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三峽船閘試通航:首班船五級閘內爬樓梯

      昨日兵分兩路船上閘頂同時親歷三峽船閘試通航

    昨天上午9點20分,隨著三峽工程雙線五級船閘試通航的成功,長江67天的斷航期宣告結束。三峽雙線五級船閘,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水頭最高、雙線梯級數最多的內河梯級船閘,從此成為長江黃金水道的重要一環。

    去年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的時候,本報記者曾乘坐末班船從大壩下游逆流而上。這一次乘坐試通航的首班船自大壩上游駛來,卻再不能是“順水而下”,而是在這五級船閘內走起了“樓梯”。從截流末班船到通航首班船,雖然不足一年時間,但船隻通過三峽壩區的方式卻發生了徹底改變。

    本報兩路記者———一路隨船過閘,一路位於閘頂,親歷了船閘試通航的歷史時刻。這道“長江第四峽”,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著更加激蕩人心的魅力。

    ■建設功臣成為首批過閘客人

    從重慶順水而下的利輝國際輪船公司中國皇家公主號“仙娜”輪,將跟隨“神州號”成為試通航的首批船舶。“仙娜”輪長129.15米、寬16米,是長江上載客量最大的“大塊頭”。如果它能夠安然通過船閘,別的船自然不在話下。

    清晨,記者從秭歸茅坪港登上“仙娜”輪的時候,這裡已經聚集了數百名要參與這次盛會的賓客。他們中間,有三峽建設的功臣,有考察新三峽商機的旅行社代表,還有應邀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各方友人。來自德國的兩位客人特意穿上了紅色的T恤,興高采烈地朝大壩方向眺望。

    ■手機鈴聲的幫忙和幫倒忙

    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局長張慶松在指揮部裏擔任指揮長,所有命令都從指揮部發給調度室。而在南線調度室裏,通航管理局副局長高雄親自坐在控制臺前操作命令。9點,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也來到調度室“督陣”。此刻,距離試通航還有十幾分鐘,調度室的氣氛顯得更為緊張。不知誰的手機鈴聲響起,而且是設成貓叫的聲音,在場的人員一聽,都被逗樂了,氣氛一下子就輕鬆了許多。

    9點19分,指揮長張慶松向船閘控制各單位發佈命令宣佈試航開始。9點39分,“神州”號客輪進入三峽永久船閘1閘首,“仙娜”緊隨其後駛入船閘。然而就在這時,調度室裏卻發出了警報聲。原來不知誰的手機鈴聲和控制臺的警報聲一樣,讓調度員們誤以為是出了故障。

    ■6年後過閘就像“乘電梯”

    進入閘室的一刻,船上的氣氛沸騰了。兩扇巨大的閘門從身邊緩緩而過,頂層甲板上紅旗搖動,全部由皇家公主號的普通服務員組成的女子管樂隊開始齊奏《愛我中華》,岸上的人們興奮地向船上揮手、大喊。

    稍微靜下心來看船外的水面,才發現三峽人把過船閘比做“爬樓梯”真的是非常形象。船所在的閘室關緊門後,把水位和下面的一級閘室調平,就可以開門駛入下一級閘室了,然後再關門,再與下一級閘室調平水位,如此往復,一級級地下水或是上水,都相當輕鬆。而得益於設計科學、施工精良的輸水系統,坐在船上幾乎都感覺不到閘室裏的水位變化,只能從閘室上的水位線刻度發現變化得還真是十分迅速。

    同在船上的船閘總設計師宋維邦笑呵呵地告訴身邊的人,等2009年升船機啟用的時候,那就更方便了,就像“乘電梯”,30分鐘就能過壩。

    “仙娜”輪的老闆———利輝公司總裁于鐘海説:“這次我們從重慶向下游走,把新三峽徹底地走了一遍,並考察了沿線的景點,可以説真的是‘神女應無恙’。相信三峽的通航,會給我們旅遊業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商機。”(記者樂倩武三蒙)

