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別作爭"一流"的井底之蛙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14 日 | 文章來源:燕趙都市報

香港高校攜優良教育機制和高額獎學金的雙重優勢進軍內地,先是有學者憂心忡忡地表示,“北大清華將被香港的大學掃成二流”。接著,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和清華的調檔線遠高於香港的高校,“淪為二流”純屬無稽之談。然而到了現在,在港校的口中,這一説法又有了微妙的變化,據7月11日《北京晨報》報道,“二流説”讓前些日子錶現高調的香港高校突然“變調”,香港大學中國事務總監黃依倩表示,“港大和北大清華一樣,都是一流的大學。”

我突然在想,假如有人站起來説,中國所有大學都是“一流大學”,也未必馬上就被看作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因為我們有足夠的“謙遜品質”與“容人雅量”。因此不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北大表示“北大清華仍是中國高校中最優秀的”,且認為也只有北大清華才堪當一流尤其沒有忘記用一個調檔線刻意拉開港校與自己的距離;而港大在這種情形下,卻提出了另外一種“方案”。這個時刻,我一時不知道,面對港大的説法,北大清華會如何應答,做何評價?

不論是誰,我並不認為僅僅憑自説自話的表達,就可以被認定為一流或末流———一流大學不是自我鼓吹的結果。我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港大PK北大清華的格局,因為一流大學的出現絕對不是互相排斥的結果。但我不明白的是,這些自命一流的大學到底都在拿什麼來作為説服公眾的標準?至少從目前的報道或談話來看,很不幸的,大家都拿調檔線或錄取了多少“高分考生”來證明自己,而鮮及其他。

在駁斥“二流説”時,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和清華的調檔線遠高於香港的高校,今年北京的文、理科狀元都報考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並已被錄取。頗有“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之氣。而對港大而言,不論是去年對海南高考狀元李洋的出手,還是“高調出擊”爭搶高分考生,甚至提出“不管哪個地區的第一名向港大拋出橄欖枝,港大都會以高額獎學金予以鼓勵”……無不以“高分考生”提升自己的身家。

以高分考生來表明自己一流大學的資格,當然不是太大的問題。我們甚至也沒必要期求他們非得言必及大學精神,或以為他們在過分強調高分考生的同時,似乎遮蔽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些更重要的命題。但我的確有一點惶惑:一流二流地一番比劃來去,怎麼就只在自家的院子裏打架或爭風,難道全世界就只剩下中國有大學了嗎?拜託,有點國際化視野好不好?

事實是,國外並不是沒有大學,也並不是沒有舉世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像哈佛、牛津、康橋、麻省理工、耶魯等等。我們的大學不都希望躋身國際一流大學的行列嗎,為什麼偏偏在爭論“一流”之時忽略了這一點?同時,即使在生源競爭的方面,內地大學面臨的也不光是來自港校的“掐尖”,事實是,近年來,許多國外高校,如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橋大學、牛津大學等都曾將手伸向國內的優質生源。因此在生源競爭儼然全球化並必然全球化的現實之下,我們的一流之爭為什麼沒有先全球化起來?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上上,得乎其上。我這樣説,當然並不是認為,港大乃至北大清華與國外大學一比,就不優秀了。但是,我們也有必要承認,一些差距的確是明顯的。在2004年美國福布斯全球大學排行榜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被排在了247名和249名。儘管我們可以對如此之低的一個排名一笑了之,但對於教育體制、師資、品質的差距,我們也的確是心知肚明的。如此説來,我們到底有沒有一流大學呢?

或許正像旅美學者薛源所説的,必須甘當二流,才能晉身一流。或許最應當指出的是,爭論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致力到自身發展上來。而面對非議,一些大學更應學會自我檢討,審視不足。這些,都是大學應有的胸襟,也只有這樣,才真正是大學之福,民族之利。

■楊耕身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