學的人力資本理論模型。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們的受教育水準是個人在市場上獲取收入、可消費物品及服務的有價資本,它像其他貨幣資本一樣,在市場上的回報可以通過一定的量化關係估算出來。而關於教育的“信號”理論和“文憑社會”理論則持相反的意見。

塞羅和斯潘斯等人的信號理論認為,教育文憑只不過是勞動力市場上一個傳遞有效資訊的“信號(signal)”,教育文憑並不能代表持有者真實的知識水準和技能。因此,教育文憑也只是為僱主提供雇傭勞動力時作出判斷的資訊,而僱主提供的工資則主要依靠就業者在職業崗位上的貢獻。柯林斯的“文憑社會”理論進一步表明,文憑代表的是不同社會階層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僱主對文憑的重視在於文憑所包含的社會階層屬性的意義。這意味著教育本身並不具有獲取收入等有價資源的直接意義,教育也並非是指個人的職業技能、技術水準,而只是在進入勞動力市場時的一種身份的和文化的資訊。因此,我們對教育與收入關係的分析,也必須依據一定的職業位置來加以判斷。

其次,我們所劃分的職業階層,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關係屬性。在相同階層類屬中,不同的職業位置和職業層次,與個體所擁有的教育和文憑資格證書有著密切關聯。因此當結合教育與職業位置兩種屬性來分析一定職業-教育階層特徵與收入的關係的時候,可以更為明確地凸現來自教育和職業階層對收入分配的共同影響,並比較教育和職業兩種因素對收入之影響的確切關聯。

這裡“收入”變數是指個人年收入。不僅比較了不同教育-職業階層的年收入均值的差異,同時也比較了各階層在不同收入等級中(按收入5等份分組)的分佈。數據表明,無論是收入均值還是不同職業階層在收入五等份中的分佈比例,都表明瞭收入分配有著大致相同的趨勢。從年收入均值來看,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者,主要是具有高等教育水準的三個職業階層,即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相對來講,同樣具有高等教育水準的三個職業層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收入要比辦事人員的收入要高。在只具有高中及相當教育水準的各職業階層中,管理人員的收入要比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體力勞動者都要高許多。收入最低的是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準的體力勞動者,其年收入均值不到6500元。

再從不同職業-教育階層在收入五等份分組中的分佈看,受過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中,分別有58.1%、51.8%和40.9%的人中進入了收入的最高20%分組中。同時,進入最高收入組的比例超過20%的幾個職業階層,分別是受過高中或相當教育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以及只受過初等教育的管理人員,他們之中分佈在最高收入組的比例分別為34.7%、29.5%、23.3%和21.2%。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初等教育水準的技術人員、具有中高級教育水準的體力勞動者和自雇傭者中,都有16%左右的人進入了最高收入組。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準的辦事人員中,進入最高收入組的比例只有13%。這意味著教育程度較高的體力勞動者,其年收入水準可以與只具初等教育水準的辦事人員、技術人員和自雇傭階層相持平,他們進入最高收入組的比例也大致類似,甚至比只具初等教育水準的辦事人員還要高。

收入水準最低的是只具有初中或以下教育水準的體力勞動者中,他們之中只有7%的人進入了最高收入組。不過這也説明,並不是所有的體力勞動者的收入機會都是最低的,考察職業位置對收入機會的影響,同時也需要對相同職業位置的教育程度加以關注。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全國城市範圍內,收入機會在人們的職業位置和教育水準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層化態勢。從我們劃分的“職業-教育”階層看,處於管理或技術職位上、具有高等教育水準的人,屬於收入機會最好的社會階層,他們人數佔全部有收入人口的12%左右,全國城市每人平均來看,他們的年均收入在2萬左右,並且半數以上的人處於收入的最高等級。

其次是具有高等教育水準的辦事人員和具有高中或相當教育水準的管理人員,其人數佔全部有收入人口的8%左右;以全國水準看,其每人平均年收入在1.5萬左右,大約有30~40%的人處於最高收入組。

第三層是具有中等教育水準的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以及只具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準的管理人員,他們的人數佔全部有收入人口的比重大約為12%,其年均收入在1.1萬元左右,大約有20~30%的人處於最高收入組之中。

第四層包括只具有初等教育水準的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自雇傭者,以及教育程度較高的體力勞動者,他們佔全部有收入人口的比重為30%左右,年均收入在8000~10000之間,大約有13%~16%的人進入了最高收入組。

最底層的是教育程度較低的體力勞動者,這部分人佔有收入人口的比重在30%左右,年均收入不足6500,只有大約7%的人進入了最高收入組。

分析顯示,總體收入均值差異最大的是在東部與西部之間,年均收入相差5000元左右,其次是東部與中部的差異,相差4600元左右,中部和西部相比差距較小。從階層差異來看,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東部和西部、東部和中部之間所得到的收入回報相差最大,超出平均差異一倍以上。在東部與西部之間,差異較大的另一個階層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員,而東部與中部比較,這一階層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辦事人員階層。相應地,教育程度較低的其他職業階層,在東、中、西三個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要相對小很多。

從收入五等份比較看,東部各階層進入較高收入等級中的比重都要分別高於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綜合兩個分地區比較的數據分析,可以這樣認為,教育的收入回報在東、中、西有著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在控制職業的影響後,這種差異就更明顯了。比如處於相同的專業技術階層,因受教育的差別而在三個區域之間的收入差別十分顯著。東部地區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與西部相比收入相差11500元左右,處於最高收入等份中的比例高出將近36個百分點,而受過中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收入均值的差異為7800元,進入收入最高等級的比重高出37個百分點;但是只受過初中或以下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東西部之間的收入差異小很多,只有2700元左右,進入最高收入等級的比重也只相差12個百分點。

同樣,具有相當教育水準的人,由於所處的職業階層不同,在東中西部之間的收入回報差異也不相同。比如同是具有中等教育水準的人,專業技術人員在東、西之間區別最大,其次是辦事人員階層,而管理階層的相對差異要小很多。而具有高等教育水準的各職業階層之間,也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收入差距最大,其次是管理階層,差距較小的辦事員階層,這與中等教育水準的職業階層之間差異有所不同。然而就教育與職業的相對比較來看,來源於教育差異的地區間收入差異要大許多。。(劉精明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本文摘自《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2005——走向更加和諧的社會》)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