    ■連線三峽

    全力保證通航效率

    連線時間6月16日20點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連線地點:三峽水庫調度中心

    至16日試通航完成,今年三峽工程的三大目標已經圓滿實現了兩個,隨著工程的進展,剩下的發電目標也將提前實現。

    通航方面,永久船閘還需要反覆調試和接受進一步檢驗。因為三峽的雙線五級船閘無論是建設還是運作,其技術要求相當複雜,在國際上無先例,國內外都沒有這方面的成熟經驗。無論是船閘的運作還是航運的調度,甚至船舶過閘時的技巧,都需要一個熟練過程。待試航期滿,通過交通部驗收後,三峽永久船閘才能正式通航。

    通航後,如何提高船閘通航效率?最優的調度原則是,在保障通航、發電、防洪三方合起來最優效率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船舶過閘的效率。這需要三峽大壩和葛洲壩船閘聯合調度。舉例來説,如果只為一艘船開啟船閘,單過三峽大壩的船閘耗水就得20萬方,相當於少發五六萬度電,肯定不經濟,所以説要考慮通航、發電、防洪三方合起來的最優效率。那麼,要使船集中過閘,航運管理必須加快資訊化、數字化的進程。記者李湘荃

    長江幹流水質好轉

    連線時間6月16日17點

    巴東縣廣播電視臺鄭君連線地點:巴東縣廣播電視臺

    6月15日上午9點,湖北省巴東縣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再次對長江幹流巴東段的兩個監測斷面進行了水質取樣。與此同時,三峽庫區湖北和重慶的另外11個庫區縣市也對長江幹流水質進行了同步監測。此前一次的監測時間是在6月10日。

    這次監測水質是為了掌握庫區蓄水前後的水質變化情況,監測項目有9個。國家環保總局匯總所有庫區的水質結果後,發佈監測結果。與上一次監測已經相隔了5天,長江幹流水質有哪些變化?巴東縣環保局負責人説,用肉眼觀察最明顯的變化是水上的漂浮物大大減少,江水較以前清澈許多。就巴東地區來説,從6月1日正式蓄水起,就開始組織打撈漂浮物,到15日已累計打撈水上漂浮物2000多噸,全部運到145米以上等候集中處理,打撈工作基本結束。這位負責人説,從現在的情況看,長江幹流水質已經大大改善。

    宋維邦:三峽通航建築物總設計師

    設計圖全是中國人畫的

    作為三峽通航建築物的總設計師,在昨天的船閘試通航儀式上,宋維邦抬眼望著已從平面圖紙上拔地而起的心血作品,嘴角一直挂著笑意。上萬張的現場設計圖紙,沒有一張是外國人畫的———這令宋維邦的胸中漲滿了驕傲。

    ■興奮:多年“紙上談兵”終成上陣實戰

    年近70歲的宋維邦,當初從河海大學畢業進入長江委工作的時候,還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小夥兒。當時長江委將分散在上中下游的各部力量統合起來,專門在武漢成立了總部,目標正是瞄著三峽的大壩工程。為了將技術問題具體化,他們在江西的贛河和湖北的洛水上分別修建試驗閘和試驗升船機。宋維邦很快被派去做試驗工程,為三峽大壩的船閘建設積累經驗。

    但不久,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來臨了,工程停了下來。但是,設計者們並沒有放棄理想,只是轉而進入研究為主的階段。宋維邦説,當時各專業都組織最精幹的技術人員為將來工程開工作準備,研究一天也沒有停止過,他的研攻目標就是航建。

    1985年,中國經濟形勢的發展一日千里,三峽大壩的修建又重被提上議事日程,專門組織了412位專家做可行性論證。1992年,雙向五級船閘的初步設計報告誕生了。看到多年來的“紙上談兵”終於可以變成上陣實戰,宋維邦滿懷興奮。

    ■無奈:留下三隻貓陪老伴

    初步的總體設計只是第一步,由於工程的龐雜繁複,宋維邦和他的隊伍還要拿出多項單項設計方案。但工期不等人,設計只能穿插在各項施工之中進行,哪項先施工,哪項就先做設計。

