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我國全方位構建社會救助體系 5000萬群眾被納入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8 日 | 文章來源:人民網

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社會救助包括經常性、緊急性、臨時性救助和支援社會互助活動

李立國介紹説,社會救助工作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經常性的社會救助工作。主要包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農村特困戶生活救助以及城鄉醫療救助等專項救助。

第二,緊急救助制度。主要是指發生自然災害情況下的對災民的緊急救助和應急救助行動,也包括對災民延續一段困難生活的救助和民房倒房重建與修復工作的救助。

第三,臨時性的救助。主要是指對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對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包括流浪兒童的救助。

第四,支援倡導開展社會互助活動。通過支援慈善事業的發展,培育和發展公益性的民間組織,以及倡導開展群眾之間經常性的互助互濟活動,來達到社會互助,對困難群眾起到幫扶作用。

健全城鄉社會救助制度

城市農村低保分別達到2200多萬人和700多萬人,經常性社會救助超過5000萬人

李立國説,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的制度性安排,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向城市困難群體,主要為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和他們的家屬。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現在已經有2200多萬人,平均月補助標準是167元,實際補差額是72元。由於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生活消費的差異,各地的補助標準和補差標準有所不同。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各地實施這項制度給予補助,起了主要的支撐作用。

第二,農村五保戶的救助工作。全國五保對象有570多萬人,現在已經納入到五保供養的有320多萬人,平均年生活費標準是900多元。五保供養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它建立於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6年,到今年已有50年。1994年,國務院頒布《農村五保條例》,2006年1月又進行了修訂和新的頒布。修訂後的《農村五保條例》有一個重大的制度性轉變,就是從農村集體供養轉為財政供養,把五保供養對象的吃、住、穿、衣、葬和未成年人教育的保障,納入到公共財政支出的範圍。

第三,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農村特殊困難群眾的救助制度安排。全國已經有700多萬農村人口納入到了低保制度,還有1204萬人納入到了經常性的定期、定量救助制度。在有條件的地方,將繼續積極探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並且繼續發展好、實行好農村特困群體的定期定量救助。

第四,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儘管開展時間不長,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困難群眾受益。

第五,民政部門與教育、司法、建設等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積極開展教育、醫療、住房和北方地區供暖等多方面的專項救助。

目前經常性的社會救助範圍的對象超過了5000萬人,還沒有包括發生自然災害、實行緊急救助和恢復重建給予幫助的人數。

確保困難群眾過好“兩節”

中央下撥低保資金55.3億元和救災資金12億元

李立國説,胡錦濤總書記和黨中央歷年來都關心在冬令期間包括“兩節”期間困難群眾的生活安排工作。去年12月5日,民政部對困難群眾安全越冬、過好“兩節”作出了總體部署,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去年年末前,會同財政部預撥了今年中央財政低保補助資金55.3億元。

第二,去年12月份,下發了冬令救災資金12億元,主要用於受災困難群眾的口糧、衣被和取暖補助安排和幫助。

第三,大多數地方提高了對困難群眾“兩節”期間的實際補助水準,包括低保、五保、農村特困群眾的定期定量救助。還有些地方發放了一次性的補助資金,增加了補助額度。

第四,各地都組織開展了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的活動。很多地方還安排了走訪慰問的專項資金,直接購置困難群眾過節所需要的物品,送到家裏,為他們過好節、改善生活提供條件。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