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2002--2003年中國貨幣金融市場化現狀分析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7 月04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一)貨幣化與金融化程度加深

貨幣化和金融化指標分別用廣義貨幣M2/GDP和金融總量/GDP來衡量。貨幣化和金融化指標主要反映一個國家實物經濟與貨幣經濟的轉換關係。一般來説,這兩個指標較高時,經濟貨幣化和金融化水準也較高,經濟社會可動用的金融資源也較多。與傳統的實物經濟或計劃經濟相比,金融化水準高,金融業市場化程度也較高,經濟社會對利率的敏感性也高。2001年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和金融資産總量繼續上升,但後者上升的幅度有所下降,年均在10個百分點左右,明顯低於1996-2000年的水準。與此相反,M2卻呈加速增長之勢。發債籌集資金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且在全部融資中的比重大致佔20%左右,2003年增幅下降較多。股票市場籌資總量小且在2002年、2003年持續低迷。境內股票籌資額與銀行貸款增加額相比下降很快。實際利用外資與2001年相比,2002-2003年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其所佔經濟社會籌資總額的比重呈下降趨勢。

2002-2003年貨幣化、金融化及其相關統計量的變化,是與中國市場化進程加快分不開的。主要理由是:

第一,中國政府加速推動了國有企業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過去由政府提供的各種隱性福利補貼轉化為貨幣工資,同時房地産、大宗生産資料交易市場發展加快以及居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預期增強,導致儲蓄增長很快。第二,受外部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心理的影響,大量熱錢通過多種渠道涌入,中央銀行外匯佔款增加。第三,近年來中國監管當局大力整頓證券市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證券市場信用。而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暴露的問題加深了投資者的憂慮,證券市場可融資金明顯減少。第四,由於政府加快了投融資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換,退出了應由民間資本承擔的投資領域,積極財政政策趨於穩健,國債規模比較穩定。第五,由於國內可以動用的儲蓄資金增加較快,因而對外資的依賴性下降。

(二)銀行業競爭趨於激烈

資産份額、存款份額和貸款份額的變化情況,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銀行業(不含農村信用社和其他存款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內的競爭狀況。

股份制商業銀行三項指標有明顯提高,城市商業銀行的存貸款份額也提高較快,而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産總額下降較為明顯。不過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份額有所上升。這主要是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加快了改革進程,內控制度、激勵約束機制增強,總體效益有所提高,因此競爭力也增強。外資銀行的資産總額和存貸款市場份額雖有下降,但其競爭力卻非常強。可從三個方面加以佐證。一是外資銀行的外匯存貸款市場份額高,利潤增長迅猛。2003年外資銀行的外匯貸款總量已佔市場份額的13%。2003年前10個月,外資銀行191家在中國的營業機構的資産比2002年同期增長了29. 7%,資産增長近30%。2003年前10個月,可以從事人民幣業務的84家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的利潤比2002年同期增長了37%。二是在網上銀行等尖端服務領域,外資銀行佔有優勢。如,在能夠從事客戶網上交易服務的33家銀行中有12家是外資銀行,佔36%。三是外資通過戰略投資進入市場,參與中國銀行業競爭。

(三)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

在1996-2003年年底的8年中,中國政府採取了14項利率市場化措施,其中,僅2002-2003年就採取了4項,與2000-2001年相比,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明顯加快。而且,涉及的利率品種集中在存貸款利率方面,改革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四)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限制明顯放寬

2002-2003年,中國進一步放鬆了對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外匯管理,在繼續實施“引進來”戰略的同時,大力推動“走出去”戰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資本交易劃分為43項,根據中國現行法律、法規及政策,以及具體實行情況,可以分為可兌換、有較少限制、有較多限制和嚴格管制4類。與2001年相比,2003年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明顯提高,其中,完全可兌換和基本可兌換的增加7項,增長58%;嚴格管制的從15項減少為6項,減少60%。(節選自《2005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