    工作量這麼大,工期這麼緊,還要確保精密高質,設計人員只能加班加點來和時間賽跑。宋維邦説,三峽工程的設計隊伍有3000多人,僅船閘設計部分就有數百人,涉及水利學、地質學、材料學、結構力學、化學等等幾十個門類。作為領頭人的宋維邦,也是經常不眠不休,和年輕人一樣拼命。他總是要親自審定圖紙,並提出一些關鍵部位的改動。

    如果按照正常的退休程式,宋維邦到現在應該已經享受了十年悠閒的晚年生活。但是,三峽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三峽。像很多老專家一樣,宋維邦辦了退休手續,緊接著就辦返聘手續,工作一點兒沒耽誤。

    宋維邦的兒女都在國外,但為了三峽工程,他還是狠狠心把老伴一人留在武漢家中,自己住到了工地上,家中只留下三隻貓陪著老伴。

    ■自豪:船閘設計全部由中國人獨立完成

    昨天,號稱“萬里長江第四峽”的三峽工程雙向五級船閘順利試通航,宋維邦説,這裡面凝結著幾代設計者的辛勤付出。有些老專家,都沒能看到自己奮鬥多年的夢想成為現實的這一天,就不幸離世了。

    宋維邦掐著指頭算:“三峽大壩船閘歷經幾代設計負責人,數到我這裡,已經是第四任。”“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部分項目,像一些機電設備、工程監理等等借助了國外專家的協助,但船閘的設計全部都是由我們中國人獨立完成的,水準也是世界頂級的。”昨天,乘坐“仙娜”輪參加船閘試通航儀式的宋維邦,幾乎和船上每個採訪他的記者都説過這句話,並且在説的時候,腰桿挺直,嗓門洪亮。(文/記者樂倩)

    馬青春:建設三峽永久船閘最年輕的總工程師

    建船閘七年沒睡過好覺

    馬青春只有36歲,可武警水電部隊三峽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的頭銜卻讓他顯得少年老成。擔負著總造價62.19億元、建設工期10年、舉世矚目的三峽永久船閘建設的總工程師,馬青春坦言,壓力的確很大,從永久船閘二期工程開始到現在的7年時間裏,沒有好好睡過。

      ■遺憾:沒能參加一期工程

    三峽永久船閘一期地面開挖工程從1994年4月17日開工,1995年12月23日完工,共開挖土石1928萬立方,開挖量佔三峽工程的41%。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馬青春因為擔負著國內另外一些水電工程建設而沒有參與永久船閘一期工程,至今,馬青春還對沒有能夠全程參加建設三峽永久船閘而遺憾。

    1996年4月8日,三峽永久船閘二期工程開工,馬青春也在這時受命擔任武警水電部隊三峽工程指揮部的總工程師。二期工程是永久船閘建設的關鍵工程,主要任務是要在山體中開挖6442米長、176米深的人工航道,施工部隊要像切豆腐塊一樣在花崗岩山體上整齊地“切”出兩條深68.5米、寬37米的平行石槽,使中間矗立出一條60米厚的直立石墻,整個航道是一個“山”字形。

    ■困難:花崗岩上精確切出航道

    馬青春説,切豆腐容易,可是要在花崗岩上精確地切出航道,難度難以想像。在長達7年的施工期間,武警官兵硬是挺過來了,在參與建設的2000多名官兵中,大家是靠著一種精神抗過來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每一個官兵都受過傷、流過血,建設工地是24小時晝夜施工,沒有節假日,就連春節也是在工地上過的。馬青春説,7年裏的每一個除夕和初一他都是和官兵們在工地上過的。每個除夕,他都會交代廚房做一頓餃子送到工地上。二期工程進入混凝土澆灌期時,最難受的就是夏天,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能達到40多攝氏度,而官兵們每天都要在混凝土表面作業,中暑的官兵一個接一個倒下,可是工程不能停,倒下的官兵休息一下馬上就會重新走向工作崗位。馬青春説,這7年中的感人事跡,用幾天時間也講不完。(文/記者武三蒙)

    

     北京青年報 2003年6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