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峽水電站軍事安全 保護大壩有天網

    6月10日,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蓄水水位達到海拔135米高程;6月16日,三峽大壩開始試通航。這標誌著我國三峽工程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勝利完成。在這舉國慶賀之餘,三峽大壩的軍事安全問題也受到了世人的關注。

    大壩歷來是高價值軍事目標

    古今中外,水庫大壩都是軍事對抗中的主要打擊目標,也是恐怖分子破壞和要挾的主要目標。築壩壅水、破壩放水、水淹敵軍的戰例為數不少。

    有些國際上的大壩專家們曾指出,打擊對方的水庫設施,是國際軍事較量的一種手段。在這一軍事較量中,大壩是被對方打擊的或被對方威脅的對象,擁有大壩的一方,處於被動。威脅和打擊大壩的一方,處於主動。如果把大壩當作達摩克利斯之劍,這劍就懸在擁有大壩一方的頭頂上。三峽大壩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大壩的軍事安全防禦問題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臺軍電腦摸擬炸壩 實屬喪心病狂

    據港臺媒體報道,去年夏末,台灣空軍曾利用電腦模擬演練了對祖國大陸三峽大壩進行遠端攻擊的“戰法”。演習中,臺軍派遣F-16戰鬥機群攜帶“靈巧炸彈”及“小牛”空對地導彈,經過長途飛行對三峽大壩的主體建築進行攻擊。同時,臺軍地對地導彈部隊也模擬利用“雄風二”型等“新型巡航導彈”輔助戰機對大壩的軍事防禦網進行攻擊。

    此次臺軍深入祖國大陸內部攻擊目標的“電腦推演”,在臺軍近年來的“軍事推演”中尚屬首次,是臺軍“境外決戰”戰略的延續。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臺空軍遠端作戰能力確實有所提高,但是臺軍戰機和導彈要突破我人民解放軍設立的數道立體防線、實施遠端打擊,純屬妄想。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臺軍至今仍未制定遠端攻擊作戰計劃。臺軍類似的演練也只能是虛張聲勢,根本沒有什麼實戰意義,其主要目的並不在於日後真的攻擊三峽大壩,而是台灣民進黨當局要借此對祖國大陸進行恐嚇,妄圖動搖祖國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但無論如何,臺軍秘演攻擊三峽大壩都是一種喪心病狂的行為。

    關於三峽大壩遭襲擊的四種設想

    據軍事專家分析,作為固定目標的三峽大壩,遭受攻擊的方式很多,但從攻擊效果和實施條件上看可能性較大的有四種:

    第一,戰略彈道導彈核攻擊:從敵國本土直接發射。但這種手段將要承受巨大的國際壓力,甚至會遭到中國的核報復;

    第二,常規巡航導彈攻擊:從中國境外發射遠端的裝有常規戰鬥部的巡航導彈。

    第三, 飛機空襲:使用遠端轟炸機機群實施火力突擊。

    第四,製造爆炸:使用特種作戰分隊潛伏到三峽大壩實施破壞。

    通過對中國日益提高的國際地位、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核報復能力以及與有關國家的雙邊關係和相互的經濟利益等綜合因素來分析,三峽大壩遭受核打擊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剩下的三種方式實施起來更不容易。

    三峽大壩堅如磐石

    三峽軍事安全經幾十年論證

    實際上,早在1958年,三峽工程人防安全問題就已經提到議事日程。1958年中央成都會議決定興建三峽工程,要實現毛主席“高峽出平湖”的宏願。1959年,中央開始規劃三峽工程,考慮到戰爭因素,同時也開始了對大壩人防安全問題的研究。國家成立的人防小組匯集了60多名各方面專家,從1959年到1961年,首先進行了三峽工程抵禦常規武器襲擊的實驗,取得了大量真實可靠的實驗數據。近十多年來,僅模擬尖端武器的試驗就達200多次。

    從1964年到1972年,我國科學家曾對4座模擬大壩進行了7次核武器轟炸實驗,取得了極其珍貴的數據。實驗顯示的最嚴重情況是,當大壩被10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命中時,會産生1000米潰口。從1978年到1988年,專家又連續進行了三峽潰壩實驗,研究大壩在遭受核武器襲擊後,潰壩洪水的影響範圍,以及減少損失的對策。

    常規武器對三峽大壩沒用

    三峽大壩是一座堅固的混凝土重力壩,大壩由2689萬噸混凝土外加29萬噸鋼筋和25.5萬噸鋼材組成,壩高185米,大壩底部寬121米,壩高和壩寬都超過100米。

    關於三峽大壩的堅固性,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明確表示,三峽大壩的設計特點,可以使遭受打擊的破壞性減到最小。他説:“三峽大壩是重力壩,重力壩的意思就是每一個壩塊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來保證自己的穩定。常規武器對三峽大壩的破壞性,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如果真的發生了核戰爭,那對於整個人類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戰爭一般都有預警,我們可以提前把水庫的水放幹,核武器的破壞作用也就有限了。”

    三峽水庫不是“一盆水”

    另外,三峽水庫是“一線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水庫的長度達600多公里,平均寬度僅1.1公里,其下游段為三峽河谷,千回百轉,全長200公里,這是一個少見的“河床型”水庫。

    據三峽工程論證報告中稱,即使水壩被突然炸潰,對於下游大城市威脅也不大。潰壩後,由於庫區曲折河道的阻滯,江水從庫上游流到大壩處,少説要兩天的時間。而且,從三峽到宜昌江面上有3個大的轉彎,每個轉彎處都是很高的山峰,可以有力地緩沖水流。到宜昌以後,江面變寬,水流驟緩。宜昌附近有長江的幾條小支流,可以容納一部分水流。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可以阻擋一部分水流。從宜昌到荊州有長江幾條比較大的支流可以回水。進入荊江分洪區後,還可通過分洪減輕中游武漢、九江等大城市壓力。

    為了得到三峽工程萬一遭核武器襲擊而潰決後的水災影響範圍的準確數據,水利部門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試驗,試驗表明,大壩潰口在寬度為1000米、700米、400米3種不同情況下,在宜昌測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多次潰壩實驗結果表明,三峽萬一潰壩,對下游地區的破壞作用有限。

    保護大壩有天網

    興建三峽工程是黨和國家經過長達30多年的反覆論證後才決定的,對三峽大壩可能成為未來軍事打擊的重要目標早有考慮。因此,在建設大壩的同時,我國也構築起了一個嚴密的防禦網。雖然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關的防禦早就部署就緒,並仍在不斷加強。

    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一直把國土防空作為重中之重。目前,中國的防空能力在大氣層以內具有很大優勢。大氣層以內的防禦體系分高、中、低3層。擔負防禦任務的主要力量是空軍航空兵、空軍地面防空部隊及陸軍防空部隊。

    組成防禦的主要兵器大致有:地空導彈,各種類型作戰飛機,單兵對空導彈,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等。據悉,負責保護三峽大壩的防空作戰人員和武器裝備的基本工作是以三峽大壩為圓心,從裏到外按陸軍防空部隊、空軍防空部隊、空軍航空兵循序進行疏散配置。其任務分配是:高中空由空軍航空兵主要負責,中低空由空軍、陸軍的防空部隊負責。

    三峽大壩地處中國內陸,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中國多層次密不透風的立體防禦體系,偷襲三峽大壩都屬於白日做夢。(本報特約撰稿人 武駿 本報記者 龔萬鵬 張毛清)

    

    《世界新聞報》 2003年6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