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新城樹一種精神——豐都縣做好移民工作的啟示

    在舉世聞名的豐都鬼城對面,矗立起一座漂亮的新城。伴隨著這座新城樹立起的,還有一種精神:埋頭苦幹,創新巧幹。

    落後面前八個字:背水一戰,奮起直追

    豐都新縣城的建設啟動在庫區算是早的

    。1992年3月20日,豐都新縣城拉開了建設的序幕。可到1999年末,新縣城才搬遷810戶移民,豐都的移民遷建進度比庫區平均進度慢了23個百分點,處於庫區各區縣末位。國家三建委對豐都當時移民工作的評價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而比遷建進度落後更嚴重的是豐都幹部群眾士氣的低落,由於黃髮祥案件的暴露,加上移民遷建工作中出現的作風不實等問題,豐都幹部群眾在移民遷建中的士氣跌入了低谷。

    面對這種局面,重新調整了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沒有被困難嚇倒,向全縣人民響亮提出:背水一戰,奮起直追,一年整改打基礎,二年加勁大搬遷,三年攻堅克難點,六年任務三年完。

    背水一戰的落腳點:埋頭苦幹

    “移民工作嚴重滯後,根本原因在於幹部。”縣委、縣政府在對落後原因進行反思中意識到,幹部作風不實,做表面文章,是導致落後的關鍵。因而,他們把背水一戰的落腳點放到了埋頭苦幹上。

    “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為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縣裏從領導到相關部門的幹部都實行“七天工作制”,取消了星期天和節假日,把所有的時間都集中到了移民搬遷上。

    從縣委書記、縣長到一般幹部,都深入到移民工作的一線去埋頭苦幹,攻克難點。縣委書記譚大輝連續10多天泡在移民家中。在興義鎮水天坪村,他了解到移民秦大富因不懂移民搬遷政策,耗盡全部家財在原淹沒地建房造成損失後,及時幫助解決部分資金,使該村的移民難點突破,帶動了全村的移民搬遷。

    縣領導帶頭埋頭苦幹,幹部們自然跟著衝上了第一線。舊縣城70多歲的移民王老伯不願離開住了50多年的家,移民幹部到府做工作時,他就“頂杠”,但幹部們並沒有因王老伯的“頑固”而退縮,堅持不懈地做思想工作,最終打開了這一缺口,讓老人搬到了新城。

    幹部們埋頭苦幹的作風推動了移民搬遷的進度,到2002年底,全縣移民實遷人口達到34882人,超額5%按期完成了二線水位移民搬遷任務,三年時間完成了六年的任務,趕上了庫區移民工作的進度。

    奮起直追闖出一條新路:創新巧幹

    創新思維破解了新城建設中的資金難題。

    走進豐都新縣城,你會為城內已經建好和正在建設的市政廣場、文化廣場、生態廣場、朝華公園、體育場等公共設施的氣派所折服,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設施的建設中,豐都縣竟沒有花一分錢。他們通過出讓經營權和冠名權等市場運作方式,從北京、重慶主城區和涪陵等地引進一批投資商進來建這些公共設施,目前為止已運作來2億元的公共設施建設資金。

    巧幹方法改變了落後的局面。

    在縣城搬遷中,他們採用了一種巧幹的方法,促進了移民搬遷,迅速改變了落後的局面。第一個辦法是先行把四大家的辦公地點搬到新縣城,以此來帶動各機關單位的搬遷。第二個辦法是“移民先移校”,抓緊時間在去年秋季開學時把縣城的中小學都搬遷到了新縣城行課,以此來帶動了舊縣城的居民主動快速地把家搬進新縣城。這些巧幹的方法有效地加快了新城建設和搬遷的速度,趕上了二線水位移民搬遷所要求的進度,改變了落後的局面。 (羅成友 向波)

    

    新華網 2003年06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