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和諧社會與體制保障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5 月8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和諧社會應該是制度健全和有章可循的社會,制度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經驗證明,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正確的選擇。深化改革和解決社會問題要在這個大方向下進行。

例如,政策必須注重社會公平,這是新的發展階段一個重要的政策著力點。但是,現階段可能做到的,只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公平,不是回到計劃經濟時期的平均主義。公平和正義一樣,是歷史的和具體的,而不是超歷史的和抽象的。把市場經濟在提高效率方面的優越性和社會主義追求社會公平的本質屬性有機結合起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又如,必須高度重視收入差距擴大的事實,積極解決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這也是新的發展階段一個重要的政策著力點。同時又要清醒地看到,收入差距擴大甚至社會在某種程度上的分化,是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難以避免的結果。問題在於把握合理的限度。對於反映收入不平等狀況的基尼系數的應用,要考慮中國經濟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期的實際情況,不宜簡單類比。政策選擇是保護合法收入,杜絕灰色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幫助低收入階層。

為了破除計劃經濟體制,過去宣傳上偏重於強調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這在當時是必要的。但是,對於市場經濟體制所固有的消極方面關注不夠,防範和救治措施不夠有力,這種狀況是應該改變的。改變這種狀況,並不是否定市場經濟體制而回到計劃經濟體制,那樣做弊病更多,實際上也不可能回去。不能對市場經濟體制提出力所不能及的要求,它的消極方面只能靠發揮政府的作用和其他途徑加以彌補。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根本問題。強調轉變政府職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是正確的,這方面的改革要繼續進行。過去的不足之處,是偏重於強調“放開”和“退出”的方面,而對於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職能應該加強的方面,例如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醫療以及社會保障方面應該承擔的更大責任,沒有足夠重視,在公共財政投入和實際工作安排方面甚至相對地削弱了。這是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也是目前社會矛盾比較突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是下一步改革的著重點之一。

在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社會問題,不能不受到市場經濟體制和運作機制的深刻影響,很多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法施行,有的部分甚至要直接進入市場。但社會事業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必須注重社會公平,不能照搬經濟領域,簡單地採用“産業化”和“市場化”的做法。要認真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社會保障以及其他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的問題。市場競爭不可能自發地達到社會公平的目標,這是政府應該負起的責任,現在的問題有許多正是由於政府職責的“缺位”造成的。

(王夢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