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代表委員暢談—— 構建和諧社會六大走向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6 日 |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産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摘自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和諧社會”、“和諧城市”、“和諧社區”、“和諧家庭”這些是代表委員談論最多的話題。他們説,讓社會更加和諧,不僅反映百姓心聲,而且為正在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勾勒了美好藍圖。和諧社會的構想讓我們看到了當今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六大走向。

走向之一

經濟發展:以科技自主創新為動力促進又快又好發展

面對今天這樣一個“黃金髮展期”與“矛盾凸顯期”並存的複雜現實,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發展,離不開自主創新,關鍵是要把握和諧與發展、和諧與創新的關係,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來自實踐第一線的代表委員,對在發展中求和諧,和諧中求發展的感受尤為深刻。中國要和諧發展,必須把發展牢牢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點之上,依據特定國情,適應自身戰略需求,選擇自己的科技發展方向和道路,確立自己的戰略目標,集中力量實施一批重大戰略産品計劃和工程專項。

被世人稱為“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産生巨大影響”的文件——《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描述了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可以預見的是,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將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將顯著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也將顯著增強,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界代表委員談起這一前景,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走向之二

政治發展:以政府改革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以政府改革為重點,深化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將成為我國政治發展新走向。人們特別注意到,胡錦濤總書記闡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時,第一條就強調“民主法治”。代表委員都説,民主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由於實現民主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表現出不同的社會和諧狀況。建立在少數人統治大多數人基礎上的社會,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現代民主政治既是現代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又是現代和諧社會的發展動力。廣大人民群眾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與社會管理,對國家重大事務享有知情權,就各項重大決策和立法建議進行充分表達和交流,就能更好地反映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就中國而言,建立和諧社會,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建立社會矛盾協調機制。這種機制不是傳統的人治機制,而是體現現代民主精神的法治機制。代表委員們聯繫我國5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得出一個結論:在當今時代,很多社會矛盾都要通過民主的方式來解決,沒有民主不能達到和諧,但是民主只有與法治相結合,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機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證。

分析目前影響社會和諧的諸多因素,權力腐敗仍然是導致社會矛盾和衝突的首要因素。有些人利用手中的公共權力謀私,也是老百姓非常不滿意的。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我國下一步改革,將從推進政府改革和制度建設入手,堅持標本兼治、注重治本,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自覺把行政權力的運作置於人民群眾監督之下。代表委員認為,這樣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政府改革和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符合民眾願望,有利於和諧社會建設。

走向之三

社會發展:以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利益群體和諧相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給人們帶來的希望是:公平問題終於有望解決。因為,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針對關心社會公平問題的人越來越多,黨和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更加關注社會公平”作為一個新的政策導向提了出來。代表委員們説,人們關注公平正義,一方面是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改革也只能實行非均衡發展戰略,即通過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在一個時間段裏社會成員之間、地區之間收入差距必然會擴大;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工作中存在著不足,機制和法制還不健全。

人們注意到,“更加關注社會公平”已經不是一句空話。許多代表委員都談到,在“十一五”規劃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2006年春節剛過,中央就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專題研討班,研究這一問題。這表明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攻堅戰打響了。財政部已經宣佈,全面取消農業稅並加強農業補貼,推進農村合作醫療事業發展。這決不是件小事,它意味著我們將在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結合中逐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正義。

走向之四

思想道德發展:以誠信風尚夯實道德基礎

構建和諧社會,最一般的理解,是要形成人與人之間充滿誠信、和睦相處的社會風尚。面對我們社會生活中種種矛盾和一些醜陋現象,億萬人民群眾渴望著誠心友愛的社會風尚春回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黨中央一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想就深得人心的緣由所在。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有序,既有賴於法治,也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狀況和道德水準。如果説,法治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外在制度保障,那麼,誠信友愛道德則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內在精神支撐。專家認為,千百年中華民族都以誠信和仁愛的優良傳統著稱於世,豈能讓它在今人和後人中變成緊缺的道德資源。“厚德載物”,萬不可反其道而行之。面對傳統美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必須在物質生活水準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在全社會提倡誠信友愛的道德精神。這已經成為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大迫切任務。

人們已經看到了誠信友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道德文化資源。代表委員們認為,建設和諧社會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誠信機制、誠信體系、誠信檔案,加強誠信教育,否則,不但整個社會的人際關係會發生許多不協調的現象,而且經濟運作也會受到很大阻礙,整個社會發展都會因為誠信的缺失而帶來很多不良的後果。

走向之五

可持續發展:以環境友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胡錦濤總書記把它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體現了中國現代化的新走向。

我國人口多、資源少,加上經營方式粗放、浪費大,如果不實行可持續發展就難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很多代表委員深為憂慮的。代表委員説,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到2030年我國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將從現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缺水問題將更加突出。目前全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可以這樣説,“人水和諧”已經成為社會和諧的重要形式。

由於有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可持續發展戰略正在變為現實。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代表有句治贛名言:“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招商引資時,把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作為前提條件: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不搞,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職工安全的項目堅決不搞。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

走向之六

人的發展:以創建學習型社會提升全體勞動者素質

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因此,人的素質高低至關重要。但由於種種複雜原因,我國平均受教育率偏低。只有創建學習型社會,提倡人人學習、終身學習,從而提升全體勞動者的素質,這才是中國提高發展水準的根本出路。

由於我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許多專家認為,創建學習型社會要把重點放到農村去,放到農村職業高中教育上去。讓農民包括外出打工的和留村勞動的,都能接受專門的職業技術教育。為了解決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歸根到底要從教育入手,提高人的素質。同時,我們還要從現代化的需求出發,發展好高等教育。代表委員們説,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05年已達到21%,“十一五”時期將達到25%左右。

和諧社會的走向,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明確的路標。

(本報記者倪迅)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